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怎样的社会现象,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8 0
  1. 形容青春有活力的成语
  2. 足球的起源
  3. 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
  4.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志高朋远什么意思啊?
  5. 写民风民俗古诗

词目

志高气扬

发音

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怎样的社会现象,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zhì gāo qì yáng

释义

志气高昂而自得。

引用

《史记》苏秦列传 ...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 志高气扬 。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彊,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秦,臣... 《史记三家注》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 志高气扬 。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彊,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秦,臣... 《明代宫闱史》第五十四回 ...了词林,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又迁翰林院编修。这时的谢迁,当然 志高气扬 ,就在京师纳了两名美妾,一面请***回乡扫墓,顺道接眷属进... 《明代宫闱史》第八十一回 ...,何患不得,届时恐嫌其多且烦也。虽然,果有此日,君志得意满, 志高气扬 ,而薄命人则夜台孤眠,尝风餐露,白杨枫树绕吾荒丘。谁复...

形容青春有活力的成语

朝气蓬勃、

神***飞扬

龙腾虎跃

***澎湃

生机勃勃?

生机盎然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生龙活虎

振奋人心?

精神十足

精神百倍?

神***奕奕

1、朝气蓬勃?

解释: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生气勃勃。?

2、齿少气锐?

解释: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出处: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3、志高气扬?

解释:志气高昂而自得。?

出处:《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4、豆蔻年华?

解释: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花。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多姿多彩?

解释:形容颜色形态多样。也可以用来形容青春生活的多姿多彩。?

出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短文《第一次真好》:生命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6、发愤图强?

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7、风华正茂?

解释:风华:风的意思是指风***、才华;华的意思是时光,时间段;茂的意思是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示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诗词·沁园春·长沙》)?

8、花枝招展?

解释: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满度园里锦带飘飘,花枝招展。”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1] ?

9、挥斥方遒?

解释: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出处:***填写的词《沁园春·长沙》(1925年)?

10、活力四射?

解释:活力,旺盛的生命力;四射,向四面射出。整体概念即是向四周射出的旺盛生命力。表示热情活力非常丰富,感染周遭。?

11、意气风发?

解释:意气:意志与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宋·陆游《剑南诗稿·秋怀》:“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12、金色年华?

解释:金色年华是一个形容词,专指人们英年焕发的美好时段,俗话说:谁没在那十八、二十三的时候度过,这段时间就是我们常说的金色年华。?

13、凌云之志 解释: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14、青春不再?

解释: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

出处:唐·林宽《少年行》诗:“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15、情窦初开?

解释:窦:孔穴;情窦: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情萌动。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和你自情窦初开之际,就等到如今了。”?

16、热情奔放?

解释: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

足球的起源

1、朝气蓬勃

解释: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生气勃勃。

2、齿少气锐

解释: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出处: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3、志高气扬

解释:志气高昂而自得。

出处:《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4、豆蔻年华

解释: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花。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多姿多彩

解释:形容颜色形态多样。也可以用来形容青春生活的多姿多彩。

出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短文《第一次真好》:生命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6、发愤图强

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7、风华正茂

解释:风华:风的意思是指风***、才华;华的意思是时光,时间段;茂的意思是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示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诗词·沁园春·长沙》)

8、花枝招展

解释: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满度园里锦带飘飘,花枝招展。”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1] 

9、挥斥方遒

解释: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出处:***填写的词《沁园春·长沙》(1925年)

10、活力四射

解释:活力,旺盛的生命力;四射,向四面射出。整体概念即是向四周射出的旺盛生命力。表示热情活力非常丰富,感染周遭。

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

说法一: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运动,曾流行于两千三百多年前齐国首都临淄。《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有对当时有关情况的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这是中国史书关于蹴鞠活动最早的记录。

