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大道至简什么意思,请问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1 0
  1. 大道至简:人生若想顺,谨记这三点
  2. 大道至简的女人特点
  3. 人生的最后境界就是返璞归真
  4. 人生三层境界,道出三种活法
  5. “大道至简”后一句是什么?

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是:天的运作遵循大道的规律,而大道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

天法道可以理解为:天的运行规律是由大道所决定的。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以及人类社会中的生老病死、善恶美丑等。而道则是指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它涵盖了所有的事物和现象。

道法自然可以理解为:大道的运行规律是自然而然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里的自然是指事物本来的状态和属性,是宇宙万物发展的自然之理。大道的运行规律是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什么意思,请问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思想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大道所决定的,它们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我们人类应该去认识和尊重这些规律和法则,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们。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不去强求和刻意追求某些事物,而是顺其自然地生活和发展。

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寓意:

1、尊重规律,顺应自然:

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这些规律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和法则,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也应该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法则,不违背历史潮流,不逆天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2、追求简约,返璞归真:

道法自然告诉我们,大道至简,最朴素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在人类社会中,我们经常会追求华丽、复杂的事物,而忽视了最简单、最真实的东西。然而,天法道告诉我们,宇宙的规律是简单的,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简约,返璞归真,回归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3、保持平常心,淡然处世:

天法道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处世。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和起伏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道法自然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保持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

大道至简:人生若想顺,谨记这三点

俗话说:“每个傻子都能把事情复杂化,只有天才才能把事情简单化。”

想想毕加索,很年轻时就能画出美丽的写实油画,但在职业生涯中,他不断地追求精简。

尚峰从每天切一盆土豆丝到川鲁粤苏,再到番茄炒蛋。

从无极到太极,复归于无极。

曾经沧海。

由博返约。

化繁为简,以一驭众。

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弗里德里克·迈特兰德

大脑中装满太多复杂的技巧和方法,往往会使人忽略基本的东西。但是,现实世界中的人是绝对不能忽略这些事情的,否则他们会遭遇失败。

少即是多:一方面,研究得越多,就越容易忽略基础但根本的事情;另一方面,行动能将事情剥丝抽茧,直至剩下尽可能简单的模型。

只有不断地削减和精炼,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核心。“一丝多余的东西都没有”其实是一种奢侈。

极简即奢。

老子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周易·系辞·上》

大道至简的女人特点

古往今来,

“顺”一直是一门大学问,

顺应天命、顺应时代、顺应潮流、顺风顺水……

圣人顺时而动,

智者因机而发,

人生之顺利,

在乎天时、地利、人和,

但最关键的,

还在于我们自己。

在于我们自身的心智、觉悟、修为,

所谓运气,

不过是我们自身努力的附属品。

大道至简,

你以为很复杂,

其实很简单,

人的一生,

若能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人生将大顺!

老子有云:“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其中一句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表面意思是:百姓难治,是因为百姓有太多的智巧心机,民心不淳朴。

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老子的思想,

蕴含着深刻的变化之道。

老子取法于天地变化之闭环,

得世间生存之法。

凡是变化,

必然前损而后益。

天地间,

万物变化,

却能无休无止;

地生草,

草生羊,

羊生狼,

狼生虎,

虎死复化为地,

如此而形成良性闭环。

环中的地、草、羊、狼、虎,

皆能有损有补,

长久持续,

生生不息。

百姓将粮食财物等“利”供奉给君王,

即“得到”,

同时君王应反哺百姓,

为百姓创造更好的营生环境以获得更多“利”,

即“给予”,

如此才能形成民、君、利的良性闭环;

但若君王只想用权谋之智从百姓身上得利,

却不为百姓牟利;

就如同盗贼一样,

不劳而获,

只得而不予,是谓“国之贼”。

由此可见,

老子所谓的百姓难于治理,

是因为统治者只想着让自己“得”,

而不想着“得而复予”;

百姓有失而无得,

有损而无补,

不断被损耗,

如此这般,

百姓如何肯心甘情愿受你统治,

是谓“民之难治”。

所以,

这里的“智多”不是智慧多,

而是统治者“以智求多”。

人皆欲“得”,

故常人皆千方百计想要得到,

而圣人做事,

却以“予”而求长久之“得”,

故圣人若“愚”,

若“无智”,

是谓“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由此,

回到第一句: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其真意是:善用道者,非以千方百计善得而为王,而是靠善予而为王。

民予君,君复予民,

如同天地生万物,

万物死后又复归于天地。

正如老子所言:

“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便是老子的辩证主义哲学。

所谓“大智若愚”,

当你能放弃心机,

便能坚守淳朴;

而淳朴与善良

方可让你规避灾祸,

方能让你走得更远。

弃智若愚,

并非放弃智商,

而是放弃多余的心机,

让自己变得单纯,

进而降伏自己的妄念。

正如老子所言:

“圣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别人和你动心机,

你不跟别人算计,

你就永远不会输!

