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钿坠舄_遗簪坠屦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0 0
  1. 坠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
  2. 回眸一笑百媚生说的是谁
  3. 鞋的成语
  4. 求关于“上巳”的古诗词(最好有评析)

加膝坠渊 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

天花乱坠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遗钿坠舄_遗簪坠屦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遗簪坠屦 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坠茵落溷 茵:茵席;溷:厕所。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境遇好坏不同。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

孤学坠绪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呱呱坠地 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加膝坠泉 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同“加膝坠渊”。

口坠天花 比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

乱坠天花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飘籓坠溷 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同“飘茵堕溷”。

瓶坠簪折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天华乱坠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同“天花乱坠”。

遗编坠简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遗珥坠簪 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同“遗簪堕珥”。

遗篇坠款 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

遗声坠绪 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

遗簪坠珥 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遗簪坠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坠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

遗簪弃舄的解释 见“ 遗簪坠舄 ”。 词语分解 遗簪的解释 亦作“ 遗簮 ”。.指 失落 的簪子。《史记· 滑稽 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 游览 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 舄的解释 舄 ì 鞋。 同“潟”。 姓。 部首 :臼。

回眸一笑百媚生说的是谁

坠拼音:zhuì ;部首:土

组词:坠子、坠落、呱呱坠地、天花乱坠、摇摇欲坠、耳坠、坠楼、坠胎、坠琴、坠茵落溷、坠胡、坠马髻、坠毁、下坠、扇坠、坠亡、项坠、坠溷飘茵、坠星、执鞭坠镫、流坠、坠地、坠欢重拾、月坠花折、堕坠、失坠、不坠、孤学坠绪、天华乱坠、累坠、加膝坠泉、口坠天花、坠绪、网坠、跌坠、坠脚、隳坠、遗簪坠屦、坠湮

坠的成语:天花乱坠、天华乱坠、飘籓坠溷、瓶坠簪折、乱坠天花、口坠天花、加膝坠渊、加膝坠泉、孤学坠绪、呱呱坠地、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骑者善坠、绿珠坠楼、坠茵落溷、执鞭坠镫、遗篇坠款、遗珥坠簪、遗编坠简、遗簪坠舄  遗声坠绪、月坠花折、坠溷飘茵、摇摇欲坠、遗簪坠屦 

坠的诗句:何感天抑坠《天问》、马前一雁寒空坠《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坠钿香径草《见诸人唱和酴醾诗辄次韵戏咏》、半夜月明珠露坠《渔家傲·脸傅朝霞衣剪翠》、一夜天香飘坠《念奴娇·绕篱寻菊》

鞋的成语

杨玉环

杨玉环(即杨贵妃,719年-756年),道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她的祖父杨令本,曾任金州刺史;父玄琰,曾任蜀州司户。杨玉环幼年丧母,被叔父杨玄敫收养。史书上说她“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历史上关于李隆基(唐玄宗)与杨玉环的传说故事很多,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对这些传说故事进行了艺术概括,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长诗。其中包含的神话和幻想自然不足为据,但是,对杨玉环成长和当时环境的描述,对李、杨二人奢华无度生活的描述是有现实根据的。

李隆基于公元710年发动宫廷***,杀韦后,立其父李旦,为睿宗。公元712年,李隆基又以太子身份受禅即位,在位四十五年。***前期,李隆基还有所作为,广纳谏言,任用贤臣,致力于发展封建经济,使举国“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号称“***之治”;***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任用李林甫为相后,李隆基越来越好声色犬马,随着杨玉环应选入宫,成了他本人宠爱的掌上明珠后,李隆基在生活上更加骄奢*逸,政治上也更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二十四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死,为了寻找一个替代惠妃的佳人,玄宗派人走访宫内,遍寻不得。这时,有人向他推荐杨玄琰之女杨玉环,相见后,喜其姿色绝代,便留在宫中。当时杨玉环已是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之妃,玄宗便度玉环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天宝四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开始得到皇帝的宠幸。从此,“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有三个姐姐,都凭借杨贵妃的关系,被封为国夫人。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嫁裴氏,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她们都出入宫廷,享受荣华富贵。她的父亲杨玄琰当上太尉,又封为齐国公。她的母亲虽已死去,还追封为凉国夫人。她的叔父杨玄圭,封为光禄卿。从兄杨铦,封为鸿胪卿;杨锜,封为侍御史,又因为杨娶了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为妻,又赐甲第,成为朝廷的权贵。杨家诸亲戚,一时间“府县承迎,峻如诏敕,四方赂遗,其门如市”。他们已成为当时的一个特权集团,《旧唐书》中感叹:“***已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