2004 年 2 月 4 日 ,国际足联在伦敦对外宣布: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 —— 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这样,围绕 当今风靡全世界的 “ 第一运动 ”—— 足球的身世起源的争议就有了最权威的定论。 2004 年 7 月 15 日 ,在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国际足联和亚洲足联一致认同:中国是足球的故乡,中国淄博是足球最早的发源地!国际足联***布拉特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中国足球有着优秀的发展传统, 淄博临淄的蹴鞠,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感谢中国将这项运动带给了世界,世界因为有了足球而变得更精彩! ”开幕式后,布拉特与亚足联***哈曼姆兴致勃勃的参观了淄博市在足球博览会上设立的“足球起源于淄博临淄”的展厅,仔细听取了足球起源地有关情况的介绍,并欣然在现代足球的原型“蹴鞠”的仿制品上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同日,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代表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在参加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员会、中国足球运动协会和淄博市人民***在北京联合召开的 “ 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 ” 新闻发布会上说: " 世界足坛应该感谢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当初临淄地区古代人们玩的一个小型游戏,如今成为风靡世界的第一运动。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已经确认,中国淄博的临淄是足球的起源地。这是中国的骄傲、临淄的骄傲,希望大家共同庆祝这一盛事,为亚洲杯增姿添彩。 " 维拉潘先生高兴的向淄博市颁发了足球起源地纪念杯和证书。

为了进一步向世界展示足球起源地的风***,国际足联邀请淄博临淄组团前去访问,并将接待足球起源地代表团的活动作为百年庆典的闭幕式。

5 月 20 日 ,应国际足联***布拉特的邀请,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率领淄博临淄足球起源地代表团赴瑞士苏黎世,参加国际足联成立百年庆典的闭幕式,受到国际足联及五大洲足协负责人的热烈欢迎,淄博临淄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得到了足球界的广泛认同和称赞,成为此次闭幕式的主角。

为了迎接代表团,国际足联在***办公楼前升起了中国国旗,五大洲足联的负责人也相聚一堂,共同迎接足球起源地代表团的到来。在闭幕式活动正式开始时,首先放映了介绍足球起源地淄博临淄的电视专题片,随后,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主任袁大任向与会者介绍了足球起源与淄博临淄的论证过程,中国足协副***张吉龙介绍了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最后,由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向会议报告了市区两级***关于建设开发足球起源地的***和方案。

在国际足***部,岳长志利用各种机会向总部官员和各位来宾介绍淄博介绍足球起源地的情况,接受了中外多家媒体的***访。闭幕式上,岳长志及临淄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向国际足联、布拉特***、苏黎世***赠送了蹴鞠、蹴鞠内画壶等纪念品。布拉特***向淄博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赠送了百年庆典闭幕式纪念牌匾,国际足联的全体官员及五大洲足协的负责人为淄博临淄题词或签名留念。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

现代生活中再也没有比足球更令人激动不已的运动了。足球的历史可谓悠长久远。早在古希腊就有一种类似今天的手球的游戏。以后,罗马人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随着罗马人征服欧洲的数百年间,这运动便得以在英伦三岛广为流传。那时已有罗马人为一方,不列颠土居民为一方所进行的比赛。据说那时使用的球是战俘的头颅。以后改用牲畜的膀胱冲气做成球。这种球有一定的弹性,可拍,可踢,时常是许多人一拥而上朝某个目标踢去。当时,比赛的动作粗野,时有参加者受重伤,故被禁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足球运动却愈加普遍,英伦各地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尽管已成为事实,但几代英国国王仍然禁止踢球,怕年青人不专心致志地练习武功而受到外来异邦的侵略。

到了伊力莎白女王的后期,足球比赛已能登堂入室。节日期间常有壮观的比赛为人们助兴。1602年,在康沃里举办过一次大规模比赛,双方球门相距三四英里,各教区之间相互比赛,席卷了整个地区。

以后的200年间,英伦三岛进行了各种不通形式的比赛,规则也不尽相同。那时还没有人打算把规则统一起来,也没有把各地方的队组织起来。那时的比赛相当粗野、激烈、有的队员故意踢对方的小腿而不是踢球,简直和斗殴毫无二致。