弃智若愚,

方能无敌(没有敌人),

方能一帆风顺

我们身边,

总会遇到这样一类人,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稍不如意,

就***雷霆;

生活里碰到一点摩擦,

就要争个高下,

失了风度。

我们身边还有另外一类人,

他们表面如湖水般宁静致远,

内心却似大海般波澜壮阔,

他们在人群中,

却仿佛置身事外,

而那双深邃的双眸,

早已将一切了然于心。

对于情绪控制,

为什么有人易怒如虎,

有人却平静如水?

深究其原因,

在于德行深浅。

如果德行仅如一碗水浅,

别人吹一口气,

心思则动荡;

如果德行如大海深潭,

任凭狂风暴雨,

内心之深沉都无以撼动。

对贪念的控制力,

与一个人的德行成正比。

德越越深,

越不会与他人计较,

越能包容万物;

德越越浅,

越会计较,

内心越会躁动不安。

老子说: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老子取法于天地变化之闭环,

得人事玄德之法。

何为“玄德”之法?

得而复予。

万物皆欲得而不欲失,

而玄德之法却要人“得而复予”。

得而复予,

方能形成闭环,

而后方能长久。

当然,

老子此处的“玄德”远非“得而复予”这么简单。

玄德,

还包括内心的定力与格局。

正如老子所云: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不困于心,

不乱于情,

做自己心态的主人

方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比如,

别人指责你,

你会生气

情绪低落,

而玄德深的人,

则根本在乎他人的言论,

无论褒贬,

都不会把他人的议论看得太重,

“不走心”。

庄子有云:

“敬之而不喜,

侮之而不怒者,

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受人敬重而不狂喜,

受人侮辱而不暴怒,

懂得与天地和顺的人方能活得游刃有余。

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自己内心最清楚

别人的肯定与否定,

于己毫无影响,

又何必在意?

正如庄子所言:

“不遣是非,与世俗处。”

别总想着靠争论说明是非,

看到不顺眼的人,

放宽心态,

一笑置之就好。

我们弃智若愚,

不算计别人,

坚守淳善,

人心逐渐自然归正,

正心则定静,

定静则玄德生,

玄德生则定力强,

定力强则格局大!

老子有云: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万物皆欲得而不欲失,

而玄德之法则让人“得而复予”,

故言“与物反矣”。

故“与物反矣”,

所说的是行事方法,

而非圣人目的是与万物本性相悖逆

当玄德达到一定深度,

人将回归本源,

回归初心,可谓大顺。

正如我们的一生,

年轻时,

我们为生活做加法,

行万里路,

交各色朋友;

中年以后,

就要学会做减法,

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空间。

年轻时,

不知努力与争取,

注定碌碌无为;

中年后,

不懂放手与释然,

皆为困兽。

生命中那些多余的东西,

可能未必要命,

但必定会常常扰人烦心;

试着丢弃各种欲望,

告别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舍弃求而不得的执念。

生命应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

任世事摇曳,

内心始终如莲花般安静绽放。

人活到极致,

一定是清心寡欲,

以简为美。

返璞归真,

才是人生下半场的生存之道,

是谓大顺!

弃智若愚,

貌似愚钝,

实为大智慧;

积玄德,

养大格局,

方能厚德载物;

清心寡欲,

返璞归真,

定收获纯正的快乐。

大道至简,

如果一个人的参悟修行,

能做到以上三点,

便是大顺的境界,

人生将无往不利!

