簠簋不饰,帷幕不修,簠簋不饰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7 0
  1. 关于清廉成语?
  2. 簋是什么,青铜时期的哪个朝代流行的,价值高吗
  3. 贾谊治安策原文及注释
  4. 形容队伍整齐的成语
  5. 《北史》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2)
  6. 古代食器介绍
  7. 描写清廉的词语

原文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簠簋不饰,帷幕不修,簠簋不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狶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肴乱,高皇帝与诸公倂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

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狶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不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蹠戾。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纨之里, 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孽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于,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是不疑惑!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舩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传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子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学者,所学之官也。《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 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及太于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媿;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步中《***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殴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太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入正门则趋;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而令与众庶同黥劓 刖笞 弃市之法,然则堂不亡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灭之,移事智伯。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必报襄子,五起而不中。人问豫子,豫子曰:“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顽顿亡耻,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主上有败,则因而挺之矣;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人主将何便于此?群下至众,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俱亡耻,俱苟妄,则主上最病。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坐污秽*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 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 而加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跌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过耳!吾遇子有礼矣。”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上设廉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扞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译文

我私下考虑现在的局势,应该为之痛哭的有一项,应该为之流泪的有两项,应该为之大声叹息的有六项,至于其他违背情理而伤害大道的事,很难在奏疏中一一列举。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本末颠倒,首尾冲突,国制混乱,不合理的现象严重,怎么能够说是大治!陛下为什么不让我对您详细地说明这一切,因而提出使国家真正大治大安的方策,以供陛下仔细斟酌选用呢?

射箭打猎之类的与国家安危的关键相比,哪一样更急迫?***若所提的治世方法,需要耗费心血,摧残身体,影响享受钟鼓所奏音乐的乐趣,可以不加***纳;我的治国方策,能保证使陛下所享受的各种乐趣不受影响,却可以带来封国诸侯各遵法规,战争不起,平民拥护首领,匈奴归顺,纯朴之风响彻边陲,百姓温良朴素,官司之类的事情停止不发。大的气数已定,那么,全国便会顺应而治理得好,四海之内,一派升平的气象,万物都符合事理,陛下在生时被称为明帝,死后成为明神,美名佳誉永垂青史。《礼》书上说宗庙有功德,使您的顾成庙被尊称为大宗,得以与太祖共享盛名,与大汉天下共存亡。创建长久安定的形势,造成永久太平的业绩,以此来承奉祖庙和六亲,这是最大的孝顺;以此来使老百姓得到幸福,使芸芸众生得到养育,这是最大的仁;创设准则,标立纪纲,使大小事物各得其所,对后代可以为万世子孙树立楷模,即使是后世出现了愚鲁、幼稚、不肖的继承人,由于他继承了您的鸿业和福荫,还可以安享太平,这是最明智的办法。凭陛下的精明练达,再有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辅佐,要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困难。其内容全都可以原本地向陛下陈述,希望陛下不要忽视。我谨慎地用它来考察过天地的变化,应验过往古的情况,核对过当今的事情,日夜思考而详细地知道了它的内容,即使是禹和舜再生,为陛下考虑,也不能加以改变。

建立诸侯国过于强大,本来必然会造成天子与诸侯之间互相对立的形势,臣下屡遭祸害,皇上也多次忧伤,这实在不是使皇上放心、使臣下保全的办法。如今有的亲兄弟图谋在东方称帝,亲侄子也向西袭击朝廷,近来吴王的谋反活动又被人告发。天子现在年富力强,品行道义上没有过错,对他们施加功德恩泽,而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最大的诸侯,权力比他们还要大十倍呢!

虽然如此,但是天下还比较安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诸侯国的国王年纪还小没有成年,汉朝安置在那里的太傅、丞相还掌握着政事。几年以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血气方刚,而汉朝委派的太傅、丞相都要称病还乡了,而诸侯王会自下而上地普遍安插亲信,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行为同淮南王、济北王有什么区别呢?到了那时,而想求得天下安定,即使是唐尧、虞舜在世也办不到了。

黄帝说:“到了中午一定要抓紧曝晒,拿着刀子一定要赶紧宰割。”现在要使治安之道顺利而稳妥地推行,是十分容易的。***使不肯及早行动,到头来就要毁掉亲骨肉,而且还要杀他们的头,这难道同秦朝末年的局势还有什么区别吗?凭着天子的权位,趁着当今的有利时机,靠着上天的帮助,尚且对转危为安、改乱为治的措施有所顾虑,***设陛下处在齐桓公的境地,大概不会去联合诸侯匡正天下吧?我知道陛下一定不能那样做的。***如国家的局势还像从前那样,淮阴侯韩信还统治着楚,黥布统治着淮南,彭越统治着梁,韩王信统治着韩,张敖统治着赵,贯高做赵国的相,卢绾统治着燕,陈还在代国,***令这六七个王公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继位做天子,自己能感到安全吗?我判断陛下是不会感到安全的。在天下混乱的年代,高祖和这些王公们共同起事,并没有子侄亲属的势力做为依靠。这些王公走运的就成了亲近的侍从,差一点的仅当个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他们的才能远不及高祖。高祖凭着他的明智威武,即位做了天子,割出肥沃的土地,使这些王公成为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优厚的了,然而在以后的十年当中,反叛汉朝的事发生了九次。陛下跟这些王公,并没有亲自较量过才能而使他们甘心为臣的,也不是亲自封他们当诸侯王的。即使高祖也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宁,所以我知道陛下更不能得到安宁的。不过,上面这些情况,还有可以推托的理由,说是“关系疏远”。那就请允许我试着谈谈那些亲属诸侯王吧。***如让齐悼惠王统治着齐,楚元王统治着楚,赵王统治着赵,幽王统治着淮阳,恭王统治着梁,灵王统治着燕,厉王统治着淮南,***如这六七位贵人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即皇帝位,能使天下太平吗?我又知陛下是不能的。像这些诸侯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他们都怀有老百姓那种兄弟关系的想法,大概没有不想***用天子的制度,而把自己当做天子的。他们擅自把爵位赏给别人,赦免死罪,甚至有人乘坐天子的黄屋车。他们不执行汉朝的法令。即使执行了,像厉王那样的不守法的人,命令他都不肯听从,又怎么能招他来呢!幸而召来了,法律怎么能施加到他身上呢!动了一个近亲,天下诸王都环视着惊动起来。陛下的臣子当中即使有冯敬那样勇敢的人,但是他刚开口揭发诸侯王的不法行为,刺客的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虽然贤明,谁能和您一起来治理这些人呢?所以说,关系疏远的诸侯王必定危险,关系亲近的诸侯王也一定作乱,这是事实所证明了的。那些自负强大而发动叛乱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已经侥幸地战胜他们了,可是却没有改变酿成叛乱的制度。同姓诸侯王也袭用了这种做法,发动叛乱,如今已有征兆了,形势又完全回复到以前那种状态!灾祸的变化,还不知道要转移到何处,英明的皇帝处在这种情况下,尚且不能使国家安宁,后代又将怎么办呢!