1823年11月21日,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世界足球面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这天,一群学生在操场上踢球。一个叫威廉.韦步埃利斯的15岁的男孩在比赛进行中抱着球跑,这个简单而平常的动作竟然把足球世界分为两部分:允许用手持球的走的成为橄榄球,允许用脚踢、头顶的成为足球。这以后,一些热心于足球运动的人在伦敦一家旅馆里召开会议,起草足球协会的章程,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即禁止手持球走。而允许手持球走的橄榄球联合会直到1871年才成立。

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位和八名前锋。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掷界外球,最初只用一只手,但有些球员能巧妙地把球从四、五十码以外掷入球门,因此规则又作了变动,必须双手掷界外球。最早的球门也不同于今天,1883年球门的横梁还是拉一根绳子。由于绳子细些,一些球从上面过去还是从下面过去,一时很难判断,直到1890年,才设置了球网。至于球场的规模也不同于今天,1890年,球场的面积是200码X100码或100码X50码,还有200码X50码的。现在的场地规定是:最大可允许130码长,最小也需要100码长,宽为100码到50码。那时比赛,是由每队各出一名副裁判和主裁判担任“执法官”。直到1891年,才出现持中立态度的现在意义上的裁判----一名裁判和两名巡边员。早期的球队均是业余球员构成的,而现代足球有了职业球员,以踢球为职业的运动员。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志高朋远什么意思啊?

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

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的意思有很多,以下分享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

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1

才子佳人

成语释义: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齿少气锐

成语释义: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豆蔻年华

成语释义: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家殷人足

成语释义:家家富裕,***丰足。

锦瑟华年

成语释义:比喻青春时代。

年富力强

成语释义: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年轻气盛

成语释义:年纪小,不懂得为人处世,喜欢争强好胜。

娉娉袅袅

成语释义:娉娉:秀美的样子;袅袅:细长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苗条俊美,体态轻盈。

热情奔放

成语释义: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

如花美眷

成语释义:象花一样美的眷属。形容姻缘十分美好。

生气勃勃

成语释义: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时难得而易失

成语释义:时机难以得到而容易失掉。

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2

1、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花。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锦瑟华年比喻青春时代。出处: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喜才子佳人,双双~。★明·汤显祖《紫钗记·花朝合卺》

3、朱颜翠发指青春年少。同“朱颜绿发”。出处: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4、朝气蓬勃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生气勃勃。

5、齿少气锐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出处: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6、兔缺乌沉犹兔走乌飞。形容光阴迅速流逝。出处:无

7、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出处:《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8、似水流年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9、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关于青春的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持将此物寄知音。(元·史樟《庄周梦》第二折)

10、岁月不居居:停留。指时光流逝。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体现青春活力的成语3

一、朝气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释: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自:近代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二、生气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自:近代 徐迟《特写选·序言》:“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三、生龙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释: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四、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解释: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译文:学生觉得丹田火热,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五、神***飞扬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自:近代 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飞扬的眼光去照一下全室的人。”

写民风民俗古诗

词目

志高气扬

发音 zhì gāo qì yáng

释义 志气高昂而自得。

出处 《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示例 况且那小器量的人,一旦得了横财,那样志高气扬的态度,自己不觉,旁的人看得甚是分明。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五回

谈《齐风》

作者:于孔宝 来源:《诗经研究》(韩国)2004年第3?4辑 日期:2005-7-10 点击次数:62

--------------------------------------------------------------------------------

《诗经?国风》中的《齐风》是齐国的民歌。这些民歌是《鸡鸣》、《还》、《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一、《齐风》产生的社会环境