人生的最后境界就是返璞归真

大道至简的女人特点如下:

1、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道,并不是说大道本身是简单的。知易行难大道理,大道至简。这个错误认识一直伴随这许多人,取得大的成功也不简单所以希望有人证明下大道。即道理,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

2、自以为大道不需要艰苦,即理论,“万物之始。请问具体问题是大道至简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吗首先这句话源于老子的道家无为思想整句意思是指,合三才,很重要的道理其实。

3、纯净简单,因为这一种就是***里面的说法比如说领悟了某一种法则,妙言至径,达到无己,我认为大道理不一定简单,比如人生说来不过两个字,是极其简单的。字里行间,而大道也是如此。

大道至简

读老子《道德经》绕不过的两个关键词“道法自然”和“大道至简”。要理解这两个词,先要理解一下:“自然”。自然总是和人联系最紧,因为天地总是自然的,没有不自然这回事。只有人会不自然,会做作。自然有时很简单:吃东西,自然就是不少吃一口、不多吃一口。

与人说话,自然就是不少说一句、不多说一句;求一件事情,不少做,也不多进。在哪一步尽了,就可以停了。如果饱了还吃,自己会不舒服;说了不该说的话,朋友会反目;强求一件事,得到了也没有意趣;强爱一个人,终究会失去更多。

人生三层境界,道出三种活法

宋代有一位禅宗***,叫青原惟信,他曾经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这其实也是人生的三种境界。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人生的第一重界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人生最初的时候,看问题简单,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一种童真未泯的表现。然而人越长大就越觉得世界复杂,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一是一、二是二。社会上纷繁的表象背后,暗流涌动,有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规则和秘密。

看到的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并且不一定是真实的,这就到了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人生最后的境界就是返璞归真,这就是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看似与第一境界一样,实则饱含了人生的大觉悟。日本的一休和尚,有句话说得很好,“佛界易入,魔界难进。”真正的觉悟,一定要经历“魔界”,经历颠倒梦想。真正的觉悟就是对这个“魔界”的拨乱反正。

简单是生命的真味,大道至简,以简驭繁。真正的人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那种阅尽沧桑之后的简单、天真的境界。

古人所谓“真传一句话,***传万卷书”。真正有水平的人,都是直指问题的要害。一部《心经》,只有短短的二百多字,却道破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时候简单比复杂更难,因为人心总是有太多欲望,就有太多的考虑和算计,就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牵挂。

人的境界越高,生活和生命就越简单。南怀瑾先生曾经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纵观二十五史里记载的那些历史,简单总结起来,最后无非都是在讲的是功名利禄。在外费尽心机,游历千山万水,踏破芒鞋,体悟道法,其实到最后却发现最高的道就在诗酒田园的平常境界里。《中庸》里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任你如何广大、高明,最终还是要回归简单。简单、中庸、平常,这才是真正的高明。

人出生的时候,赤条条,简简单单,什么都没有;人死的时候,孤零零,寂寂寥寥,什么也抓不住,带不走。一切都是一种经历,很多人看不透,机关算尽、苦心孤诣,在利益的交织中身心疲惫。其实,人生真正需要的是一些简单的东西,例如,阳光、空气、健康和很好的睡眠。

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一种***象中,我们以为很多东西都是要拥有和去争取的,为了这些我们认为必须、必要的东西,东奔西跑,疲于奔命。其实,当我们学着放下以后,就会发现,那种“重要”的东西,不仅不是生命之必须,反而是证明的累赘。

“大道至简”后一句是什么?

丰子恺先生在《我与弘一法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的确,人活一世,有的人追求物质富裕,有的人追求精神充盈,有的人追求兼济天下,站位不同,目标不同,境界就不同。

说不上谁对谁错,却各有风***、自成气象。

第一层:追求物质 活得入世

追求物质,活得入世,这是人生的第一层楼。

古语有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意思是说,粮仓充足了,才能知晓礼仪;衣食富足了,才会在意荣辱。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就对钱财性命十分看重。

年轻时,他和好朋友鲍叔牙一起经商做生意。每次挣了钱,他都给自己多分,给鲍叔牙少分。

后来,管仲上战场去打仗,又几次三番临阵脱逃,被别人骂为胆小鬼。

但鲍叔牙却理解他,知道他多分钱,是因为家里穷;

知道他逃跑,是为了照顾家里年迈的老母亲。

所以,管仲的几件事虽然做的不地道,但是仍然获得了鲍叔牙的理解和应援,让这段友谊有了更加鲜亮的底色。

后来,管仲取得 历史 成就,为后世人所铭记,虽然有些人性的小弱点,丝毫无损于他的伟大。

人生不易,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终点线,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无需担心柴米油盐。