屠牛坦一早晨宰割了十二头牛,而屠刀的锋刃并不变钝,这是因为他所刮剔割剥的,都是顺着肉的肌理下刀。等碰到胯骨、大腿骨的地方,那就不是用砍刀就是用斧头去砍了。仁义恩厚好比是君王的刀刃,权势、法制好比是君王的砍刀、斧头。如今的诸侯王好比是胯骨、大腿骨,如果放弃砍刀、斧头不用,而要用刀刃去碰,我认为刀子不是出缺口就是被折断。为什么仁义恩厚不能用在淮南王、济北王的身上呢?因为形势不容许啊!

关于清廉成语?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

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簋(念“轨”音)、簠(念“府”音)、豆、箪等。簋,形状很像大碗,圆口,大腹,下有圆座。有的簋还有耳朵,或者是方座。米煮好了以后,古人就把饭从甗(上文提到)中盛到簋里,就可以开吃了。

簠,和簋的功能差不多,也是用来盛粮食的,簠大多有盖。最开始有说圆的叫簋,方的叫簠,后来渐渐不那么严格区分了。尤其是在表示祭祀的礼仪时,簠簋两个字还常常连在一起组成特定的词语,表示祭器。

有一个成语叫“簠簋不饰”,“不饰”,就是不整齐。字面上的意思说祭祀的时候过于轻慢,礼数不敬;引申的含义是批评为官者不清正不廉洁。可见,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有伤家族脸面的事情。

豆,有点像现在的高脚盘,盘上有柄。后来,豆演变成一种量器,古代四升为一豆,就是从它的食具功能来的。

箪(念“单”),多是竹制或苇制的,用于盛饭。从材质上就可以看出,相比较大户人家的青铜制的簋簠,箪多半是平民百姓的食具了。

《论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大都耳熟能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描述的正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清贫的生活;当然,更该记住的是他乐在其中的心态。

扩展资料:

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由于中国饮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餐具,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品种齐全。餐具的花色品种上更加丰富多样,后世所见的各种餐具,绝大多数在这一时期都已出现,并且各种餐具有了比较固定而专门的用途,且成套餐具还讲求完整搭配。

二是分工精细。由于餐具品种增多,定型和功用趋于完备,杯、盘、碗、盏、盅、勺、匙、盂等,不仅种类众多,大小有别,而且各司其职,在功能用途上有明确区分。

三是轻巧精致。受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影响,餐具的体量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就开始往适宜、适用方向发展,现在则更进一步,往轻巧精致的方向发展,更加趋于实用,同时因工艺技术的进步,餐具也制作得更为精致。

百度百科-筷子

簋是什么,青铜时期的哪个朝代流行的,价值高吗

1. 关于清廉的成语

廉洁奉公、公正廉洁、廉而不刿、廉泉让水、公正廉明、俭以养廉、清廉正直、砥砺廉隅、一廉如水、小廉曲谨、俭可养廉、***小廉、堂高廉远、清正廉明、廉明公正、知羞识廉、

廉可寄财、明廉暗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2. 关于清廉的成语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抄廉洁,不受贿赂。

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就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

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冰壸秋月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不染一尘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不贪为宝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3. 所有关于廉洁的成语

摆袖却金: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杯水之饯:饯:送别。用一杯水为人送行。旧指官吏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变贪厉薄: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不染一尘: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不贪为宝: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不饮盗泉:比喻为人廉洁。

材茂行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材茂行絜: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插烛板床:指用木头做成的极简陋的蜡烛插架。形容生活作风廉洁朴素。

彻底澄清:彻底:水清见底,引申为透彻。形容为官十分廉洁,清白。也指彻底清查,无所隐匿。

簠簋不饰: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饰:不整齐。指为官不清正廉洁的人。

公正廉洁: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公正严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寡廉鲜耻: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官清民自安:各地的官吏如果清正廉洁,老百姓自然相安无事。

海岱清士:海岱:指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四海之内。指海内的清正廉洁的人。

行若由夷:行:行为;由、夷:指春秋时的许由和伯夷,古代的廉洁之士。比喻品德高尚,做人清正廉洁。

毫毛不犯: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俭可养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俭可以养廉: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俭可以助廉: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俭以养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洁己从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洁己奉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径廷之辞:径廷:即“径庭”,门外路和堂外地,指相距极远;辞:话语。相相去甚远的偏激的廉洁。

拘介之士:拘:洁身自好;介:节操。指不贪不慕,廉洁正派的人。

俊杰廉悍:俊秀出众,廉洁不贪,精明强悍。

口不言钱:形容廉洁清高,不讲钱财。

宽廉平正:宽:宽厚;廉:廉洁;平正:公正。宽厚廉洁,大公无私。

冷面寒铁: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廉洁奉公: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廉可寄财: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

廉泉让水:廉:廉洁;让:谦让。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两袖清风: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临财不苟: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清风两袖: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清廉正直: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清清白白:品行纯洁,没有污点,特指廉洁。

