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干戈授人以柄的意思_倒载干戈是何日翻译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8 0
  1. 请问陆游的诗——示儿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卷十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3.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第三个是年
  4. 材优干济是什么生肖
  5. 第九十四回原文_翻译及赏析
  6. 兴于雨的成语有哪些?
  7. 描写战争的谚语四字词语
  8. 描写天下太平万物宁静的词语

1、译文:中州大地无处不被战争侵扰,运送军粮的牛车好似流水一般。什么时候才能像画里这般天下太平,秋天的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

2、特点是通过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与动荡不安的社会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社会的向往之情。

3、写作背景是在宋初的文坛依然弥漫着五代十国萎糜的文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还沉浸在"春花秋月","多少恨"等等使人意志消沉的词风中不得自拔,田锡力图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革除文坛的积弊扭转文风。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的意思_倒载干戈是何日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田锡是个思绪极为开阔,上天入地自由奔放。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谏著称,同时又是一位革陈推新,影响后世深远的文学家,被称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扩展资料;

评价;

田锡以宋初文坛开拓者和奠基人的身份以鲜明的文学主张,独到的文学理论,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作品雄豪壮美,清丽,婉约的追求,改良了五代以来颓废的文风。使北宋诗赋的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呈现出新的风格特点。

对后世诗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推动了宋代的古***新运动,在宋朝的政治文化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他的家乡后世学子更是以田锡为榜样,形成了浓厚的诗书氛围两宋时期眉山共涌现了以"三苏"为首的一千二百多名进士。

请问陆游的诗——示儿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有关于戈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倒戈卸甲 杯酒戈矛 被甲枕戈 兵戈扰攘 操戈入室 操戈同室 持戈试马 大动干戈 倒载干戈 倒置干戈 倒持干戈 倒持戈矛 倒戈卸甲 倒戢干戈 反戈相向 反戈一击 干戈载戢 櫜弓戢戈 横戈盘马 横戈跃马 化干戈为玉帛 擐甲挥戈 挥戈反日 挥戈返日 挥戈回日 挥戈退日 挥日阳戈 金戈铁甲 金戈铁马 金戈铁骑 解甲倒戈 解甲投戈 卷甲韬戈 砺戈秣马 鲁戈挥日 鲁戈回日 鲁阳挥戈 鲁阳麾戈 买牛息戈 抛戈弃甲 弃甲倒戈 弃甲投戈 泣血枕戈 前徒倒戈 寝苫枕戈 衽革枕戈 入室操戈 束戈卷甲 韬戈卷甲 韬戈偃武 铁马金戈 同室操戈 投戈讲艺 投袂荷戈 投袂援戈 朽戈钝甲 偃革倒戈 偃武息戈 以戈舂黍 枕戈尝胆 枕戈达旦 枕戈待旦 枕戈待敌 枕戈待命 枕戈汗马 枕戈击楫 枕戈披甲 枕戈泣血 枕戈寝甲 枕戈以待 枕戈饮胆 枕戈饮血 枕戈剚刃 枕戈坐甲 止戈散马。

2. 戈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没有戈开头的成语

投袂荷戈、

解甲倒戈、

挥日阳戈、

轻动干戈、

横戈盘马、

倒持戈矛、

卷甲韬戈、

枕戈剚刃、

铁马金戈、

朽戈钝甲、

挥戈回日、

解甲投戈、

金戈铁甲、

止戈为武、

枕戈尝胆、

鲁阳挥戈、

挥戈返日、

止戈散马、

杯酒戈矛、

止戈兴仁、

买牛息戈、

衽革枕戈、

鲁戈挥日、

枕戈待命、

枕戈饮血、

投袂援戈、

枕戈泣血、

枕戈寝甲、

枕戈饮胆、

同室操戈

韬戈卷甲、

偃武息戈、

干戈满目、

枕戈以待、

倒戢干戈、

倒置干戈、

弃甲倒戈、

金戈铁骑、

枕戈达旦、

铸甲销戈、

枕戈待旦、

倒戈卸甲、

操戈入室、

枕戈披甲、

以戈舂黍、

前徒倒戈、

入室操戈、

挥戈反日、

寝苫枕戈、

干戈征战、

鲁戈回日、

金戈铁马、

倒载干戈、

枕戈待敌、

反戈相向、

櫜弓戢戈、

偃革倒戈、

大动干戈、

反戈一击、

操戈同室

干戈载戢、

投诚反戈、

抛戈卸甲、

泣血枕戈、

韬戈偃武、

被甲枕戈、

兵戈扰攘、

砺戈秣马、

载戢干戈、

倒戈弃甲、

干戈满地、

枕戈汗马、

投戈讲艺、

倒持干戈、

枕戈坐甲、

束戈卷甲、

挥戈退日、

擐甲挥戈、

抛戈弃甲、

枕戈击楫、

横戈跃马、

持戈试马、

弃甲投戈、

总戈成林、

投戈讲蓺、

鲁阳麾戈、

化干戈为玉帛

3. 戈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

倒置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反戈相向 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解甲投戈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抛戈弃甲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入室操戈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同室操戈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4. 带干字的四字成语

1,不干不净

2,朝干夕愓 (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3,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4,颠干倒坤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

5,干干脆脆

6,干干净净

7,干干翼翼 (勤勉敬慎)

8,豪干暴取 (恃强夺取)

9,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10,黄干黑廋 (面容憔悴的样子)

11,回干就湿 (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12,口干舌焦、口干舌燥

13,泪干肠断 (形容伤心到极点)

14,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15,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16,一干二净

17,油干灯尽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18,枕干之雠 (不共戴天的仇恨)

19,枝干相持 (比喻相互扶持)

20,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5. 四个字以上的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百思不得其解、高不成低不就、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

一、五十步笑百步

白话释义: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处: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士从前线上败下来,一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二、百思不得其解

白话释义: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朝代:清

作者:纪昀

出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翻译:这真是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三、高不成低不就

白话释义: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朝代:宋

作者:陈师道

出处:《宿柴城》诗:“高低莫可只随缘。”

翻译:是高是低终究还是要看缘分啊。

四、过五关斩六将

白话释义: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朝代:明

作者:罗懋登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翻译: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一个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是真正的大丈夫?

五、百闻不如一见

白话释义: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确实。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

翻译: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确实,士兵们都难于逾越过去。

6. 带动的四字成语大全

带动的四字成语有:1、一动不动[yī dòng bù dòng] 形容毫不移动。

2、纹丝不动[wén sī bù dòng]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3、怦然心动[pēng rán xīn dòng] 心怦怦地跳动。4、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5、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6、动辄得咎[dòng zhé dé jiù] 辄:即;咎:过失,罪责。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7、轻举妄动[qīng jǔ wàng dòng] 轻:轻率;妄:任意。

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取行动。8、灵机一动[líng jī yī dòng] 灵机:灵活的心思。

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9、一举一动[yī jǔ yī dòng]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10、风吹草动[fēng chuī cǎo dòng] 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卷十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3、默读《示儿》,想想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l 画句子。( 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l 体会情感: 《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到向金国皇帝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见《朱自清选集》,1952年开明书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个深情的爱国者,新、旧诗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对陆游其人其诗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从《示儿》诗中看到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换言之,也就是陆游爱国思想的进步性和它所达到的高度。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略加说明和补充:第一,陆游热爱祖国是和他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的,既包括对“忍死望恢复”的中原“遗民”的深切怀念,也包括对“岁辇金币输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与哀悯。其次是他对祖国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万里之黄河”和“五千仞之太华”,以及“两京宫阙”等等。再则是他对民族语言和整个民族文化的爱护,惟恐在异族的长期统治下遭到破坏与同化,以致“东都儿童作胡语”,甚至整个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传统(有关例证,详见拙著《陆游传论》下编第四章)。这些才是他“但悲不见***同”和热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爱国思想的根本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对家乡、对祖国和对自己的人民、对优秀传统的爱。陆游诗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正是这些。因此朱文声称:“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这个评价虽显得过于强调,有抹杀他人之嫌,但为了指出特色,我们应该承认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诗》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第三个是年

卷十七

冯梦龙

单符郎全州佳偶

郏鄏门开战倚天,周公桔构尚依然。休言道德无关锁,一闭乾坤八百年。

这首诗,单说西京是帝王之都,左成皋,右渑池,前伊朗,后大河;真个形势无双,繁华第一;宋朝九代建都于此。今日说一桩故事,乃是西京人氏,一个是邢知县,一个是单推官。他两个都枉孝感坊下,并门而居。两家宅眷,又是嫡亲妹妹,姨丈相称,所以往来甚密。虽为各姓,无异一家。先前,两家末做官时节,妹妹同时怀孕,私下相约道:“若生下一男一女,当为婚姻。”后来单家生男,小名符郎,邢家生女,小名春娘。妹妹各对丈夫说通了,从此亲家往来,非止一日。符郎和春娘幼时常在一处游戏,两家都称他为小夫妇。以后渐渐长成,符郎改名飞英,字腾实,进馆读书;春娘深居绣阁。各不相见。