姜太公吕尚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在兴周灭商过程中立下显赫功勋,被列为首封。姜太公被封于东夷之地营丘,在击败了莱夷等部落的侵扰之后,建立了齐国。这位齐国的第一代君主,从建国之初,就注重发展经济,努力寻求富国强兵之策。史书对太公通权达变、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及其卓著成就多有记载。姜齐在建国之初,就注重发展经济,努力寻求富国强兵之策,开始走上富强之路,为以后齐国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春秋时,齐桓公任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制定了“相地而衰征”的新农业税收政策,创立并实施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盐铁专卖制度——官山海,制定了鼓励和支持对外经济贸易的各种优惠政策等等,使齐国成为列国之首富,奠定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取得春秋第一霸主地位的基础。

战国时期的齐国统治者,为了争雄天下,继续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齐威王、齐宣王时代,齐国威行天下,呈现出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新景象。大纵横家苏秦曾这样描绘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和齐国军事、经济实力之雄厚:“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以……齐之强,天下莫能当。”(《史记?苏秦列传》)齐国的繁荣富强之情景跃然纸上。

从政治条件看,在各诸侯国中,齐国的君主制是比较开明的。姜太公建国之初,为了尽快改变地薄人寡、经济落后的局面,便拟定和实行了“举贤而上功”的用人政策。

齐桓公承继了太公的开明政治,为了争霸天下,他接受管仲的建议,广泛招揽贤士。据《管子?桓公问》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也;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亡者也。”管仲对齐桓公讲了这些圣明帝王的事迹,无非是要齐桓公仿而效之。所以,当齐桓公问“吾欲效而为之,其名云何”时,管仲回答说:“名曰啧室之议。”设置“啧室之议”这一机构,是为了便于“下听于人”、“广询天下”及“观人诽”,并号召、鼓励人们“非上之所过”,“以正事争于君前”。可见,“啧室之议”的主要作用是议论时政,为***及君主提供咨询服务。这实际上成为后来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以干世主”之滥觞。管仲为了真正发挥“啧室之议”的作用,建议齐桓公让大夫东郭牙主管该机构的有关事宜,并给与贤士优厚的物质待遇,以吸引天下贤能之士。《国语?齐语》记载:“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尽召天下之贤士。”对于学有特长的贤士,齐国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招纳之,并委以重任。齐桓公发现“饭牛于车下”的宁戚是个胸怀大志的贤人,连夜将他接到宫廷,“援之以为卿”。齐桓公路遇麦丘邑人,通过对话,觉得此人亦非等贤之辈,于是“扶而载之,自御而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新序?杂事》)齐桓公还不顾践越天子之礼所带来的非议,“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以致“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矣”。(《说苑?尊贤》)至于他不顾君臣之礼,五次登门请贤士小臣稷出山的故事,更是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愿。齐桓公、管仲这些尊贤重士的事迹与措施,既是对太公开明政治路线的继承发展,又为以后齐国的历代君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早在姜太公受封于齐之前,齐地人民就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四五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沂源猿人在山东地区繁衍生息。考古工作者在齐文化区发现了近40处古文化遗址,证实了进入新石器时代,齐地先后出现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其中,远古时期的后李文化,距今已有8000余年,早于北辛文化近千年。这就有力地说明,齐地的史前文化是连续发展的,并且成为齐文化的直接渊源。齐地原属东夷,东夷人是这里的土著居民,由于居于海滨,浩翰无垠、诡谲多变的大海铸就了他们发达的思维、爽朗坚强的品格和奇思遐想的浪漫精神。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说:“其民阔达多匿智,其天性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史记?货殖列传》)齐地土著居民的这些民风民俗特点,受到姜太公的尊重。所以,太公封齐治国伊始,就***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方针,即不强制推行繁缛的礼仪制度而尊重当地民风民俗,这种平易近民的民族、文化政策,有利于缓和统治者与东夷人的矛盾,安定社会秩序,从而发展经济、建立牢固统治秩序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齐桓公时,同样继承发展了太公所推行的民族、文化政策。齐相管仲明确提出了“与俗同好恶”的主张,强调“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史记?管晏列传》),把齐文化务实开放、通权达变的精神发扬光大。对于姜太公“因民俗”的思想,管仲及其后学不仅作为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针大加发挥,并且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王德敏:《太公与齐文化》)。齐人的阔达足智、思想观念的自由开放,使他们易于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信息;而齐国统治者“因民俗”的文化政策,更加张扬了齐人的广阔胸襟和齐文化的博大宏富。