清如水,明如镜:形容官吏廉洁自守,办事明智无误。

清正廉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清正廉明:比喻为官廉洁公正,不***徇私。

伤廉愆义:伤廉:损害廉洁;愆:丧失。指某种行为损害廉洁,丧失道义。

手脚干净:比喻廉洁奉公。

水火无交: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素丝羔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顽廉懦立: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逶迤退食: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五月披裘:比喻清高廉洁。

洗手不作:洗手:比喻清白廉洁。原是盗贼的行话,放弃盗贼的勾当,不再干了。比喻对某项职业或事情不再继续干了。

洗手奉公: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同“洗手奉职”。

洗手奉职: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鲜廉寡耻: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小廉曲谨:曲谨:过于拘谨。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一毫不取: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一毫莫取: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一介不苟: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一口咬定: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一廉如水: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一钱太守: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一清如水: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紫为朱: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同“以紫乱朱”。

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源清流净: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同“源清流洁”。

源清流清: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脂膏不润:比喻为人廉洁,不***。

4. 关于廉洁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廉洁的成语有摆袖却金、冰壸秋月 、不贪为宝、不饮盗泉 、材茂行絜、公正廉洁、俭可养廉、洁己从公、 廉而不刿、廉洁奉公、廉泉让水、临财不苟 、清廉正直。

1、不贪为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tān wéi bǎo,意思是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雕琢玉器的人看,雕玉的人认为这是宝物,所以小人才敢将此玉献给您。”子罕跟这个人说:“我以‘不贪’这个品德为宝,而你以这块玉为宝。

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那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我们都还是继续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吧。”献玉的人行礼后说:“小人身怀此玉,不敢外出,我交出这块宝玉来请求可免于一死。”子罕听后,便把这块玉放在乡里,让雕琢玉器的人为他雕琢,使这个人富裕后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

2、冰壸秋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īng kǔn qiū yuè。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3、清廉正直是一个词语,拼音是qīng lián zhèng zhí,意思是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亲自问贼,全不论~,倒不如懵懵遇痴。

4、廉洁奉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ián jié fèng gōng,意思是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坚持廉洁奉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用法律约束公职人员的行为。

5、洁己从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é jǐ cóng gōng,意思是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湖北军 *** 都督命令》:“是时湖北不仅财政充裕,同志皆洁己从公,而军械***被服,亦甚充足。”

5. 关于廉洁的成语有哪些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衣袖抄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一尘不染[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铁面无私[ jū gōng jìn cuì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公正无私 [ gōng zhèng wú sī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秉公无私[ bǐng gōng wú sī ]秉公:主持公道。 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克己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6. 形容清正廉洁的成语

形容清廉的成语

臣心如水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受贿。不***受贿,清明公正。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水米无交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甑尘釜鱼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置水之情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浆水不交浆水不沾。谓为官清廉,无取于民。洁清自矢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披裘负薪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廉,却金暮夜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台阁生风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羊续悬鱼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敝车羸马敝:破;羸:瘦弱。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弊车驽马敝: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7. 有关清廉的成语

公正廉洁 俭以养廉 廉而不刿 摆袖却金 不饮盗泉

公正廉明 寡廉鲜耻 洁己奉公 俭可养专廉 礼义廉耻

临财不苟 俊杰廉属悍 两袖清风 冷面寒铁 廉可寄财

廉泉让水 清风两袖 水火无交 逶迤退食 洗手奉职

顽廉懦立 五月披裘 小廉曲谨 一介不取 以紫乱朱

一清如水 一口咬定 脂膏不润 变贪厉薄 冰壸秋月

不染一尘 不贪为宝 材茂行洁 材茂行絜 毫毛不犯

手脚干净 素丝羔羊 退食自公 鲜廉寡耻 一廉如水

饮马投钱 源清流清 清廉正直 一钱太守

8. 表示清正廉洁的成语有哪些

1. 一琴一鹤

拼音:yī qín yī hè

释义: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

2.一清如水

拼音:yī qīng rú shuǐ

释义:形容为官廉洁,不***、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你在衙门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个个廉吏,异日定来聘你为官。”

3.羊续悬鱼

拼音:yáng xù xuán yú

释义: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出处:《后汉书·羊续传》。汉时官吏羊续为南阳太守时,有府丞送鱼给他,他把鱼挂起来,府丞再送鱼时,他就把所挂的鱼拿出来教育他,从而杜绝了馈赠。后用以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9. 关于清廉的成语和诗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比喻做官廉洁。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11826

廉洁奉公

[lián jié fèng gōng]

不***腐化,一心为公。

10929

克己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克制、约束和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8028

一尘不染

[yī chén bù rǎn]

1.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尘。修道者达到真性清净,不被六尘所染污为“一尘不染”。后指完全不受坏思想、坏风气的影响。

6044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1.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7023

一廉如水

[yī lián rú shuǐ]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5620

刚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网络汉语APPAI让学习更简单立即下载

60

顽廉懦立

[wán lián nuò lì]

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3518

一琴一鹤

[yī qín yī hè]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3217

五月披裘

[wǔ yuè pī qiú]

比喻清高廉洁。

2825

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2520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尽瘁:竭尽劳苦。

3326

铁面无私

[tiě miàn wú sī]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2718

廉可寄财

[lián kě jì cái]

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

10. 形容为官清廉的成语

臣心如水: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尘鱼甑釜:甑:古代蒸食的炊具。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砥砺清节:磨炼自己,以保持清廉名节。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官清***:清:清廉。做官的清廉,执法才能公正。官清似水:指为官清廉,如同白水一样清明。官清毡冷:毡:毡子。形容为官清廉的人,生活清苦。浆水不交:浆水不沾。指为官清廉,无取于民。洁清自矢:指保持自身清廉正直。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受贿。不***受贿,清明公正。廉能清正:廉:清廉。不***受贿,清明公正。留犊淮南:原指寿春令时苗离开淮南时,将来时带来的黄牛所生的一牛犊留在淮南。后比喻为官清廉。攀车卧辙:攀住车子,横卧车道。指百姓挽留清廉爱民的官吏。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清官难断家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却金暮夜:指为官清廉。时苗留犊:时苗:东汉时人名。时苗曾是寿春令,上任时乘母牛驾的车,后牛生一犊,时苗离任时...