其时宋徽宗宣和七年,春三月,邢公选了邓州顺阳县知县,单公选了扬州府推官,各要挈家上任。相约任满之曰,归家成亲。单推官带了夫人和儿子符郎,自往扬州去做官,不题。却说邢知县到了邓州顺阳县,未及半载,值金***分道入寇。金将斡离不攻破了顺阳,邢知县一门遇害。春娘年十二岁,为乱兵所掠,转卖在全州乐户杨家,得钱十七干而去。春娘从小读过经书及唐诗乾首,颇通文墨,尤善应对。鸨母爱之如宝,改名杨玉,教以乐器及歌舞,无不精绝。正是:三千粉黛输颜色,十二朱楼让舞歌。只是一件,他终是宦家出身,举止端详。每诣公庭侍宴,呈艺毕,诸妓调笑虐浪,无所不至。杨玉嘿然独立,不妄言笑,有良人风度。为这个上,前后官府,莫不爱之重之。

话分两头。却说单推官在任三年,时金虏陷了汗京,徽宗、钦宗两朝天子,都被他掳去。亏杀吕好问说下了伪帝张邦昌,迎康王嗣统。康王渡江而南,即位于应天府,是为高宗。高宗惧怕金虏,不敢还西京,乃驾幸扬州。单推官率民兵护驾有功,累迁郎官之职,又随驾至杭州。高宗爱杭州风景,驻跸建都,改为临安府。有诗为证:

山外青山楼外搂,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却把杭州作汗州。

话说西北一路地方,被金虏残害,百姓从高东南渡者,不计其数,皆散处吴下。闻临安建都,多有搬到杭州入籍安插。单公时在户部,阅看户籍册子,见有一“邢祥”名字,乃西京人。自思:“邢知县名侦,此人名样,敢是同行兄弟?自从游宦以后,邢家全无音耗相通,正在悬念。”乃道人密访上,果邢知县之弟,号为“四承务”者。急忙请来相见,问其讯息。四承务答道:“自邓州破后,传闻家兄举家受祸,未知的否。”因流泪不止,单公亦揪然不乐。念儿子年齿己长,意欲别国亲事;犹恐传言未的,媳妇尚在,且持干戈宁息,再行探听。从此单公与四承务仍认做亲戚,往来不绝

再说高宗皇帝初即位,改元建炎;过了四年,又改元绍兴。此时绍兴元年,朝廷追叙南渡之功,单飞英受父荫,得授全州司户。谢恩过了,择曰拜别父母起程,往全州到任。时年十八岁,一州官属,只有单司户年少,且是仪容俊秀,见者无不称羡。上任之曰,州守设公堂酒会饮,大集声妓。原来宋朝有这个规矩:凡在籍娼户,谓之官妓;官府有公私筵宴,听凭点名,唤来郧应。这一日,杨玉也在数内。单司户于众妓中,只看得他上眼,大有眷爱之意。诗曰:

曾绍红绳到处随,佳人才子两相宜。风流的是张京兆,何日临窗试画眉?

司理姓郑,名安,荣阳旧族,也是个少年才子。一见单司户,便意气相投,看他盼杨玉,己知其意。一日,郑司理去拜单司户,问道:“足下清年名族,为何脚踏车赴仕,不携宅眷?”单司户答道:“实不相瞒,幼时曾定下妻室,因遭虏乱,存亡未卜,至今中馈尚虚。”司理笑道:“离索之感,人孰无之?此司歌妓杨玉,颇饶雅致,且作望梅止渴,何如?”司户初时逊谢不敢,被司理言之再三,说到相知的分际,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司理道:“既才子有意佳人,仆当为曲成之耳。”自此每遇宴会,司户见了杨玉,反觉有些避嫌,不敢注目;然心中思慕愈甚。司理有心要玉成其事,但惧怕太守严毅,做不得手脚。

如此二年。旧太守任满升去,新太守姓陈,为人忠厚至诚,且与郑司理是同乡故旧。所以郑司理屡次在太守面前,称荐单司户之才品,太守十分敬重。一日,郑司理置酒,专请单司户到私衙清话,只点杨玉一名抵候。这一日,比公里筵宴不同,只有宾主二人,单司户才得饱看杨玉,果然美丽!有词名《忆秦娥》,词云:

香馥馥,樽前有个人如玉。人如玉,翠翘金风,内家妆柬。娇羞惯把眉儿蹙,客人只唱伤心曲。伤心曲,一声声是怨红愁绿。

郑司理开言道:“今日之会,并无他窖,勿拘礼法。当开怀畅饮,务取尽欢。”遂斟巨觥来劝单司户,杨玉清歌情酒。酒至半酣,单司户看着杨玉,神魂飘荡,不能自持;***装醉态不饮。郑司理己知其意,便道:“且请到书斋散步,再容奉劝。”那书斋是司理自家看书的所在,摆设著书、画、琴、棋,也有些古玩之类。单司户那有心情去看,向竹榻上倒身便睡。郑司理道:“既然仁兄困酒,暂请安息片时。”忙转身而出,却教杨玉斟下香茶一匝送去。单司户素知司理有玉成之美,今番见杨玉独自一个送茶,情知是放松了。忙起身把门掩上,双手抱住杨玉。杨玉佯推不允,单司户道:“相慕**子,己非一日,难得今番机会。司理公平昔见爱,就使知觉,必不嗔怪。”杨玉也识破三分关窍,不敢固却,只得顺情。两个遂在榻上,草草的云雨一场。有诗为证:

相慕相怜二载余,今朝且喜两情舒。虽然未得通宵乐,犹胜阳台梦是虚。

单司户私问杨玉道:“你虽然才艺出色,偏觉雅致,不似青楼习气,必是一个名公苗裔。今日休要瞒我,可从实说与我知道,果是何人?”杨玉满面羞惭,答道:“实不相瞒,妾本宦族,流落在此,非杨姬所生也。”司户大惊,问道:“既系宦族,汝父何官何姓?”杨玉不觉双泪交流,答道:“妻本姓邢,在东京孝感坊居住,幼年曾许与母姨之子结婚。妾之父授邓州顺阳县知县,不幸胡寇猖撅,父母皆遭兵刃,妾被人掠卖至此。”司户又问道:“汝夫家姓甚?作何官职?所许嫁之子,又是何名?”杨玉道:“夫家姓单,那时为扬州推官。其子小名符郎,今亦不知存亡如何。”说罢,哭泣不止。司户心中己知其为春娘了,且不说破,只安慰道:“汝今日鲜衣美食,花朝月夕,勾你受用。官府都另眼看敝,谁人轻贱你?况宗族远离,夫家存亡未卜,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何乃自生悲泣耶?”杨玉蹙顺答道:“妻闻‘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虽不幸风尘,实出无亲。夫家宦族,即使无恙,妾亦不作团圆之望。若得嫁一小民,荆级布裙,啜菽饮水,亦是良人家媳妇,比在此中迎新送旧,胜却千万倍矣。”司户点头道:“你所见亦是。果有此心,我当与汝作主。”杨玉叩头道:“恩官若能拔妾于苦海之中,真乃万代阴德也。”说未毕,只见司理推门进来道:“阳台梦醒也未?如今无事,可饮酒矣。”司户道:“酒己过醉,不能复饮。”司理道:“一分酒醉,十分心醉。”司户道:“一分醉酒,十分醉德。”大家都笑起来,重来筵上,是曰尽欢而散。

过了数日,单司户置酒,专请郑司理答席,也唤杨玉一名答应。杨玉先到,单司户不复与狎呢,遂正色问曰:“汝前日有言,为小民妇,亦所甘心。我今丧偶,未有正室,汝肯相随我乎?”杨玉含泪答道:“积棘岂堪凤凰所栖,若恩官可怜,得蒙收录,使得备巾栉之列,丰衣足食,不用送往迎来,固妾所愿也。但恐他日新孺人性严,不能相容,然妻自当含忍,万一征色发声,妾情愿持斋佞佛,终身独宿,以报思官之德耳。”司户闻言,不觉掺然,方知其厌恶风尘,出于至诚,非斑语也。少停,郑司理到来,见杨玉泪痕未乾,戏道:“古人云乐极生悲,信有之乎?”杨玉敛敛答道:“忱从中来,不可断绝耳!”单司户将杨玉立志从良说话,向郑司理说了。郑司理道:“足下若有此心,下官亦愿效一臂。”这一日,饮酒无话。