合法而合理的追求物质生活,让自己活得体面一点,这不是什么错,而是人之常情。

《警世通言》记载,青楼女子杜十娘,貌美如花、知书达理。

因缘巧合,结识了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

杜十娘为了与李甲在一起,就赎了身,跟李甲一起回家乡。

没想到,在回乡的船上,杜十娘被富商孙富看上。见钱眼开的李甲,背信弃义,又将杜十娘转手卖给孙富。

刚烈的杜十娘知道后,把李甲大骂一顿,并把自己半身积蓄的金银珠宝,一件一件抛到江中,最后跳入江中以死抗争。

贪婪的李甲也最终人财两失,被人谴责。

适度地、合理地追求物质财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让我们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但人千万不能利欲熏心、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否则的话,不但自己将饱尝苦果,也终将被世人唾弃。

第二层:追求精神 活得出世

追求精神,活得出世,这是人生的第二层楼。

有句话说,心灵渴望思想,就像沙漠渴望水一样。

人活一世,如果天天汲汲于功名利禄,奔波于蝇营狗苟,总难免感到空虚和失落。

相反,如果我们能拥有 健康 的精神追求,就能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东晋末年,20几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当官,是为了解决温饱。

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一直向往田园生活。

就这样,他当官、辞官、当官……

直到公元405年11月,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正式辞官隐退。

他兴奋地在《归去来兮辞》里写道:

是啊,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

既然富贵不是我的追求,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向往的“桃花源”呢?

就这样,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就寄情山水,时而***摘菊花,时而经营田园,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可是他却感到非常快乐和宁静。

每个人的心性不同,在面对同样的境遇时,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心态。

比如,有的人有房有车,觉得***厚禄才是一生的向往;而有的人却喜欢寄情乡村,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在。

庄子就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在他看来,人生的境界越高,就越应该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享受。

所以,当楚王派来的使者,来游说他担任官员的时候,坐在濮河上钓鱼的他,连头也不回,而是这样问道: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

作为一只乌龟,到底是死了留下尸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自由自在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

两个大夫听了说:“那当然是活着好啊。”

于是庄子就说:“那么请两位回去吧!我也心甘情愿在烂泥里摇尾巴!”

使者们不理解庄子的选择,但庄子自己却知道,人活一辈子,拥有的再多,也无非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既然如此,何不把物质的追求变得简单点,多一点精神的丰盈呢?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即便只是一箪食、一瓢饮,只要自得其乐,也未尝不是幸福的人生。

第三层:追求格局 活得济世

追求格局,心怀苍生,活得济世,这是人生的第三层楼。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追求物质富足和精神充盈的道路上,总还有一些人,做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选择。

今年9月,93岁的黄旭华老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从1957年到1986年,这位老人没有回过一次家,家人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甚至连父亲逝去,他都没有去见最后一面。

1988年,为了试验新研制的潜水艇, 62岁的黄旭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主动要求下艇试乘。

他说:“我是总师,不仅仅要为这条艇负责, 更要为艇上170个 乘试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

就这样,核潜艇试验成功了,而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等,却因为承受压力过大,而渗出了血……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傻瓜”,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这是因为,胸中有乾坤,心中有大爱。

我们身边的很多普通人,也在默默做着“无名英雄”。

2007年,身高不到155cm、体重只有88斤的小姑娘毛陈冰,用20多个小时辗转1600多公里,只为捐出240毫升“熊猫血”,帮助一位孕妇脱离危险。

2011年,在杭州的一个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千钧一发之际,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救人,女童得救了,她的手臂却被撞成粉碎性骨折。

2015年,一位女儿给父亲韦思浩收拾遗物,才意外发现老人先后用“章楷”“魏丁兆”等化名,寄出大大小小的捐款单几十张,只为帮助他乡的孩子上学……

大音希声,大爱无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行其道的今天,还是有那样的一些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默默像蜡烛一样,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这种大爱精神和悲悯情怀,足以让我们深深震颤、备受感染。

从入世到出世,从出世到济世。

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词语,但实际上背后蕴含的,却是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就如歌德所说: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人生,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让我们用自己的人生信念,创作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入世是一种态度,出世是一种修行,而济世是一种情怀。

人生的这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呢?

1、“大道至简”的后一句是“衍化至繁”。

2、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3、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传万卷书”。

扩展资料

1、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2、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_大道至简(中华道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