贾谊治安策原文及注释

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 这件铜簋出自陕西省扶风县周原遗址,是西周早期青铜铸造业的典范之作。

简介

编辑

它敞口束颈,双耳对称,微鼓的腹下是安稳的圈足,耳的正面各有一只怒目暴突的饕餮,吃的意念不言自明;双耳间配置了两个对称的兽头,凶悍之风更为浓烈;兽头两侧,是几组回首顾盼的夔兽,阔嘴短身;腹部正中,则是由云雷纹构成的菱形格,点缀其间的乳钉,使这细密的几何纹也充满了勃勃的野性。极具动感的画面,显示出了武王伐纣立国后周人的虎虎生气,精湛的铸造技艺又述说着已逝的三千年前的辉煌。而铜簋内壁底面赫然铸出的“乍(作)宝彝”的三字铭文,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西周上层贵族作为这辉煌拥有者的志得意满和飞扬神***。

形状

编辑

簋圆侈口,卷沿,四兽耳附长珥下垂,腹特深,腹壁近直,高圈足有宽边。颈部饰三排

青铜簋

排列有序的乳钉纹,簋身饰一周细直棱纹,上下有两道弦纹,下腹饰一周四排乳钉纹。圈足上饰四组饕餮兽面纹,中有脊棱。兽面由两条对称的屈身夔龙组成,夔龙裂口,单角高耸拱背卷尾。兽耳与簋身分铸。簋身接四耳处,上下有突起的三角形榫头,兽耳中空,正好与凸起榫头套合,铸接方法十分精巧。四兽耳长方形长珥下垂,珥几乎触及地面。兽耳上部之兽头作浮雕状牛首,两耳侧耸圆目,神态生动自然。牛头上耸立片状铜牌,铜牌凸起部分作牛角耸起,凹槽中有两突起扉棱,扉棱间夹一小牛首,铜牌背面亦饰小牛头一。兽耳下部,正中饰小牛头,两侧有阴线勾勒的小鸟纹,垂珥两面有两道竖直向下的凹槽,饰有对称两牛头。四兽耳接簋身,用24个大小牛头巧作装点,使簋显得别有神韵。簋体纹饰华丽,但不繁缛,造型威严,庄重而又典雅大方,通身布满翠绿铜锈,堪称西周铜器中之精品。

青铜簋又叫做琏。如果是方形的盛饭器,则叫做簠,文献中又称之为瑚。瑚琏即簠簋,常连用,它们都又同时用于宴享和祭祀,而且数量的多少是等级的标志。它多与鼎配套出现,鼎单簋双,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一般平民不得用,拥有簋者定是***。因此,簠簋便成了***的代称,古代官员为政不廉时,“簠簋不饰”婉指其贪。春秋之时,簠簋还指人有大才。有人曾请孔子评价子贡,孔子说:他这个人,简直就是瑚琏(簠簋)呀,就是认为子贡很有大器。

发展

编辑

簋的形制很多,发展变化也较大。商代早期,簋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到了商代晚期,双耳簋开始增多。西周时期是簋的盛行时期,不仅出土数量增多,而且形制亦趋复杂,除双耳圈足簋外,还出现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等。西周前期的双耳簋上就出现了珥。到了西周中期,又出现了带盖的簋。到了西周晚期,又出现了在双耳附珥簋的圈足下加铸三个支点新器种。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器身多饰兽面纹,云雷、乳钉等纹饰,有的器耳还做成兽面状,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弦纹。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形象逼真的仿铜陶质簋。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

夔龙

编辑

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如龙,但只有一只足,庄子曾记载了一则寓言,说因为一种名叫蚿的虫子有很多足,夔因此而为他感到难过,对它说,我只有一只脚,但跳跃着就能行走,你何苦生那么多足呢?商周时期常以夔作为装饰纹样。

发掘

编辑

背景

1981年9月,由于连日阴雨浸泡,位于宝鸡市老城区西门外陇海铁路南侧的纸坊头村一户侯姓家后院的窑洞塌陷,露出了大宗青铜器,宝鸡市博物馆得到消息后,当即组织力量进行清理发掘,发现这是一处西周早期的墓地,与先前在渭河南岸茹家庄发掘的鱼(音)国墓地相衔接,属于鱼国家族的早期墓葬。一号墓葬共出土青铜器39件,其中牛首饰四耳簋格外引人注目。 簋是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大家族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门类,被划入青铜礼器之列的盛食器之中,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黍、稷等食品。簋这种器皿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只不过是陶质罢了,至商代早期才出现了青铜簋,并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

情况介绍

考古中常常发现鼎与簋同时出现,这是因为,簋虽然是古人的盛食器,但它同时又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在宴享和祭祀时,常常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使簋成为列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史书上关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的记载虽在考古中基本上得

青铜簋

到了验证,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关于天子用鼎簋组合的任何直接证据。从目前的著录来看,西周时代还不曾发掘到任何一座未经盗掘的大型墓葬,中型墓葬的材料也相当少。在宝鸡茹家庄的鱼(音)国墓地中出土了四件青铜簋与五件鼎的成套组合,这是未经盗扰的一座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墓葬。比较多的发现依然是青铜器窖藏,如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出土了兴(音)簋八件,从铭文判断,这八件簋当是两套。只有春秋时代的大、中、小型墓葬稍为齐全。但已发掘的一些春秋秦墓葬中,簋的配置已脱离了这个轨道,在数字组合上并不那么严格了。似乎时间越早,鼎簋数的配置中周文化成分含量越大,用鼎制度越严,无论是从数字组合上还是鼎簋质地上,都较多地保持了周人风格,用鼎数以三、五为差。随着时间的向前延伸,周人用鼎簋的习俗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已发生了变化。青铜鼎和仿铜的陶簋共出,不再是三、五为差,常常出现簋数大于鼎数或是有鼎无簋的随意情况。如宝鸡南阳M2、秦家沟M1、M2不是三鼎二簋,却是三鼎四簋,西高泉M2还是二鼎四簋。南阳M3如果不计同出的5件仿铜陶鼎,则是五鼎(青铜列鼎)四簋配置组合,加上陶鼎,则成了十鼎四簋配置。