席散后,单司户在灯下修成家书一封,书中备言岳丈邢知县全家受祸,春娘流落为娼,厌恶风尘,志向可悯。男情愿复联旧约,不以良贱为嫌。单公拆书观看大惊,随即请邢四承务到来,商议此事,两家各伤感不己。四承务要亲往全州主张亲事;教单公致书于太守求为春娘脱籍。单公写书,付与四承务收讫,四承务作别而行。不一日,来到全州,迳入司户衙中相见,道其来历。单司户先与郑司理说知其事,司理一力撺掇,道:“谚云:贾易交,富易妻。今足下甘娶风尘之女,不以存亡易心,虽古人高义,不是过也。”遂同司户到太守处,将情节告诉;单司户把父亲书札呈上。太守着了,道:“此美事也,敢不奉命?”次日,四承务具状告府,求为释贱归良,以续旧婚事,太守当面批准了。

候至曰中,还不见发下文牒。单司户疑有他变,密位人打探讯息。见厨司正在忙乱,安排筵席。司户猜道:“此酒为何而设?岂欲与杨玉举离别觞耶?事己至此,只索听之。”少顷,果召杨玉抵候,席司只请通判一人。酒至三巡,食供两套。太守唤杨玉近前,将司户愿续旧婚,及邢样所告脱籍之事,一一说了。杨玉拜谢道:“妾一身生死荣辱,全赖恩官提拔。”太守道:“汝今日尚在乐籍,明日即为县君,将何以报我之德?”杨玉答道:“恩官拔人于火宅之中,阴德如山,妾惟有曰夕吁天,愿恩官子孙富贾而己。”太守叹道:“丽色佳音,不可复得。”不觉前起抱持杨玉说道:“汝必有以报我。”那通判是个正直之人,见太守发狂,便离席起立,正色发作道:“既司户有宿约,便是孺人,我等惧有同僚叔嫂之谊。君子进退当以礼,不可苟且,以伤雅道。”太守(足叔)(足昔)谢道:“老夫不能忘情,非判府之言,不知其为过也。今得罪于司户,当谢过以质耳。”乃令杨玉入内宅,与自己女眷相见。却教人召司理、司户二人,到后堂同席,直吃到天明方散。

太守也不进衙,径坐早堂,便下文书与杨家翁、媪,教除去杨玉名字。杨翁、杨媪出其不意,号哭而来,拜著太守诉道:“养女十余年,费尽心力。今既蒙明判,不敢抗拒。但愿一见而别,亦所甘心。”太守道人传语杨玉。杨玉立在后堂,隔屏对翁、媪说道:“我夫妻重会,也是好事!我虽承汝十年抚养之恩,然所得金帛己多,亦足为汝养老之计。从此永诀,休得相念。”媪几自号哭不止,太守喝退了杨翁、杨媪。当时差州司人从,自宅堂中掐出杨玉,径送至司户衙中;取出私财十万钱,权佐资奁之费。司户再三推辞,太守定教受了。是曰,郑司理为媒,四承务为主婚,如法成亲,做起洞房花烛。有诗为证:

风流司户心如渴,文雅娇娘意似狂。今夜官衙寻旧约,不教人话负心郎。

次日,太守同一府官员,都来庆贸,司户置酒相持。四承务自归临安,回复单公去讫。司户夫妻相爱,自不必说。

光阴似箭,不觉三年任满。春娘对司户说道:“妾失身风尘,亦荷翁姬爱官;其他妹妹中相处,也有情分契厚的。今将远去,终身不复相见。欲具少酒食,与之话别,不识官人肯容否?”司户道:“汝之事,合州莫不闻之,何可隐讳?便治酒话别,何碍大体?”春娘乃设筵于会胜寺中,教人请杨翁、杨媪,及旧时同行妹妹相厚者十余人,都来会饮。至期,司户先差人在会胜寺等候众人到齐,方才来禀。杨翁、杨媪先到,以后众妓陆续而来。从人点窖己齐,方敢禀知司户,请孺人登舆。仆从如云,前呼后拥。到会胜寺中,与众人相见。略叙寒喧,便上了筵席。饮至数巡,春娘自出席送酒。内中一妓,姓李,名英,原与杨姐家连居。其音乐技艺,皆是春娘教导。常呼春娘为姊,情似同胞,极相敬爱。自从春娘脱籍,李英好生思想,常有郁郁之意。是曰,春娘送酒到他面前,李英忽然执春娘之手,说道:“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于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姊今何以救我?”说罢,遂放声大哭。春娘不胜凄惨,流泪不止。原来李英有一件出色的本事:第一手好针线,能干暗中缝纫,分际不差。正是:

织发夫人昔擅苛,神针娘子古来稀。谁人乞得天孙巧?十二楼中一李姬。

春娘道:“我司户正少一针线人,吾妹肯来与我作伴否?”李英道:“若得阿姊为我方便,得脱此门路,是一段大阴德事。若司户左右要觅针线人,得我为之,素知阿姊心性,强似寻生分人也。”春娘道:“虽然如此,但吾妹乎曰与我同行同辈,今日岂能居我之下乎?”李英道:“我在风尘中,每自退姊一步,况今日云泥泅隔,又有嫡庶之异;即使朝夕毒侍阿姊,比于侍婶,亦所甘心。况敢与阿姊比肩耶?”春娘道:“妹既有此心,奴当与司户商之。”

当晚席散。春娘回衙,将李英之事对司户说了。司户笑道:“一之为甚,岂可再乎!”春娘再三撺掇,司户只是不允,春娘闷闷不悦。一连几曰,李英道人以问安奶奶为名,就催促那事。春娘对司户说道:“李家妹情性温雅,针线又是第一,内助得如此人,诚所罕有。且官人能终身不纳姬侍则己,若纳他人,不如纳李家妹,与我少小相处,两不见笑。官人何不向守公求之?万一不从,不过弃一没趣而己,妾亦有词以回绝李氏。倘侥幸相从,岂非全美!”司户被孺人强逼数次,不得己,先去与郑司理说知了,提了他同去见太守,委曲道其缘故。太守笑道:“君欲一箭射双雕乎?敬当奉命,以赎前此通判所责之罪。”当下太守再下文牒,与李英脱籍,送归司户。司户将太守所赠十万钱,一半绘与李姬,以为赎身之费;一半绘与杨姬,以酬其养育之劳。自此春娘与李英妹妹相称,极其和睦。当初单飞英只身上任,今日一妻一妾,又都是才色双全,意外良缘,欢喜无限。后人有诗云:

宫舍孤居思黯然,今朝彩线喜双牵。

符郎不念当时旧,邢氏徒怀再世缘。

空手忽擎双块玉,污泥挺出并头莲。

姻缘不论良和贱,婚牒书来五百年。

单司户选吉起程,别了一府官僚,挚带妻妾,还归临安宅院。单飞英率春娘拜见舅姑,彼此不觉伤感,痛哭了一场。哭罢,飞英又率李英拜见。单公问是何人,飞英述其来历。单公大怒。说道:“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此乃万不得己之事。又旁及外人,是何道理?”飞英皇恐谢罪,单公怒气不息,老夫人从中劝解,遂引去李英于自己房中,要将改嫁。李英那里肯恢允,只是苦苦哀求。老夫人见其至诚,且留作伴。过了数日,看见李氏小心婉顺,又爱他一手针线,遂劝单公收留与儿子为妾。

单飞英迁授令丞。上司官每闻飞英娶娼之事,皆以为有义气;互相传说,无不加意钦敬,累荐至太常卿。春娘无子,李英生一子,春娘抱之,爱如己出。后读书登第,遂为临安名族。至今青楼传为佳话。有诗为证: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材优干济是什么生肖

1. 第四个字是年的成语有哪些

而立之年、

似水流年、

不惑之年、

有生之年、

花甲之年、

耳顺之年、

颐养天年、

破瓜之年、

古稀之年、

风烛残年、

度日如年、

锦瑟华年、

胜读十年书、

遗臭万年、

天不***年、

迟暮之年、

年复一年、

急景流年、

惨绿少年、

垂暮之年、

翩翩少年、

知命之年、

美意延年、

亿万斯年、

摽梅之年、

雪兆丰年、

益寿延年、

急景凋年、

祛病延年、

长安少年

2. 年字开头第三个机吉成语大全四个字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年高德劭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年高望重 年纪大,声望高。