由于杨玉环深得玄宗的庞爱,杨氏特权集团在政治上有恃无恐,势力越来越大。杨贵妃和她的两个姐姐,每年得钱千贯,为脂粉之资。杨玉环的三个姐姐入宫见皇帝时,连玄宗的亲姐妹都不敢就座。杨铦被授予三品官、上柱国,允许他在自己的住宅立戟。韩、虢、秦三夫人与铦、锜等五家大贵族,生活极为奢侈,挥金如土。他们大兴土木,极度浪费,而且相互竞争,比阔气,比排场,一旦看见别人的房子盖得比自己的好、更加雄宏壮伟,就立刻把已经盖好的房子拆掉重建。唐玄宗常常把各国朝贡的物品分赐给他们,家家有份,连外国遣唐使臣也经常进出这五家贵族之门。唐玄宗每次出巡时,杨贵妃总是随侍同车,由高力士执辔授鞭。每年十月,为迎接唐玄宗到华清宫,这五家贵族别出心裁地安排欢迎队伍,“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家之焕发,而遣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烂芳馥于路。”据史书记载,宫中贵妃院专供杨贵妃用的织锦刺绣工人就多达七百人,此外,还有几百人是专管雕刻熔造的。许多地方官吏为博得他们的欢心,竞相奉献奇器珍宝,或者攀附联姻,以求擢升显位。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靠着杨贵妃,官位越来越高,势力越来越大,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又被玄宗赐名国忠,身兼十五职,权倾内外。

杨氏贵族这样骄横不可一世,自然引起举国上下的怨愤。天宝九年(750年),杨贵妃得罪唐玄宗而再次被送出宫外,回到杨宅中。大臣吉温乘机向玄宗面奏,要求除掉贵妃。唐玄宗似乎下了决心,派中使张韬光赐御馔给杨贵妃,让她自尽。不料杨贵妃见了张韬光就痛哭流涕地说:“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唯发肤是父母所授。”她割下一绺头发交给张韬光。唐玄宗见了这绺头发,又引起惋惜之情,马上派力士召回贵妃。自此,杨家贵族的势力非但不见削弱,反而更加青云直上。杨国忠继李林甫之后,代为右相,兼领四十余使,专横跋扈,为天下人所切齿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前,遵玄宗之命与杨贵妃姐妹结为兄妹,并对杨贵妃以“母事”从之。据史书记载:杨贵妃与安禄山勾勾搭搭,早有私情。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后,安禄山出入后宫更为频繁。天宝九年(750年),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用绣锦做成大襁褓,把安禄山包裹起来,以此为戏,寻欢作乐,称为贵妃三日洗禄儿。自此以后,两人关系愈密,“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声闻于外”。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叛乱,十二月攻陷洛阳,又克潼关,直逼长安,京城顿时乱作一团。唐玄宗仓皇出逃时,带杨氏兄妹往蜀地进发。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时),警卫的队伍不肯前进,要求惩办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这时已掌握实权的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为天下兵马元帅,接受了禁军大将陈玄礼的密启,将杨国忠父子处死,又逼迫玄宗赐杨贵妃缢死佛室,葬于驿西道侧。时年三十八岁。

求关于“上巳”的古诗词(最好有评析)

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原指旧时帝王官宦上朝时或聚会时穿的服装。现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截趾适屦:切断脚趾去适合鞋子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迁就。

截趾适履: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履穿踵决: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履虽新不为冠:鞋子虽新也不能当帽子用。旧时比喻君臣、贵贱有别,不可混同。

履舄交错:履舄:泛指鞋子。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纳屦踵决: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视如敝屐:象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视如敝屣:敝屣:破鞋子。象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衣敝履空: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衣弊履穿:弊:坏;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贫穷。