簋属于国家文物,不允许私自买卖。

形容队伍整齐的成语

贾谊治安策原文及注释如下:

原文: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狶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肴乱,高皇帝与诸公倂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

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狶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不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蹠戾。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纨之里, 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孽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于,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是不疑惑!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舩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传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子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学者,所学之官也。《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 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及太于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媿;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步中《***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殴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太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入正门则趋;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而令与众庶同黥劓 刖笞 弃市之法,然则堂不亡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灭之,移事智伯。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必报襄子,五起而不中。人问豫子,豫子曰:“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顽顿亡耻,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主上有败,则因而挺之矣;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人主将何便于此?群下至众,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俱亡耻,俱苟妄,则主上最病。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坐污秽*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 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 而加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跌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过耳!吾遇子有礼矣。”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上设廉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扞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注释:

(1)树国:建立诸侯国。

(2)相疑:指朝廷同封国之间互相猜忌。通行本《汉书》“疑”下无也字,据《群书治要》补。

(3)被:遭受。

(4)爽:伤败,败坏。

(5)安上而全上:指稳定中央***,保全黎民百姓。

(6)亲兄之子:指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济北王刘兴居。乡:向。汉文帝三年(前177)济北王谋反,发兵袭击荥阳,失败被杀。?

(7)见告:被告发。句指吴王刘濞抗拒朝廷法令而被告发。?

(8)春秋:指年令。春秋鼎盛,即正当壮年。?

(9)行义未过:行为得宜,没有过失。

《北史》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2)

贝联珠贯:贝与珠联贯在一起非常齐整漂亮。形容排列非常整齐。

壁垒森严: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参差不一: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持枪鹄立:鹄立:像天鹅一样延颈而立。手持长枪,整齐地肃立着,形容军容严整。

齿如编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齿如含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齿如瓠犀:瓠犀:瓠瓜的籽。形容牙齿洁白整齐。

齿如齐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齿若编贝: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楚楚有致:形容陈列整齐,富有情趣。

错落不齐:形容极不整齐。

匪匪翼翼: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簠簋不饰: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饰:不整齐。指为官不清正廉洁的人。

干净利落:利落:灵活敏捷,也指整齐,有条理。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工工整整:指书法很端正整齐。

济济跄跄:济济:庄重恭敬;跄跄:举止合乎礼仪,形容队列整齐庄严,行动合乎礼仪。

讲若画一:讲:和;画一:整齐,统一。协调,整齐划一。

斠若画一: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旌旗蔽日: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井井有理: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里出外进:形容不平整、不整齐。

鳞次相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同“鳞次栉比”。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鳞萃比栉:犹言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茅茨不翦:茅茨:茅屋;翦:修饰。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形容生活简陋俭朴。

蓬头赤脚: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平平整整:指平坦整齐。

七倒八歪:指十分凌乱不整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齐整如一:整齐一律。

旗帜鲜明:本指军旗耀眼,军容整齐。现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

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

束贝含犀:指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堂堂正正: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堂堂之阵:堂堂:壮盛的样子。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

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堂堂:壮盛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

歪三扭四:歪歪扭扭,不整齐。

歪歪斜斜: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

万类不齐:万类:指一切东西。指世上一切事物并不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万有不齐:指世上一切事物并不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五零二落:犹言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悬珠编贝:悬:吊挂。悬挂的明珠,编排整齐的贝壳。形容人眼睛明亮美丽和牙齿洁白整齐。

严严翼翼:严严:庄重的样子;翼翼:整饬的样子。形容庄重整齐。

一化齐俗:***化,整齐风俗。

一齐二整:形容穿戴整齐的样子。

一丝不乱: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

一团糟:非常混乱、不整齐、肮脏。

一线不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一点也不紊乱。

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冠济楚:济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冠济济:济济:庄重恭敬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庄重。

衣冠齐楚:齐楚:整齐、鲜明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裳楚楚:楚楚:鲜明的样子。形容服装整齐漂亮。

衣妆楚楚:楚楚:整洁,鲜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引绳棋布:形容纵横整齐。

正正之旗: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秩序井然:井然:形容整齐。仔细整理或安排好的有序场面。

朱唇榴齿:嘴唇红润,牙齿象石榴果实那样整齐。

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古代食器介绍

又曰:诸宿卫内直者,宜令武官习弓矢,文官讽书传。无令缮其蒲博之具,以成亵狎之容,徙损朝仪,无益事实。如此之类,一宜禁止。帝善之。

孝文曾谓显宗及程灵虬曰:"著作之任,国书是司。卿等之文,朕自委悉;中省之品,卿等所闻。若欲取况古人,班、马之徒,固自辽阔。若求之当世,文学之能,卿等应推崔孝伯。"又谓显宗曰:"校卿才能,可居中第。"谓程灵虬曰:"卿与显宗,复有差降,可居下上。"显宗曰:"臣才第短浅,比于崔光,实为隆渥。然臣窃谓陛下贵古而贱今。昔扬雄著《太玄经》,当时不免覆瓮之谭,二百年外,则越诸子。今臣所撰,虽未足光述帝载,然万祀之后,仰观祖宗巍巍之功,上睹陛下明明之德,亦何谢钦明于《唐典》,慎徽于《虞书》。"帝曰:"***使朕无愧于虞舜,卿复何如尧臣?"显宗曰:"陛下齐踪尧、舜,公卿宁非***之俦。"帝曰:"卿为著作,仅名奉职,未是良史也。"显宗曰:"臣仰遭明时,直笔无惧,又不受金,安眠美食,此优于迁、固也。"帝哂之。后与员外郎崔逸等参定朝仪。