年谷不登 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年轻力壮 壮:健壮。年纪轻,体力强。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年谊世好 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年逾古稀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年登花甲 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年复一年 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年该月值 指命中注定的时辰。

年高德卲 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年高德勋 年纪大而有德行。

年华垂暮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年近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年纪将近七十岁。

年经国纬 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年深岁久 深:久。形容时间久远。

3.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第二三个字是载入

车载斗量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满载而归 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千载难逢 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千载一时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十载寒窗 载:年。指长期苦读。

百载树人 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百年树人”。

车载船装 形容数量很多。

万载千秋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千载难遇 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难逢”。

千载奇遇 形容极其难得遇到

千载一弹 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

千载一逢 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遇”。

千载一合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时”。

千载一会 一千年才有一次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千载一日 犹千载一时。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千载一圣 千年出一圣人。指圣人不常有。

千载一遇 一千年才可遇到一次。形容机会难得。

4.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第三字为半

徐娘半老、

三更半夜、

一知半解、

半生半熟、

半推半就、

一时半刻、

半梦半醒、

寸丝半粟、

一鳞半爪、

囫囵半片、

半信半疑、

半真半***、

深更半夜、

一官半职、

半青半黄、

半丝半缕、

半文半白、

一星半点、

一言半语、

半上半下、

半新半旧、

东南半壁、

一时半霎、

糠菜半年粮、

一言半辞、

半饥半饱、

一斑半点、

半吞半吐、

一时半晌、

一个半个

半间半界、

半吐半露、

一点半点、

一支半节、

一资半级、

一鳞半甲、

一言半句、

一些半些、

片鳞半爪、

一丝半粟、

一肢半节、

半死半生、

一年半载、

黑天半夜、

一阶半职、

一长半短、

一知半见、

减师半德、

黑更半夜、

一差半错、

一男半女、

一阶半级、

一班半点

望***纳~~~~~~~~

5. 四年 成语大全

没有与“四 年”相关的成语!『包含有“四”字的成语』“四”字开头的成语:(共53则) [s] 四不拗六 四百四病 四冲八达 四冲六达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辐辏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四方之志 四海波静 四荒八极 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四海皆兄弟 四海*** 四海飘零 四海升平 四海昻平 四海他人 四海为家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脚朝天 四郊多垒 四角俱全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面出击 四马攒蹄 四面受敌 四平八稳 四衢八街 四清六活 四时八节 四书五经 四山五岳 四时之气 四亭八当 四停八当 四通八达 四体百骸 四体不勤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通五达 四姻九戚 四至八道 四肢百骸 四肢百体 四战之地 四战之国 第二个字是“四”的成语:(共2则) [m] 暮四朝三 [p] 骈四俪六 第三个字是“四”的成语:(共51则) [b] 八万四千 臂有四肘 [c] 楚歌四合 楚歌四面 楚歌四起 [f] 烽火四起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诸四海而皆准 [j] 街坊四邻 家徒四壁 ***四海 九洲四海 [l] 六通四达 六通四辟 狼烟四起 [m] 名扬四海 [n] 囊括四海 [s] 四百四病 三病四痛 三长四短 三从四德 三翻四复 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 三老四少 三邻四舍 三朋四友 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亲四眷 三妻四妾 三三四四 室徒四壁 [t]投诸四裔 [w] 文房四宝 文房四侯 文房四士 文房四物 文房四艺 五湖四海 危机四伏 微机四伏 五零四散 五洲四海 [y]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眼空四海 扬名四海 一谦四益 [z] 志在四方 志在四海 “四”字结尾的成语:(共44则) [a] 捱三顶四 [b]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半三不四 不三不四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c] 差三错四 重三迭四 重三叠四 [d] 倒三颠四 颠三倒四 丢三拉四 丢三落四 丢三忘四 低三下四 [h] 横三竖四 横三顺四 [j] 接三连四 [k] 狂三诈四 [l] 连三并四 拉三扯四 连三接四 [n] 拿三搬四 [p] 偏三向四 [q] 欺三瞒四 牵五挂四 [s] 说三道四 三三四四 [t] 挑三拨四 挑三豁四 调三惑四 挑三拣四 挑三检四 推三推四 调三窝四 调三斡四 条三窝四 挑三嫌四 推三阻四 [y] 言三语四 [z] 朝三暮四 遮三瞒四 再三再四 “四”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1则) [s] 三拳不敌四手 『包含有“年”字的成语』“年”字开头的成语:(共23则) [n] 年登花甲 年富力强 年复一年 年谷不登 年高德卲 年高德劭 年高德勋 年高望重 年该月值 年华垂暮 年经国纬 年近古稀 年轻力壮 年深日久 年深岁久 年衰岁暮 年事已高 年深月久 年头月尾 年逾古稀 年谊世好 年湮世远 年壮气锐 第二个字是“年”的成语:(共78则) [b] 比年不登 百年不遇 百年大计 百年大业 百年好合 百年好事 百年难遇 百年树人 百年偕老 百年谐老 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百年之后 百年之业 百年之约 [c] 成年古代 成年累月 长年累月 常年累月 残年暮景 残年余力 [f] 芳年华月 丰年稔岁 丰年玉荒年谷 [g] 隔年皇历 龟年鹤寿 龟年鹤算 [h] 猴年马月 还年却老 还年却老 还年驻色 [j] 积年累岁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 九年之储 九年之蓄 [l] 流年不利 驴年马月 流年似水 [q] 穷年累世 穷年累月 耆年硕德 千年一律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s] 十年窗下 十年读书 三年化碧 十年寒窗 十年九不遇 少年老成 少年老诚 十年磨剑 十年生聚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年五载 三年之艾 [t] 天年不测 天年不齐 天年不遂 同年而校 同年而语 [w] 忘年交 万年无疆 忘年之好 忘年之交 忘年之契 [x] 凶年饥岁 [y] 一年半载 远年近日 远年近岁 尧年舜日 一年一度 延年益寿 一年之计在于春 [z] 整年累月 尊年尚齿 长年三老 第三个字是“年”的成语:(共22则) [c] 惨绿年华 [d] 豆蔻年华 多历年稔 多历年所 [f] 福寿年高 风信年华 [g] 膏粱年少 [h] 花信年华 [j]及笄年华 锦瑟年华 [m] 民和年丰 民和年稔 [p] 翩翩年少 [r] 日久年深 人寿年丰 [s] 岁丰年稔 时和年丰 岁稔年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w] 五陵年少 [x] 虚度年华 [y] 月值年灾 “年”字结尾的成语:(共57则) [a] 哀感中年 [b] 不惑之年 摽梅之年 [c]长安少年 惨绿少年 迟暮之年 垂暮之年 [d] 当立之年 度日如年 [e] 而立之年 耳顺之年 [f] 肥冬瘦年 烽火连年 风烛残年 风烛之年 [g] 古稀之年 [h] 花甲之年 [j] 急景流年 锦瑟华年 急景凋年 [k] 旷日经年 [l]乱世凶年 累月经年 [m] 没世穷年 美意延年 [n] 年复一年 [p] 破瓜之年 翩翩少年 [q] 祛病延年 却病延年 裙屐少年 犬马之年 [r] 瑞雪兆丰年 [s] 寿满天年 视日如年 舜日尧年 似水流年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t]天宝当年 天不***年 天夺之年 天***其年 天***之年 [x] 悬车之年 学老于年 雪兆丰年 [y] 遗臭千年 遗臭万年 贻臭万年 以日为年 益寿延年 亿万斯年 颐养天年 以终天年 [z] 知命之年 终其天年 郑人争年 “年”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4则) [k] 糠菜半年粮 [l]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s] 胜读十年书 [y]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6.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三年级长短

三长两短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解释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出处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宾语。

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辨形两;不能写作“二”。

近义词山高水低、一差二错

反义词安然无恙

辨析~与“飞来横祸”区别在于:~多指死亡;一般含有***设性;多用于口语;委婉说法;“飞来横祸”强调“飞”;指灾祸的突然性;不含***设;多用于书面语;不委婉。

例句奶奶望着爷爷那虚弱的身体说:“你万一有个~;我可怎么活啊!"