衣_蓝缕:_: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缕:破烂。衣服鞋子破烂。

遗钿坠舄:钿:有金翠珠宝等制成的首饰,舄:鞋子。形容女子在游玩、交际时纵情欢乐的景象。

遗簪败履:遗:遗失;履: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遗簪堕屦:遗:遗失;堕: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遗簪弃舄: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同“遗簪坠舄”。

遗簪坠舄: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以剑补履:用宝剑来补鞋子。指所用的方法、措施无法解决问题。比喻运用不当。

章甫荐履: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珠履三千: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

上巳

诗是讽刺杨氏国戚之奢侈*乱,侧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开首十句是描写上已日曲江水边踏青的丽人如云,体态娴雅,姿色优美,衣着华丽。“就中”十句,具体写出丽人中虢、秦、韩三人,她们器皿雅致,肴馔精美,箫管悠扬。“后来”六句,写杨国忠之炫赫,意气骄恣,势焰熏灼。

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阖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释]

1、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为”;

2、匌叶:彩的花叶,妇女的发饰;

3、鬓唇:鬓边。

4、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5、腰衱:这里作腰带解;

6、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

7、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

8、杨花句:旧注以为指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 窠里”诗句。后人有“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又暗合诸杨之姓及兄妹丑行。

9、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见《汉武故事》)。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红巾 ,妇女所用的红帕,这里是说使者在暗递消息。

上巳会诗

左芬

三春之季。 岁惟嘉时。

灵雨既零。 风以散之。

英华扇耀。 翔鸟群嬉。

澄澄绿水。 澹澹其波。

修岸逶迤。 长川相过。

聊且逍遥。 其乐如何。

坐此修筵。 临彼素流。

嘉肴既设。 举爵献酬。

弹筝弄琴。 新声上浮。

水有七德。 知者所娱。

清濑瀺灂。 菱葭芬敷。

沈此芳钩。 引彼潜鱼。

委饵芳美。 君子戒诸。

西湖春游

陆游

灵隐前, 天竺后,

鬼削神剜作岩岫。 冷泉亭中一尊酒,

一昌可敌千年寿。 清明后,

上巳前, 千红百紫争妖姘。

冬冬鼓声鞠场边, 秋千一蹴如登仙。

人生得意须年少, 白发茏锺空自笑。

君不见灞亭耐事故将军, 醉尉怒诃如不闻。

上巳

苏辙

春服初成日暖, 潩河渐满风凉。

欲复孔门故事, 略有童冠相将。

城西百步而近, 杏花半落草香。

欣然愿与数子, 临水一振衣裳。

故人有酒未酌, 为我班荆举觞。

我虽少饮不醉, 未怪游人若狂。

春风自尔一月, 花絮极目飞扬。

诵诗相劝行乐, 良士但取无荒。

上巳

崔颢

巳日帝城春, 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 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 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 更向九龙津。

上巳

陆游

残年登八十, 佳日遇重三。

帘幙低新燕, 房栊起晚蚕。

名花红满舫, 美酝绿盈甔。

春事还如昨, 衰怀自不堪。

杜甫《丽人行》赏析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赏析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为右相。这首诗当作于十二载春,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