帝曾诏诸官曰:"近代已来,高卑出身,恒有常分。朕意所为可,复以为不可,宜校量之。"李冲曰:"未审上古已来,置官列位,为欲为膏粱儿地,为欲益政赞时?"帝曰:"俱欲为人。"冲曰:"若欲为人,陛下今日何为专崇门品,不有拔才之诏?"帝曰:"苟有殊人之技,不患不知。然君子之门,***使无当世之用者,要自德行纯笃,朕是以用之。"冲曰:"傅岩、吕望,岂可以门见举?"帝曰:"如此济世者希,旷代有一两耳。"冲谓诸卿士曰:"适欲请救诸贤。"秘书令李彪曰:"师旅寡少,未足为援,意有所怀,敢不尽言于圣日。陛下若专以地望,不审鲁之三卿,孰若四科?"帝曰:"犹如向解。"显宗进曰:"陛下光宅洛邑,百礼惟新,国之兴否,指此一选。且以国事论之,不审中秘监、令之子,必为秘书郎,顷来为监、令者,子皆可为不?"帝曰:"卿何不论当世膏腴为监、令者?"显宗曰:"陛下以物不可类,不应以贵承贵,以贱袭贱。"帝曰:"若有高明卓尔,才具俊出者,朕亦不拘此例。"后为本州中正。

二十一年,车驾南征,以显宗为右军府长史、统军。次赭阳,齐戍主成公期遣其军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蛮贼,来击军营。显宗拒战,斩法援首。显宗至新野,帝曰:"何不作露布也?"显宗曰:"臣顷见镇南将军王肃获贼二三,驴马数匹,皆为露布。臣在东观,私每哂之。近虽仰凭威灵,得摧丑虏,兵寡力弱,禽斩不多。脱复高曳长缣,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甚。所以敛毫卷帛,解上而已。"帝笑曰:"如卿此勋,诚合茅社,须赭阳平定,检审相酬。"新野平,以显宗为镇南广阳王嘉谘议参军。显宗上表,颇自矜伐,诉前征勋。诏曰:"显宗进退无检,亏我清风,付尚书推列以闻。"兼尚书张彝奏免显宗官。诏以白衣守谘议,展其后效。显宗既失意,遇信向洛,乃为五言诗赠御史中尉李彪,以申愤结。二十三年卒。显宗撰冯氏《燕志》、《孝友传》各十卷。景明初,追赭阳勋,赐爵章武男。子伯华袭。

程逡,字驎驹,本广平曲安人也。六世祖良,晋都水使者,坐事流凉州。祖父肇,吕光人部尚书。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爽性,则冲真丧。"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沮渠牧犍擢为东宫侍讲。

太延五年,凉州平,迁于京师。为司徒崔浩所知。文成践阼,为著作郎。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实史才,方申直笔,请留之。书奏,从之。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余年,竭《六韬》之效。"

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持节如高丽迎女。骏至平壤城。或劝琏曰:"魏昔与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今若送女,恐不异于冯氏。"琏遂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从者酒食,欲逼辱之,惮而不敢害。会献文崩,乃还。拜秘书令。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诏百寮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又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

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昔王孙裸葬,有感而然;士安籧篨,颇亦矫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初骏病甚,孝文、文明太后遣使者更问其疾,敕侍御师徐謇诊视,赐以汤药。临终,诏以小子公称为中散,从子灵虬为著作佐郎。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赐东园秘器、朝服一称、帛三百匹,赠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所作文章,自有集录。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也,孝文赐名焉。家寒微,少孤贫,有大志,好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平原王陆睿年将弱冠,雅有志业。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路由冀、相,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州郡遂。遂举孝廉,至京师,馆而受业焉。高闾称之朝贵,李冲礼之其厚,彪深宗附之。

孝文初,为中书教学博士。后***散骑常侍、卫国子,使于齐。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已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体,遗落时事。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彪又表上封事七条,曰:

古先哲王之为制也,自天子以至公卿,下及抱关击柝,其宫室车服,各有差品。小不得僣大,贱不得逾贵。夫然,故上下序而人志定。今时浮华相竞,情无常守;大为消功之物,巨制费力之事,岂不谬哉。夫消功者,锦绣雕文是也;费力者,广宅高宇,壮制丽饰是也。其妨男业害女工者,可胜言哉!汉文时,贾谊上疏,云今之王政可为长太息者六,此即是其一也。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故越王好勇而士多轻死;楚王好瘠而国有饥人。今二圣躬行俭素,诏令殷勤,而百姓之奢犹未革者,岂楚、越之人易变如彼,大魏之士难化如此?此盖朝制不宣,人未见德使之然耳。臣愚以为第宅车服,自百官以下至于庶人,宜为其等制。使贵不逼贱,卑不僣高,不可以称其侈意,用违经典。

其二曰:

《易》称:"主器者莫若长子。"《传》曰:"太子奉冢嫡之粢盛。"然则祭无主则宗庙无所飨,冢嫡废则神器无所传。圣贤知其如此,故垂诰以为长世之法。昔姬王得斯道也,故恢崇儒术以训世嫡。世嫡于是乎习成懿德,用大协于黎蒸。是以世统黎元,载祀八百。逮嬴氏之君于秦也,弗以义方教厥冢子,冢子于是习成凶德,肆虐以临黔首。是以飨年不永,二世而亡。亡之与兴,道在于师傅。故《礼》云:"冢子生,因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于南郊。"明冢嫡之重,见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明孝敬之道也。然古之太子,自为赤子而教固以行矣。此则远世之镜也。高宗文成皇帝慨少时师不勤教,尝谓群臣曰:"朕始学之日,年尚幼冲,情未能专。既临万机,不遑温习。今而思之,岂非唯予之咎,抑亦师傅之不勤。"尚书李?免冠而谢。此则近日之可鉴也。伏惟太皇太后翼赞高宗,训成显祖,使巍巍之功,邈乎前王。陛下幼蒙鞠诲,圣敬日跻,及储宫诞育,复亲抚诰,日省月课,实劳神虑。今诚宜准古立师傅,以诏导太子。诏导正则太子正,太子正则***庆,***庆则人事幸甚矣。

其三曰:

《记》云:国无三年之储,谓国非其国。光武以一亩不实,罪及牧守。圣人之忧世重谷,殷勤如彼;明君之恤人劝农,相切若此。顷年山东饥,去岁京师俭,内外人庶,出入就丰。既废营产,疲困乃加,又于国体,实有虚损。若先多积谷,安而给之,岂有驱督老弱,糊口千里之外。以今况古,诚可惧也。臣以为宜析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都度支岁用之余,各立官司。年丰籴积于仓,时俭则加私之二,粜之于人。如此,人必事田以买官绢,又务贮财以取官粟。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又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人。相水陆之宜,料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余财市牛科给,令其肆力。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甄其正课并征戍杂役。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谷积而人足,虽灾不害。