7.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何年马月是成语吗

猴年马月(成语)[hóu nián mǎ yuè]

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含有贬义。

中文名

猴年马月

外文名

One of these years

用 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遥遥无期

反义词

指日可待

十二生肖纪月

? 寅(虎)月

? 卯(兔)月

? 辰(龙)月

? 巳(蛇)月

? 午(马)月

? 未(羊)月

? 申(猴)月

? 酉(鸡)月

? 戌(狗)月

? 亥(猪)月

? 子(鼠)月

? 丑(牛)月

1释义编辑

猴年马月[hóu nián mǎ yuè]

解释: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

示例:你这样下去,~才能完成

英文翻译:One of these years

近义:遥遥无期

反义:指日可待

周期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例如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16年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

第九十四回原文_翻译及赏析

材优干济的生肖如下:

材优干济形容的生肖是虎。老虎性格很强硬,一直都很有主见,想到了一件事察隐宏情之后就会马上开始实施不会拖泥带水,干练且有才能。

材优干济的内容如下:拼音是cái yōu gān jǐ,是一个成语。指携行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材优干济的出处:《清史稿·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材优干济相关成语推荐如下:

1.表里相济?--表里:指内外察隐宏;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彬彬济济?--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2.材大难用?--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3.材高知深?--材:通“才”。知:通“智”。

4.才能出败册众,智慧高超。材能兼备?--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5.材朽行秽?--指无才无德。有时用为谦词。

6.材德兼备?--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7.材剧志大?--指才智多,志向大。

8.材茂行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9.材茂行絜?--絜,同“洁”,干净,廉洁。

10.材士练兵?--犹言勇士精兵。

11.材疏志大?--指败册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12.材雄德茂?携行?--指才德杰出。

13.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兴于雨的成语有哪些?

第九十四回

褚人获

安禄山屠肠殒命 南霁云齧指乞师

词曰:

逆贼负却君恩重,受报亲生逆种。家贼一时发动,老命无端送。 渠魁虽珍兵还弄,强帅有兵不用。烈士泪如泉涌,断指何知痛?

调寄“胡捣练”

君之尊犹天也,犹父也。而逆天背父,罪不容于死。然使其被戮于王师,伏诛于国法,犹不足为异。唯是逆贼之报,即报之以逆子。臣方背其君,子镟弑其父,既足使人快心,又足使人寒心。天之报恶人,可谓巧于***手矣。乃若身虽未尝为背道之事,然手握重兵,专制一方,却全不以国家土地之存亡为念,只是心怀私虑,防人暗算,忌人成功,坐视孤城危在旦夕。忠臣义士,枵腹而守,奋身而战,力尽神疲,疼心泣血,哀号请救,不啻包胥秦庭之哭,而竟拥兵不发,漠然不关休戚于其心,以致城池失陷,军将丧亡,百姓罹灾,忠良殒命,此其人与乱臣贼子何异,言之可为发指!且说安禄山自两目既盲之后,性情愈加暴厉,左右供役之人,稍不如意,即痛加鞭挞,或时竟就杀死。他有个贴身伏侍的内监,叫做李猪儿,日夕不离左右,却偏是他日夕要受些鞭挞。更可笑者,那严庄是他极亲信的大臣了,却也常一言不合,便不免于鞭挞。因此内外诸人,都怀怨恨。禄山深居宫禁,文武官将稀得见其面。向已立安庆绪为太子,后有爱妾段氏,生一子,名唤庆恩。禄山因爱其母,并爱其子,意欲废庆绪而立庆恩为嗣。

庆绪因失爱于父,时遭垂楚,心中惊惧,计无所出。乃私召严庄入宫,屏退左右,密与商议,要求一自全之策。严庄这恶贼,是惯劝人反叛的,近又受了禄山鞭挞之苦,忿恨不过。平日见庆给生性愚呆,易于播弄,常自暗想:“若使他早袭了位,便可凭我专权用事。”今因他来求计,就动了个歹心,要劝他行弑逆之事。却不好即出诸口,且只沉吟不语。庆绪再三请问道:“我国下受父皇的打骂,还不打紧,只恐偏爱了少子,将来或有废立之举。必得先生长策,方可无虑,幸勿吝教。”严庄慨然发叹道:“从来说母爱者子抱,主上既宠幸段妃,自然偏爱那段氏所生之子,将来废位之事,断乎必有。殿下且休想承大位了,只恐还有不测之祸,性命不可保。”庆绪愕然道:“我无罪何至于此?”严庄道:“殿下未曾读书,不知前代的故事。自古立一子废一子,那被废之子,曾有几个保得性命的?总因猜嫌疑忌之下,势必至驱除而后止,岂论你有罪无罪。”庆绪闻言,大骇道:“若如此则奈何?”严庄道:“以父而临其子,惟有逆来顺受而已。”庆绪道:“难道便无可逃避了?”严庄道:“古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不过调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责,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加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贻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暂行逃避,所以说大杖则走。今以父而兼君之尊,既起了忍心,欲杀其子,只须发一言,出片纸,便可完事,更无走处,待逃到那里?”庆绪道:“此非先生不能救我!”严庄道:“臣若以直言进谏,必将复遭鞭挞,且恐激恼了,反速其祸,教我如何可以相救!”庆绪道:“我是嫡出之子,苟不能承袭大位,已极可恨,岂肯并丧其身?”严庄道:“殿下若能自免于死亡之祸,便并不致有废立之事矣!”庆绪道:“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

严庄***意踌躇了半晌,说道:“殿下,你不肯束手待死么?你若束手,则必至于死;若欲不死,却束不得手了。俗谚云: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说便如此说,人极则计生。即如主上与唐朝皇帝,岂不是君臣。况又曾为杨妃义子,也算君臣而兼父子了。只因后来被他逼得慌了,却也不肯束手待死,竟兴动干戈起来,彼遂无如我何,不但免于祸患,且自攻城夺地,正位称尊,大快平生之志。以此推之,可见凡事须随时度势,敢作敢为,方可转祸为福;但不知殿下能从此万无奈何之计,行此万不得已之事否?”庆绪听说低头一想,便道:“先生深为我谋,敢不敬从。”严庄道:“虽然如此,必须***手于一人,此非李猪儿不可,臣当密谕之。”庆绪道:“凡事全仗先生大力扶持,迟恐有变,以速为贵。”严庄应诺,当下辞别出宫,恰好遇见李猪儿于宫门首,遂面约他晚间乘闲到我府中来,有话相商。

至夜李猪儿果至,严庄置酒肴于密室,二人相对小饮。严庄笑问道:“足下日来,又领过几多鞭子了?”李猪儿忿然道:“不要说起,我前后所受鞭子,已不计其数,正不知鞭挞到何日是了?”严庄道:“莫说足下,即如不佞吞为大臣,也常遭鞭挞。太子以储贰之贵,亦屡被鞭挞。圣人云:君使臣以礼。又道:为人父,止于慈。主上恁般作为,岂是待臣子之礼,岂是慈父之道?如今天下尚未定,万一内外人心离散,大事去矣!”李猪儿道:“太子还不知道哩!今主上已久怀废长立幼,废嫡立庶之意,将来还有不可知之事。”严庄道:“太子岂不知之,日间正与我共虑此事。我想太子,为人仁厚,若得他早袭大位,我和你正有好处,不但免于鞭辱而己。怎地画个妙策,强要主上禅位于太子才好。”李猪儿摇手道:“主上如此暴厉,谁敢进此言,如何勉强得他。”严庄道:“若不然呵,我是大臣,或者还略存些体面,不便屡加挞辱。足下屈为内侍,将来不止于鞭挞,只恐喜怒不常,一时断送了性命。”李猪儿听说,不觉攘臂拍胸道:“人生在世,总是一死,与其无罪无辜,俯首被戮,何如惊天动地做一场,拼得碎尸万段,也还留名后世!”严庄引他说出此言,便抚掌而起,说道:“足下若果能行此大事,决不至于死,到有分做个住命的功臣哩!只是你主意已定否?”李猪几道:“我意已决,但恐非太子之意,他顾著父子之情,怎肯容我胡为?”严庄道:“不瞒你说,我已启过太子了。太子也因失爱于父,怕有祸患。向我说道:‘凡事任你们做去罢。’我因想着足下必与我同心,故特约来相商。”李猪几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只明夜便当举动。趁他两日因双眸作痛,不与女人同寝,独行于便殿,正好动手。但他常藏利刃于枕畔,明晚先窃去之,可无虑矣!”言毕作别而去。

次日,严庄密与庆绪,约会到黄昏时候。庆绪与严庄各暗带短刀,托言奏事,直入便殿门来,值殿官不敢阻挡。禄山此时已安寝于帏帐之内,不妨李猪儿持刀突入帐中,禄山国盲,不知何人。方欲问时,李猪儿已揭去其被,灯火之下,见禄山袒著大腹。说时迟,那时快,把刀直砍其肚腹。禄山负痛,急伸手去枕畔摸那利刃,却已不见了,乃以手撼帐竿道:“此必是家贼作乱!”口中说话,那肚肠已流出数斗,遂大叫一声,把身子挺了两挺,呜呼哀哉了。时肃宗至德二载正月也。可恨此贼背君为乱,屠戮忠良,虐害百姓,罪恶滔天,今日却被弑而死。乱臣受弑逆之报,天道昭彰。后人有两只“挂枝儿”词说得好,道是:

安禄山,你做张守珪的走狗,犯***,姑饶下这驴头。却怎敢持兵强,要学那虎争龙斗,你不是狼子野心肠,人道是猪首龙身兽,到今日作孽的猪龙,也倒死在猪儿手!