《齐风》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是齐人对齐国社会生活景况的抒发和宣泄。吴公子季札观《齐风》,赞叹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师乙与子贡论乐,师乙认为:“温良而能断者,宣歌《齐》。”这里的《齐》即指《齐风》。并进一步说:“《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能保此?”(《礼记?乐记》)。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评论说:“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二、《齐风》的性质与风俗特色

诗是诗人情感的抒发与宣泄,抒发与宣泄都有其客观对象,即所谓触景生情。齐国社会生活现实之景,正是《齐风》所产生的根由。《齐风》反映的“现实之景”,大致而言,主要体现于婚恋、田猎、夷俗仁、乐舞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而窥齐俗之一斑。而透过齐俗,亦可察观齐国之“现实之景”。正如宋代理学***朱喜《诗经集传》所云:“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期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诗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此儒教诗说虽浓重,然民俗与“现实之景”的关系却有所揭示。

对于《齐风》的性质及基本思想,以《诗序》作者及汉宋诸儒为代表,将《齐风》界定为刺诗,有刺*、刺荒、刺时、刺衰、刺无节诸说,即便如清代“欲探求古人作诗本旨而原其始意”的方润玉,在其《诗经原始》中,仍然表现出一副封建卫道士的面目。他或则把一些情诗恋歌说成是“刺*之作”;或则以“古诗人多托男女情以写君臣朋友义”为理由,把一些情恋诗说成是抒写君臣大义的作品。《齐风》作为民歌,自有美与刺之目的与功能,一概将《齐风》总括为“无刺”之诗,亦失允当。其实,《南山》、《敝笱》、《载驱》乃送女出嫁之辞,《猗嗟》乃岳家赞婿之歌,二都皆属嫁娶礼仪之诗。《卢令》、《还》乃歌颂猎人英武之诗,其余若《东方未明》、《鸡鸣》等五篇皆男女相恋之情歌。当然,《南山》确也显露了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之恋的迹象,《南山》所刺,比照于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之恋的文献记述,应该是有源有本可溯的。

关于《齐风》产生的年代,可谓众说纷纭。程俊英《诗经译注》分析说:“《齐风》共十一篇,其中《南山》、《敝笱》二篇是揭露讥刺齐襄公和他的胞妹文姜私通的,《猗嗟》是写外甥鲁庄公的射艺,《载驱》写齐女归鲁的事,都是春秋时期的作品;《还》、《卢令》写田猎之事,还有一些反映恋爱婚姻、士大夫家庭生活等的诗。《齐风》产生的年代,可能在东周初年到春秋这一段时期内。”而金启华《诗经全译》则认为“《齐风》的产生时代,约为东周后七十年至九十年间作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齐风总论》说:“《齐风》十一篇皆刺诗,内刺哀公者二;刺襄公者五;其余刺时、刺衰、刺无节,盖皆哀公时作;其一刺鲁庄,仍以刺齐襄也。” 《毛诗》谓《鸡鸣》、《还》作于哀公时期,为西周周懿王之时。《毛序》说:“《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而姚氏《疑问》则言“此齐国立国之诗”。傅氏《折中》亦云:“《鸡鸣》,美贤妃也。……大约开国之初,尚父之贻谋犹在,故人君勤政于外,夫人儆戒于内,其夙夜兴寐、战战兢兢、惕厉之精神可以为后世法。”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季札评论《齐风》:“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由此观之,那种谓《齐风》皆为刺诗的观点与季札所欣赏者是不合拍的。《齐风》中有刺诗,然并不完全都是刺诗。诸如描写男女居室之乐的《东方之日》与赞美猎人的《还》、《卢令》等诗歌,若不是囿于儒教诗说的成见,是不可能挖掘出刺*、刺荒的主旨的。汉儒言诗以刺,宋儒视情为*,这是儒教诗说无法亦无意逾越的鸿沟,他们蛰居于自己建构的诗说围城之中而高谈阔论,阐发诗的刺世之微言大义。我们认为,《齐风》大约产生于西周太公封齐立国至春秋时期,既有刺世之诗,又有美赞之歌。