臣又闻前代明王皆务怀远人,礼贤引滞。故汉高过赵,求乐毅之胄;晋武廓定,旌吴、蜀之彦。臣谓宜于河表七州人中,擢其门才,引令赴阙,依中州官比,随能序之。一可以广圣朝均新旧之义,二可以怀江、汉归有道之情。

其四曰:

汉制,旧断狱报重尽季冬,至孝章时改尽十月,以育三微。后岁旱,论者以不十月断狱,阴气微,阳气泄,以故致旱,事下公卿。尚书陈宠曰:"冬至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射干芸荔之应,周以为春。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殷以为春。十三月阳气已至,蛰虫皆震,夏以为春。三微成著,以通三统。三统之月断狱流血,是不稽天意也。"章帝善其言,卒以十月断。今京都及四方断狱报重,常竟季冬,不推三正以育三微。宽宥之情,每过于昔,遵之典宪,犹或阙然。今岂所谓助阳发生,垂奉微之仁也?诚宜远稽周典,近***汉制,天下断狱起自初秋,尽于孟冬。不于三统之春,行斩绞之刑。如此则道协幽显,仁垂后昆矣。

其五曰:

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之不廉,乃曰簠簋不饰。此君之所以礼贵臣,不明言其过也。臣有大谴,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室而请死,此臣之所以知罪而不敢逃刑也。圣朝宾遇大臣,礼崇古典,自太和降,有负罪当陷大辟者,多得归第自尽。遣之日,深垂隐愍,言发凄泪,百官莫不见,四海莫不闻,诚足以感将死之心,慰戚属之情。然恩发于衷,未著永制,此愚臣所以敢陈末见。

昔汉文时,人有告丞相勃谋反者,逮系长安狱,顿辱之与皂隶同。贾谊乃上书,极陈君臣之义,不宜如是。夫贵臣者,天子为其改容而体貌之,吏人为共俯伏而敬贵之。其有罪过,废之可也,赐之死可也;若束缚之,输之司寇,搒笞之,小吏詈骂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及将刑也,臣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天子曰:"子大夫自有过耳,吾遇子有礼矣。上不使人抑而刑之也。"孝文深纳其言。是后大臣有罪,皆***不受刑。至孝武时,稍复下狱。良由孝文行之当时,不为永制故耳。今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之时,安可陈瞽言于朝?且恐万世之后,继体之主有若汉武之事。焉得行恩当时,不著长世之制乎。

其六曰:

《孝经》称父子之道天性,盖明一体而同气,可共而不右离者也。及其有罪不相及者,乃君上之厚恩也。而无情之人,父兄系狱,子弟无惨惕之容;子弟即刑,父兄无愧恧之色。宴安荣位,游从自若,军马仍华,衣冠犹饰。宁是同体共气,分忧均戚之理也?臣愚以为父兄有犯,宜令子弟素服肉袒,诣阙请罪;子弟有坐,宜令父兄露板引咎,乞解所司。若职任必要,不宜许者,慰勉留之。如此,足以敦厉凡薄,使人知有所耻矣。

其七曰:

《礼》云:臣有大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此圣人缘情制礼,以终孝子之情也。周季陵夷,丧礼稍亡,是以要纟至即戎,素冠作刺。逮乎虐秦,殆皆泯矣。汉初,军旅屡兴,未能遵古。至宣帝时,人当从军屯者,遭大父母、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弗徭役。其朝臣丧制,未有定闻。至后汉元初中,大臣有重忧,始得去官终服。暨魏武、孙、刘之世,日寻干戈,前世礼制,复废不行。晋时鸿胪郑默丧亲,固请终服,武帝感其孝诚,遂著令以为常。

圣魏之初,未遑建终丧之制。今四方无虞,百姓安逸,诚是孝慈道洽,礼教兴行之日也。然愚臣所怀,窃有未尽。伏见朝臣丁大忧者,***满赴职,衣锦乘轩,从效庙之祀;鸣玉垂緌,同节庆之宴。伤人子之道,亏天地之经。愚谓如有遭父母丧者,皆得终服。若无其人有旷官者,则优旨慰喻,起令视事。但综理所司,出纳敷奏而已,国之吉庆,一令无预。其军戎之警,墨縗从役,虽愆于礼,事所宜行也。

描写清廉的词语

古代食器

簋的形状很像大碗,圆口,大腹,下有圆座。但也有有耳或方座的。最初用以盛粮食,《诗经·小雅·伐木》:“於粲(鲜明的样子)洒扫,陈馈八簋。”郑笺:“粲然已洒[扌+粪](fèng,扫除)矣,陈其黍稷矣。”后来也用于进餐。古人吃饭时先从甎中把饭盛到簋里再食用。《韩诗外传》卷三:“昔者舜甑盆无膻(指不吃肉),而下不以余(生活富裕)获罪;饭乎土簋,啜乎土型(同铏,盛羹的器皿),而工不以巧获罪。”饭与簋关系之密切于此可见。

篮与簋同类。《周礼·舍人》:“凡祭祀,共(供)簠、簋,实之(装满它)陈之(把它陈列好)。”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可见簠起初也是盛粮的。但簠簋并非严格地以方、圆分,簠有圆的,簋也有方的'。因为簠簋常常在一起使用,所以二者时常连称,后代并用以代表祭祀。韩愈《元和圣德诗》:“掉弃兵革,私习簠簋。”《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饬(同饰)。”“簠簋不饰”字面的意思是对于宗庙祭祀的事不敬。