安禄山,你负了唐明皇的宠眷,不记得拜母妃,钦赐洗儿钱,怎便把燕代唐,要将江山占。可笑你打家贼的鞭何重,那禁他斫大腹的刀太尖。则见你数斗的肠流,为甚赤心儿没一点!

禄山既被杀,左右侍者方惊骇间,庆给与严庄早到,手中各持短刀,喝叫不许声张。众人一则平日被禄山打毒,今日正幸其死。二来见庆绪与严庄作主,便都不敢动。严庄令人就床下掘地深数尺,以毡裹其尸而埋之,戒宫中勿漏泄。次早宣言禄山病骤危笃,命传位于庆绪。于是庆绪僭即伪位,密使人将段氏与庆恩缢死,伪尊禄山为太上皇,重加诸将官爵,以悦其心。过了几日,方传禄山死信,命众臣不必入宫哭灵,密起其尸于床下。尸已腐烂,草草成殓,发丧埋葬。严庄见庆绪昏庸,恐人不服,不要他见人。庆绪日以酒色为事,凡禄山所宠的姬侍,都与 *** 。凡大小诸事皆取决于严庄,封他为冯诩王。严庄以庆绪之命,使伪汴州刺史尹子奇引兵十三万攻睢阳城,睢阳太守许远求救于雍邱防御使张巡。

且说张巡在雍邱,那南霁云与雷万春,已投入麾下为郎将。当车驾西幸之时,贼将令狐潮来攻雍邱,张巡率南、雷二人,及诸将佐,悉力拒贼。令狐潮与张巡原系旧同学,因遣使致书,申言夙契,且云:天下存亡未卜,守此孤城何益,不如早降为上。张巡部下有大将六人,亦劝张巡出降。张巡大怒,设天子画像于堂,率众朝拜涕泣,谕以大义,众皆感奋。张巡乃斩来使,并斩劝降六将。于是人心愈坚,拒守既久,城中缺少了箭,张公命作草人干余,蒙以黑衣,乘夜缒下城去。贼兵惊疑,放箭乱射,遂得箭无数。次夜,仍复以草人缒下,贼都大笑,更不为备。张巡乃选壮士五百人,缒将下去,迳到贼营;贼出其不意,一时大乱,弃营而奔,杀伤甚众。令狐潮忿怒,亲自督兵攻城。张巡使雷万春登城探视,时万春因传闻得其兄雷海青殉难的讯息,十分哀愤,才哭得过,便咬牙切齿的上城来,方举目而望,不防贼兵连发弩箭。雷万春面上连中六矢,仍是挺然立著不动。令狐潮遥望见,疑为木偶人;及见其用手拔箭,流血被面,方询知是雷万春,大为骇异。正是:

草人错认是真,***反疑为木。

笑尔草木皆兵,羡他智勇具足。

少顷,张巡亲印临城,令狐潮望着楼上叫道:“张兄,我见雷将军,知足下军令矣!然如天道何?”张巡说:“足下未识人伦,安知天道?你平日也谈忠说义,今日忠义何在?勿更多言,可即决一胜负。”遂率兵与战,兵皆奋勇争先,生获贼将十四人,斩首八百余级。令狐潮败入陈留,余众屯于沙涡。张巡乘夜袭击,又大破之,奏凯而回。忽探马来报说:“贼将杨朝宗,欲引兵袭取宁陵,断我归路。”张巡乃分兵守雍邱,自引兵将星夜至宁陵,恰直许远亦引兵到来,遂合与贼战,昼夜数十回合,大破杨朝宗之众,斩首数千级。

捷音至行在,肃宗诏以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许远亦加官进秩仍守睢阳。至是尹子奇来攻睢阳,许远国兵少,遣使至张巡处求救。张巡以睢阳要地,不可不坚守,乃自宁陵引兵三千至睢阳,合许远所部兵不过七千人。张巡与南霁云、雷万春等数将,并力出战,屡次得胜。张巡欲放箭射尹子奇,奈不识其面,乃以篙为矢射去,贼兵疑城中箭已尽,遂将篙矢呈于子奇。于是张巡识其状貌,命南霁云射之,中其左目。正是:

禄山两日俱盲,子奇一目不保。

相彼君臣之面,眼睛无乃太少。

自此许运将战守事宜,悉听张巡指挥。张巡真是文武全才,不但善战,又极善谋,行兵不拘古法,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其生性忠烈,每临战杀贼,咬牙怒恨,牙齿多碎。却又能于军务倥偬之际,不废吟咏。因登城楼,遥闻笛声,遂作军中闻笛诗云:

茹荛试一临,敌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闲言少说。且说许远向于睢阳城中,积军粮百余万石,后被宗藩虢王臣调其半分给他郡,不由许远不肯。因此睢阳城中粮少。到那时渐已告匾,每人日只给米一二合,杂以茶纸树皮为食。贼兵攻城愈急,造为云梯,其状如虹,使勇卒三百立于上,推梯临城,欲便腾入。张巡预知,使人于城墙潜凿三穴,俟梯将近,每穴出一大木,以一木拄定其梯,使不得进,一木上有铁钩挽住其梯,使不得退。一木上置铁笼盛火药,发火焚之,梯即中断,梯上军士都被火烧,跌落地而死。贼兵又作木驴攻城,张巡命镕金汁灌之,登时消铄。凡此拒守之事,俱应机立办,贼服其智,不敢来攻。但于城外列营围困。张巡、许远分城而守,与众同食茶纸,亦不复下城。那时大帅许叔冀在滚郡,贺兰进明在临淮,俱拥兵不救,而临淮与睢阳龙近,张巡乃命南霁云赴临淮借粮,乞师援救。

霁云领命,引三十骑出城突围而走,贼众数万挡之,霁云直冲其众,左射右射,矢无虚发,贼皆披靡,遂出重围至临淮,见贺兰进明涕泣求救。谁知进明素与许叔冀不睦,恐分兵他出,或为所袭。二来又心怀妒忌,不欲许远、张巡成功,竟不肯发兵,亦无粮米相借,说道:“此时睢阳当已失陷,我即发兵借粮,亦无及矣!”霁云道:“睢阳死守待救,大兵速去,必不至于陷。若果已失,我南八男儿,请以死谢大夫。”进明只不允。霁云奋然道:“睢阳与临淮如皮毛之相依,睢阳若陷,即及临淮,岂可不救?”说罢仰天号恸。进明爱其忠勇,意欲留之,乃用温言抚慰,且命设宴款待,奏乐侑洒。霁云大哭道:“仆来时睢阳城中,已不食月余矣,今即欲独食,安能下咽!大夫坐拥强兵,并无分灾救患之意,岂忠臣义士之所为乎?”因发狠自咬下一指,以示进明道:“仆已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此指以示信,归报主将与同死耳!”一时指血泪血,有如泉涌,座客俱为之挥涕。进明决意不救,又度霁云不可留,竟谢遣之。此真千古可恨之事,所以至今张睢阳庙中,铜铸一贺兰进明之像,绑缚,跪于阶下,任人敲打,来泄此恨。后人也有两只“挂枝儿”说得好,正是:

进明呵,你也食唐家禄否?人望你拯灾危,冒险的求救;谁知你拥强兵,竟不能相救。不曾见你兴师去,倒要将他勇士留。可怜那南八男儿也,十指儿只剩九。

进明呵,你不顾千年的唾骂,任南八苦求救,只不听他,眼睁睁看他将指头儿咬下。他当时临去空咬指,我今日说来亦咬牙,好把你睢阳庙里钢人,也尽力的狠敲打!