成功的文学作品,它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而且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丽人行》就是这样的一篇成功之作。这篇歌行的主题思想和倾向倒并不隐晦难懂,但确乎不是指点出来而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从头到尾,诗人描写那些简短的场面和情节,都***取象《陌上桑》那样一些乐府民歌中所惯常用的正面咏叹方式,态度严肃认真,笔触精工细腻,着色鲜艳富丽、金碧辉煌,丝毫不露油腔滑调,也不作***式的刻画。但令人惊叹不置的是,诗人就是在这一本正经的咏叹中,出色地完成了诗歌揭露腐朽、鞭挞邪恶的神圣使命,获得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诗中首先泛写上巳曲江水边踏青丽人之众多,以及她们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辛延年《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焦仲卿妻》:“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回环反复,咏叹生情,“态浓”八句就是从这种民歌表现手法中变化出来的。《杜臆》: “钟云:‘本是风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不容口,妙妙。’又云:‘如此富丽,而一片清明之气行乎其中。’……‘态浓意远’、‘骨肉匀’,画出一个国色。状姿色曰‘骨肉匀’,状服饰曰‘稳称身’,可谓善于形容。”前人已看到了这诗用工笔彩绘仕女图画法作讽刺画的这一特色。胡夏客说:“唐宣宗尝语大臣曰:p ‘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家有之矣。’p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总之,见丽人服饰的豪华,见丽人非等闲之辈。写到热闹处,笔锋一转,点出“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则虢国、秦国(当然还有韩国)三夫人在众人之内了。着力描绘众丽人,着眼却在三夫人;三夫人见,众丽人见,整个上层贵族骄奢*佚之颓风见,不讽而讽意见。肴馔讲究色、香、味和器皿的衬托。“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举出一二品名,配以适当颜色,便写出器皿的雅致,肴馔的精美丰盛以及其香、其味来。这么名贵的山珍海味,缕切纷纶而厌饫久未下箸,不须明说,三夫人的骄贵暴殄,已刻画无遗了。“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内廷太监鞚马飞逝而来,却路不动尘,这是何等的规距,何等的排场!***气派,毕竟不同寻常。写得真好看煞人,也惊恐煞人。如此煞有介事地派遣太监前来,络绎不绝于途,到底所为何事?原来是奉旨从御厨房里送来珍馐美馔为诸姨上巳曲江修禊盛筵添菜助兴,头白阿瞒(唐玄宗宫中常自称“阿瞒”)不可谓不体贴入微,不可谓不多情,也不可谓不昏庸了。乐史《杨太真外传》载:“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p‘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p秦国曰:‘岂有***天子阿姨,无钱用邪?’p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黄门进馔是时人目睹,曲罢请赏是宋人***,真真******,事出有因,两相对照,风流天子精神面貌的猥琐可以想见了。“箫鼓哀吟”、“宾从杂遝”,承上启下,为“后来”者的出场造作声势,烘托气氛。彼“后来”者鞍马逡巡,无须通报,意然当轩下马,径入锦茵与三夫人欢会:此情此景,纯从旁观冷眼中显出,当目击者和读者目瞪口呆惊诧之余,稍加思索,便知其人,便知其事了。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白花私通,杨白花惧祸,降梁,改名杨华。胡太后思念他,作《杨白花歌》,有“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之句。“青鸟”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诗中多用来指“红娘”一类角色。章碣《曲江》诗有“落絮却笼他树白”之句,可见曲江沿岸盛植杨柳。又隋唐时期,关中地域气温较高,上巳(阴历三月三日)飘杨花,当是实情。“杨花”二句似赋而实比兴,暗喻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乱。乐史《杨太真外传》载:“虢国又与国忠乱焉。略无仪检,每入朝谒,国忠与韩、虢连辔,挥鞭骤马,以为谐谑。从官监妪百余骑。秉烛如昼,鲜装袨服而行,亦无蒙蔽。”他们倒挺开通,竟敢招摇过市,携众遨游,公开表演种种肉麻丑态。既然如此,为什么“先时丞相未至,观者犹得近前,乃其既至,则呵禁赫然”(黄生语),不许游人围观了呢?为了显示其“炙手可热”权势之烜赫,这固然是个原因,但觥筹交错,酒后耳热,放浪形骸之外,虽是开通人,也有不想让旁人窥见的隐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青鸟衔去的一方红手帕,便于有意无意中泄露了一点春光。七绝《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澹扫蛾眉朝至尊。”见杜甫《草堂逸诗》,一作张祜诗。这诗写出了虢国夫人的狐媚相,可与《丽人行》参读。浦起龙评《丽人行》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这不是说,这诗的倾向不是指点出来,而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么?对于当时诗人所描写的社会冲突到底有什么解决办法呢?他即使多少意识到了,恐怕也不敢认真去想,更谈不上把它硬塞给读者。但读者读后却不能不想:最高统治集团既然这样***,天下不乱才怪!这不是抽象的说教,这是读者被激动起来的心灵直感地从艺术中所获得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