簠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高脚盘,但很多是有盖子的。与簠样子相近的是豆,豆在盘下的立茎上有柄,簠则没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晋]文公反(返)国,至河,令笾豆捐(弃)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骈支。老茧)、面目黧黑者后之。”这是以豆为食器。《诗经·大雅·生民》:“卬(我。后稷自指)盛于豆,于豆于登(瓦豆),其香始升,上帝居歆(xīn,享)。”这是以豆为祭器。毛传:“豆荐葅(zū,肉酱)醢(haǐ)也,登大羹(烹调简单的羹)也。”《晏子春秋·内杂下》:“夫十总(八十根线,指经线)之布,一豆之食,足矣(据《说苑》改)。”这是以豆为量器。古代四升为豆。

箪(dān)是竹制或苇制的盛器,常用以盛饭。《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指齐宣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箪食壶浆”本来是说用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饮料,后来便用以指群众欢迎军队时犒献之物。

1.描写清正廉洁的成语:

臣心如水:心地洁净如水。

比喻为官清廉。尘鱼甑釜:甑:古代蒸食的炊具。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

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砥砺清节:磨炼自己,以保持清廉名节。

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

比喻人品高洁。官清***:清:清廉。

做官的清廉,执法才能公正。官清似水:指为官清廉,如同白水一样清明。

官清毡冷:毡:毡子。形容为官清廉的人,生活清苦。

浆水不交:浆水不沾。指为官清廉,无取于民。

洁清自矢:指保持自身清廉正直。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受贿。

不***受贿,清明公正。廉能清正:廉:清廉。

不***受贿,清明公正。留犊淮南:原指寿春令时苗离开淮南时,将来时带来的黄牛所生的一牛犊留在淮南。

后比喻为官清廉。攀车卧辙:攀住车子,横卧车道。

指百姓挽留清廉爱民的官吏。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清官难断家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却金暮夜:指为官清廉。时苗留犊:时苗:东汉时人名。

时苗曾是寿春令,上任时乘母牛驾的车,后牛生一犊,时苗离任时将牛犊留下,不肯带走。比喻为官清廉。

属托不行:属:同“嘱”;托:托付。指托人办事行不通。

形容为官清廉,不谋私利。水菜不交: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

旧时指官吏清廉。同“水米无干”。

水米无干: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旧时指官吏清廉。

同“水米无交”。水米无交: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

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台阁生风: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

比喻官风清廉。羊续悬鱼:羊续,汉时官吏。

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甑尘釜鱼: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

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甑釜生尘:甑:古代蒸食的炊具。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

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2.形容清正廉洁的词语有哪些

天公地道、大公无私、等量齐观、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一、天公地道白话释义:形容十分公平合理:多劳多得,是~的事儿。出处:《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朝代:清作者:岭南羽衣女士二、大公无私白话释义: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出处:《汉书·贾谊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朝代:东汉作者:班固译文:为了国可以牺牲家,为了公事可以忘了私事。三、等量齐观白话释义: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处:《蕙风词话》:“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朝代:清作者:况周颐译文:心意境界可以变化,然而不可以同等看待。

四、一视同仁白话释义: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出处:《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朝代:唐作者:韩愈译文:圣人的话应该都要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五、不偏不倚白话释义:原是朱熹对儒家中庸之道的“中”的解释。

后泛指不偏袒任何一方。出处:《中庸章句》题:“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朝代:宋作者:朱熹译文:领悟中庸之道的人,应该是不偏袒任何一方,应为无过无不及。

3.描写人物高尚廉洁的成语

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不染一尘: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不贪为宝: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不饮盗泉:比喻为人廉洁。

材茂行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材茂行絜: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插烛板床:指用木头做成的极简陋的蜡烛插架。形容生活作风廉洁朴素。

彻底澄清:彻底:水清见底,引申为透彻。形容为官十分廉洁,清白。也指彻底清查,无所隐匿。

簠簋不饰: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饰:不整齐。指为官不清正廉洁的人。

公正廉洁: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公正严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摆袖却金: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杯水之饯:饯:送别。用一杯水为人送行。旧指官吏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4.描写最廉洁的官的成语

两袖清风 一尘不染 大公无私 公而忘私 鞠躬尽瘁 铁面无私 公正无私 秉公无私 廉洁奉公 克己奉公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5.描写廉洁的语句有哪些

1、警钟长鸣分公私美丑直笔方能书写正,廉洁自律显浩然正气清廉才敢淡人生。

2、良友如梯,批评关爱赛良医,帮你修身明事理,扶你青云千万里。

3、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4、吃绿色之谷,穿洁身之衣,住环保之屋,睡温馨之床,行廉洁之路。

5、贪作豪船,误入欲海一时快,终不能返;廉为草屐,如履薄冰刻刻谨,可行一生。

6、处处都是和谐风景,家家都是文明窗口,个个都是廉洁代言,***都是家园形象。

7、昧良心提心吊胆仅为金钱几个,树清风顶天立地只求坦荡一生。

8、淡泊名利在岁月长河中安然度日,公正廉洁在急流险滩中稳度人生。

9、删除贪欲之念,选择洁身之好,设置廉政之路,存储亲民之心,取消不正之风,粘贴爱民之举,***光明之旅。

10、不做严官做公官,公生明,不做能官做廉官,廉生威。

11、诚实是做人的行为支撑,廉洁是从业的行为准绳。

12、我们作为经济执法部门中的一员,应该做到“常在水边走,就是不湿鞋”。

13、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求个人得失,只求问心无愧。

14、从政廉洁是为家园添砖加瓦,为官***必使家园房倒屋塌。

15、为国为民,名垂千朽!自私自利,遗臭万年!良言一句劝真君。

16、“贪”者如刀斩腰,“贫”也;“婪”者似色刮骨,“焚”也。

17、清风作伴,宠辱不惊,即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雨相随,去留无意,方可科学谋划促跨越发展。

18、功名利禄皆浮云,清正廉明才是真,以身作则做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

19、恪尽职守讲原则,不贪不争不骄奢;淳朴为人怀诚信,有格有本有分寸。

20、***,就是新时期党内的叛徒;廉洁从政,就是新世纪群众的好官。

21、一身正气问心无愧,两袖清风不求名位。严于律己永不掉队,造福百姓鞠躬尽瘁。

22、蚁穴虽小可毁千里堤坝于一旦,贪欲不多能葬一生前程在瞬间。

23、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6.描写清廉的诗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况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