南霁云自临淮奔至宁陵,与偏将廉坦,引步骑数百,冒围至睢阳城下,与贼力战,砍坏贼营,方得入城门。城中人闻救兵不至,无不号哭,或议弃城而走。张巡、许远婉言晓谕众人道:“睢阳乃江淮保障,若弃之而去,贼必长驱东下,是无江淮也。况我众饥疲,即走亦不能远,徒遭残杀耳!临淮虽不来相救,诸镇岂无一仗义者,不如坚守以待之。但是城中绝粮,何忍留尔众同受饥寒,今任尔众自便,我二人为朝廷守士,义当以身守之,不敢言去也!”众人闻言感激,愿同心竭力,以守此城。茶纸食尽,杀马而食。马食尽,罗雀掘鼠而食;雀鼠亦尽,张巡杀其爱妾,许远烹其家僮,以享士卒。人心愈加衔感,明知必死,终无叛志。

又挨过了数日,军将都赢瘦患病,不能拒守,贼遂登城。张巡西向再拜道:“臣力竭矣!不克全城以报朝廷,死当为厉鬼以杀贼!”今盛京慈仁寺,所塑青魈菩萨,赤发蓝面,口衔巨蛇,如夜叉之状,云即张睢阳自矢所为厉鬼像也。城既破,张、许二公及诸将俱被执。尹子奇将许远解赴雒阳,张巡与南霁云等共三十六人皆遇害。张巡至死,神色如常。万春、霁云俱骂不绝口而死。其余十余人,亦无一肯屈节者。后人有诗赞曰:

张巡先殒团尽忠,许运后亡亦矢节。

从死不独有南雷,三十六人同义烈。

睢阳失陷三日之后,河南节度使张镐救兵到来。原来张镐,闻睢阳危急,倍道来援,犹恐不及,先遣飞骑驰檄谯郡太守阎邱晓,使速引本部兵先往。阎邱晓素傲狠,不奉节制,竟不起兵。及张镐至,城已破三日矣。张镐大怒,令武士擒阎邱晓,至军前杖杀之。正是:

恨不移此闾邱杖,并杖临淮狠贺兰。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描写战争的谚语四字词语

A. abcc式的成语有哪些

B波光粼粼板上钉钉白雪皑皑不甚了了

C众目睽睽

D得意洋洋大名鼎鼎大腹便便

F风尘仆仆风度翩翩风雨凄凄

G果实累累顾虑重重

H含情脉脉虎视眈眈

J剑戟森森饥肠辘辘

L流水潺潺流水涓涓来去匆匆

M磨刀霍霍目光炯炯

N牛山濯濯怒气冲冲

Q气喘吁吁气势汹汹千里迢迢群雌粥粥气息奄奄秋风瑟瑟

R人才济济人海茫茫人心惶惶

S神***奕奕生机勃勃杀气腾腾

T铁中铮铮逃之夭夭天道恢恢天理昭昭天网恢恢

W威风凛凛文质彬彬无所事事温情脉脉万目睽睽

X喜气洋洋小心翼翼兴致勃勃血迹斑斑想入非非信誓旦旦羞人答答雄心勃勃

Y忧心忡忡庸中佼佼野心勃勃意气扬扬言之凿凿衣冠楚楚余音袅袅

Z忠心耿耿众目睽睽

B. 常用成语100个,四字成语100个

表示看的成语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望眼欲穿、极目远望、望洋兴叹、刮目相看、另眼相看、走马观花、瞠目而视、高步阔视、虎视眈眈、目不斜视、目不忍视、察颜观色、冷眼旁观、束手旁观、坐井观天

表示高兴的成语

兴高***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气洋洋、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醉神迷、心花怒放、乐乐陶陶、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欣喜若狂

描写表情的成语

愁眉苦脸,喜笑颜开 兴高***烈 没精打***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幸灾乐祸 和颜悦色 勃然大怒 神***飞扬 神***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怒不可遏 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 怒形于色 破涕为笑 热泪盈眶 笑逐颜开 唉声叹气 哭天抹泪 哭笑不得 笑容可掬 疾言厉色

外貌

眉清目秀 容光焕发 美如冠玉 出水芙蓉

冰肌玉骨 冰清玉洁 明眸皓齿 靡颜腻理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道貌岸然 秀色可餐

国色天香 粉白黛黑 傅粉施朱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雾鬓风鬟 鹤发童颜

鹤发鸡皮 短小精悍 面黄肌瘦 面如土色

面红耳赤 面有菜色 蓬头垢面 蓬头历齿

鸠形鹄面 铜筋铁骨 肠肥脑满 瘦骨如柴

大腹便便 仪表堂堂 玉树临风 鹤发童颜

闭月羞花 冰肌玉骨 才子佳人 沉鱼落雁 城北徐公 齿白唇红 愁眉啼妆 出水芙蓉 绰约多姿 淡妆浓抹 ***佳人 傅粉何郎 姑射神人 国色天香 国色天姿 花容月貌 环肥燕瘦 娇小玲珑 绝代佳人 梨花带雨 林下风气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靡颜腻理 明眸皓齿 千娇百媚 倾城倾国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双瞳剪水 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 仙姿佚貌 小家碧玉 秀外惠中 夭桃秾李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笑千金 仪态万方 月里嫦娥 稚齿婑媠 掷果潘安 朱唇皓齿

肠肥脑满 丑态百出 怪模怪样 尖嘴猴腮 面目可憎 蓬头历齿 漆身吞炭 其貌不扬 穷形尽相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头童齿豁 獐头鼠目 鸱目虎吻 蜂目豺声 凶相毕露 张牙舞爪

描写心理的成语

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心烦意乱,心粗胆大,心乱如麻,心如刀割 横眉冷对 憨态可掬 面红耳赤 喜上眉梢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奕奕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开怀大笑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前仰后合 ***雷霆 火冒三丈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燃眉之急 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 欣喜若狂 左顾右盼 神***奕奕 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 神***飞扬 满面红光 精神焕发 横眉冷对

描写山水的成语描写山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花草

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 遍地开花 笔下生花 闭月羞花 风花雪月 花容月貌 月夕花朝白草黄云 拨草寻蛇 拨草瞻风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

品质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天气

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C. 带春字的成语有哪些

妙手回春、春雨如油、腊尽春回、春风化雨、满面春风

一、妙手回春

白话释义: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说着(zhuó)手成春。

朝代:清

作者:李宝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二、春雨如油

白话释义: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朝代:宋

作者:释道原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翻译:春天的雨水一滴滑如油

三、腊尽春回

白话释义: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朝代:唐

作者:孙道绚

出处:《菩萨蛮·梅》:“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翻译: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树梢上的花又开了

四、春风化雨

白话释义: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之化者。”

翻译: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

五、满面春风

白话释义:形容高兴、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颜悦色。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丽春堂》第一折:“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翻译:得意归来喜笑颜开,志气轩昂的样子可席卷空中的长虹,畅饮美酒千杯,更是满面春风。

D.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4)兴于雨的成语有哪些扩展阅读:

形容战斗激烈的成语:

[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肉薄骨并]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金鼓齐鸣]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磨刀霍霍]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刀光剑影]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杀气腾腾]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的凶狠气势。

E. 风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风什么什么的成语有风吹雨打、风土人情、风口浪尖、风风火火、风流人物等等。

1、风吹雨打, 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 chuī yǔ dǎ,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成语出处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译文:不如在我醉眠不醒时让风把它全部吹掉,怎能忍心醒时看着它被雨打得七零八落呢。

5、 风流人物 ,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 liú rén wù,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成语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F. 描写春天的成语有哪些

春暖花开

杏花春雨

雨后春笋

大地春回

枯木逢春

G. aabb式的成语有哪些

aabb式的成语有:明明白白、熙熙攘攘、唯唯诺诺、兢兢业业、吞吞吐吐。

1、明明白白míng míng bái bái

解释: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释义:账目已经清清楚楚,并没有分文去向不明的。

2、熙熙攘攘 xī xī rǎng rǎng

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释义: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3、唯唯诺诺 wéi wéi nuò nuò

解释: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语法:这些人君主没下令就应承,没支使就应承,事先领会君主的意图,察颜观色来预先摸到君主的心意。

4、兢兢业业 jīng jīng yè yè

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自:《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释义: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

5、吞吞吐吐 tūn tūn tǔ tǔ

解释:状态词。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释义:你一味的顾虑,说话含混不清,你把我当作什么人来看待呢?