社会风俗,按通常的说法,就是在社会生活中相沿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社会风俗既是一种生活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本源于社会生活,约定俗成,而又成为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汉书?地理志下》释风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颖达疏《诗?小雅?谷风》“刺幽王也”,在引述上面汉志文字后,认为此段文字“是解风俗之事也。风与俗对则小别,散则义通”。《辞海》“风俗”条孔疏之意谓“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俗’”。《新论?风俗篇》也说:“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也。”风俗是最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故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同时,它又最能直接地折射出特定地域之内人们社会生活的风貌。因此,《礼记?曲礼上》说:“入国而问俗。”《管子?八观》云:“入州里,观习俗。”同书《正世》亦曰:“料事务,察民俗。”《齐风》所反映的齐俗,主要有齐国婚恋风俗,包括自定婚配的自愿婚与父母之命、婚妁之言的聘娶婚,母系氏族婚俗的遗风——巫儿与赘婚;田猎与尚武习俗;“夷俗仁”的仁爱传统;《齐风》是齐国的歌谣,齐国及齐地有深厚的乐舞传统赖以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关于《齐风》所反映的齐俗,我在《〈齐风〉与齐俗》一文中作了论列,此不赘述。

三、关于《齐风》的“舒缓之体”问题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依据各地不同的社会及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并形成的各不相同的社会风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并进而指出了《诗经?国风》的各自特点,对齐地齐风的特点记载说:

齐地,虚、危之分野也。……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崱,汤时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诗风》齐国是也。临甾名营丘,故《齐诗》曰:“子之营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又曰:“俟我于著乎而。”此亦其舒缓之体也。吴札闻《齐》之歌,曰:“泱泱乎,大风也哉!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在这里,班固指出了《齐风》的“舒缓之体”特点。班固引用的是三家诗中《齐诗》一派的《诗经》之《齐风》,“子之营兮”的“营”,《毛诗》作“还”。他所引用的《齐风》的两首诗《还》和《著》。《还》诗全文是: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著》诗全文是: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班氏所列举的《还》、《著》二诗,题材、情调各不相同,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凸显了其“舒缓之体”的“齐气”:多用虚词、语气词;皆为杂言诗,突破了《诗》基本为四言句式的格式限制;不用比兴,而用直述其事的铺陈手法。

《齐风》是齐地的民歌,是从齐地大量的民歌之中所***集的一部分。《齐风》“舒缓之体”的“齐气”,正是齐地民歌俗曲的历史沉淀和特色体现。左思《三都赋序》云:“风谣歌舞,各附其俗。”曹操《野地黄雀行》亦云:“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齐将杞梁之妻因夫战死而哀哭之曲,古诗十九首的《西北有高楼》一诗记载道:“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这种哀曲鲜明地体现着《齐风》“舒缓之体”的“齐气”。齐地除《齐风》之外的其他民歌亦是《齐风》“舒缓之体”的“齐气”的承载体。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乎公乎,胡不复遗冠乎!”(《韩非子?难二》)

秋,齐景公卒。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锄、公子阳生来奔。莱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师乎师乎,何党之乎?”(《左传?哀公五年》)

晏子起舞而歌曰:“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晏子春秋?外篇第七》)

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地诗歌俗曲的“舒缓之体”的“齐气”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舒缓之体”也是齐人性格和齐地社会风俗的直接反映。正如司马迁所说:“其民阔达多匿智,其天性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史记?货殖列传》)班固《汉书?地理志》说:“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知,赏有功,故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谬,虚诈不情,急之则离散,缓之则放纵。”齐地的这种民风民俗对《齐风》及齐地诗歌“舒缓之体”特色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