H. 带有风和雨的成语

1、风雨交加

成语解释: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成语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成语例子: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

2、风雨凄凄

成语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成语例子: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唐 杜牧《阿房宫赋》)

3、风雨无阻

成语解释: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成语例子:明天进行足球比赛,风雨无阻。

4、风雨如晦

成语解释: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

成语出处:《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成语例子: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革命者没有动摇,更没有屈服。

5、风雨萧条

成语解释: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成语例子:春香侍春**,伤春伤到深秋,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明 汤显祖《还魂记 闹殇》)

I. 关于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有袖手旁观、雾里看花、叹为观止、望洋兴叹、惊鸿一瞥、骇人听闻、垂帘听政、坐井观天、面面相觑、望穿秋水、走马观花、虎视眈眈、眼花缭乱、琳琅满目、历历在目、东张西望。

1、左顾右盼

解释: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自:丰子恺的《白鹅》: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2、东张西望

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示例: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3、走马观花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释义: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4、目不转睛

解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5、侧目而视

解释: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

描写天下太平万物宁静的词语

1.形容战争的四字词语

军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溃不成军 勇冠三军 枪 枪林弹雨 单枪匹马 荷枪实弹 唇枪舌剑 临阵磨枪 弹 弹尽粮绝 弹丸之地 枪林弹雨 明珠弹雀 荷枪实弹 刀 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试 大刀阔斧 心如刀割 剑 剑拔弩张 刀光剑影 口蜜腹剑 唇枪舌剑 车 前车之鉴 怀水车薪 丢卒保车 螳臂挡车 学富五车 闭门造车 旗 旗开得胜 旗鼓相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顺风扯旗 鼓 一鼓作气 胶柱鼓瑟 欢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弓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鸟尽弓藏 左右开弓 阵 临阵脱逃 严阵以待 临阵磨枪 冲锋陷阵 战 百战百胜 三战三北 速战速决 转战千里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南征北战 能征惯战。

2.描写战争的词语和谚语

一、描写战争的词语

马革裹尸、

草木皆兵、

有勇无谋、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赤膊上阵、

全民皆兵、

围魏救赵、

揭竿而起、

坚壁清野、

破釜沉舟、

用兵如神、

兵荒马乱、

枪林弹雨、

兵连祸结、

炮火连天、

白骨露野

二、描写战争的谚语

对与错都是我的祖国(英国)

谁要想命令别人,就必须先学会服从(德国)

把恺撒的东西还给恺撒,把***的东西还给***(古罗马)

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中国)

3.描写战争的成语、谚语有哪些

枪林弹雨qiāng lín dàn yǔ

[释义] 枪杆像树林;***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语出] 清·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弹枪林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正音] 弹;不能读作“tán”。

[辨形] 枪;不能写作“抢”。

[近义] 刀光剑影 烽火连天

[反义] 和平年代

[用法] 多用于形容炮火密集;战斗激烈。①名词性;一般作宾语。②谓词性;一般作定语。

[例句]

4.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谚语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谚语: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

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

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

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经常。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兵连祸深:兵:指战争。

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

同“兵连祸结”。兵戎相见: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

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

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伐罪吊民:伐:讨伐。

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

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

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

同“伐罪吊民”。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

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

指战争的灾乱。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

指战火连年不断。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

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

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

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同“金戈铁马”。

5.关于战争的四字词,有关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

金戈铁马、声势浩大、千军万马、孤军奋战、万马奔腾

一、金戈铁马

白话释义: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

朝代:宋

作者:辛弃疾

出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翻译:想当年战士的雄姿,气吞万里如虎

二、声势浩大

白话释义: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三、千军万马

白话释义: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朝代:南朝

作者:姚察,姚思廉

出处:《梁书·陈庆之传》:“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翻译:有名的军队和大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很强悍,千军万马遇到白袍将军都纷纷躲避。

四、孤军奋战

白话释义: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

朝代:近代

作者:魏征

引证:《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翻译:由于是儒士带领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十人死八九人

五、万马奔腾

白话释义:形容声势浩大、场面热烈

朝代:宋

作者:刘一止

出处:《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翻译:秋光有限秋意不尽;声势浩大、场面热烈高山作阵

1.形容天下太平的成语

形容天下太平的成语:

天下太平

拼音:tiān xià tài píng

解释: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示例:***好公,则~;***营私,则天下大乱。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近义词: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反义词:天下大乱、动荡不安、兵荒马乱

歇后语: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国家

太平盛世

拼音:tài píng shèng shì

解释:安定、兴盛的时代。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章枫山封事》:“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示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鲁迅《坟·灯下漫笔》

近义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反义词:狼烟四起、家破人亡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社会安定

天下大治

拼音:tiān xià dà zhì

解释:治:安定。国家政治形势安定。

出处:《晋书·天文志上》:“星明大润泽,则天下大治;芒角,则祸在中。”

示例: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近义词:国泰民安

反义词:天下大乱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国泰民安

拼音:guó tài mín ān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享太平。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近义词:天下太平、歌舞升平、河清海晏

反义词:兵荒马乱、国弱民穷、国破家亡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国家太平

2.形容天下太平的成语

形容天下太平的成语:天下太平 拼音:tiān xià tài píng 解释:处处平安无事。

指大治之世。 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示例:***好公,则~;***营私,则天下大乱。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近义词: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反义词:天下大乱、动荡不安、兵荒马乱 歇后语: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国家 太平盛世 拼音:tài píng shèng shì 解释:安定、兴盛的时代。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章枫山封事》:“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示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鲁迅《坟·灯下漫笔》 近义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反义词:狼烟四起、家破人亡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社会安定 天下大治 拼音:tiān xià dà zhì 解释:治:安定。国家政治形势安定。

出处:《晋书·天文志上》:“星明大润泽,则天下大治;芒角,则祸在中。” 示例: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近义词:国泰民安 反义词:天下大乱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国泰民安 拼音:guó tài mín ān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享太平。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近义词:天下太平、歌舞升平、河清海晏 反义词:兵荒马乱、国弱民穷、国破家亡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国家太平 。

3.表示天下太平的成语

安居乐业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倒戢干戈 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4.描写"太平盛世"的词语有哪些

东风入律:春风和煦,律韵协调。常用以称赞太平盛世。

鼓腹击壤: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化日光天:①指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同“光天化日”。

击壤而歌: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丰衣足食。

康衢之谣:康衢:畅通无阻的大道;谣:歌谣。在宽阔畅通的大道上唱着歌谣。多用来比喻太平盛世。

民安物阜: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宁可做太平盛世的狗,也不做战乱时代的人。用来表示生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泣麟悲凤:麟:麒麟;凤: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谓哀伤国家衰败。

时和岁稔: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指每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旧时作为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

尧风舜雨: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传说尧、舜行德政,像春风夏雨一样,沐浴着百姓,使百姓受到恩泽。比喻太平盛世。

尧雨舜风: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传说尧、舜行德政,像春风夏雨一样,沐浴着百姓,使百姓受到恩泽。比喻太平盛世。

一治一乱:治:太平盛世。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太平盛世与乱世相间隔。

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至治之世:至治:天下治理得极好,指天下太平;世:社会。比喻太平盛世。

5.形容形容宁静的成语

万籁俱寂、鸦默雀静、鸦默鹊静、夜深人静、无声无息

一、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自:邹韬奋《我的母亲》: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二、鸦默雀静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出自:陈建功《找乐》第五章:贺老师说完了,三个人鸦默雀静地戳在路灯底下。

三、鸦默鹊静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释:形容没有一点声息。同“鸦默雀静”。

出自: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会议室里,鸦默鹊静,只有那口小白钟发出嘀嘀哒哒的,很有规则的微响。”

四、夜深人静 [ yè shēn rén jìng ]

解释: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翻译: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为什么敲门。

五、无声无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释: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自:鲁迅《鲁迅书信集·一○四七·致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中;无声无息。”

6.形容万物的词语

傲睨万物 睨:斜视。

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出处: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暴殄天物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

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春风雨露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处: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地负海涵 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出处: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光风霁月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

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出处: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光天化日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

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出处:《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

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尚书·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

《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开物成务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

通晓万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出处:《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口角春风 口角:嘴边。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

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出处:《后汉书·郑太传》:“孔公诸清谈高论,口虚枯吹生。”

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穆如清风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逆天暴物 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天覆地载 覆:盖;载:承受。

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

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处:《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天造草昧 ①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

②指草创之时。 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

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万籁俱寂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万物之灵 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

指人而言。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物华天宝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

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一切万物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出处:《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莺歌蝶舞 莺啼如歌,蝶飞若舞。形容春光明媚,万物欢悦。

亦比喻形势大好。同“莺歌燕舞”。

出处:唐·鲍君徽《惜花吟》诗:“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鱼跃鸢飞 指万物各得其所。

出处:《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雨露之恩 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

比喻恩泽、恩情。 出处: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

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鸢飞鱼跃 鸢:老鹰。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

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出处:《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智周万物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