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浑不怕什么,粉身灰骨碎身全不怕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1 0
  1. 石灰吟全文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谁写的?
  3.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4. 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于谦

《咏石灰》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什么,粉身灰骨碎身全不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年间中了进士,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正统十四年北方瓦剌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擅权用事,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也当了也先的俘虏,王振激起公愤,被部将所杀。“土木之变”消息传到京师,上下一片惊慌;于谦挺身而出,反对议和迁都,拥立景帝朱祁钰登基,组织兵力,痛击兵临城下之敌,经过五天激战,终于保卫住了北京城。也先野心未能得逞,最后只得把人质祁镇送回。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原来的主和派石亨、张有贞等奸党阴谋策划,乘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辟,逮捕廷审于谦,以谋逆罪,于菜市口。其时,行路嗟叹,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洒泣”。于谦死后,他的亲友买回头颅,把灵柩运回故乡安葬。正如相传一手明人的“梦于谦”诗所吟:空山血泪凭谁诉,万里忠魂独自归。后奸党伏法,于谦冤案始得昭雪,兼追谥为忠肃。

于谦的祠,在杭州有两处:一为“旌功祠”,在三台山墓旁;一为“怜忠祠”,在其太平里旧居。我前年回故乡,到祠堂巷于公祠拜谒,青瓦白墙,已整修一新,祠堂内悬挂有于谦《咏石灰》的著名诗篇:“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真是作者自身最好的写照。往昔,杭州有春秋日到于祠祈梦的风俗。每年2月28日于公忌日之夜,寄宿城里祠堂;8月20日于公生日之夜,则寄宿三台山祠里;希望得个梦兆,预知未来命运。我想这是由于于坟地处偏僻,平日游人不如岳坟多;家乡父老用这样一个带神秘色彩的办法,来纪念这位万古沉冤的乡贤吧。

北京的“于忠肃公祠”,位于东单西裱褙胡同,现在还是一座破旧的大杂院,院内只有一棵枝疏叶稀的老树还活着。据说于谦的神位和“热血千秋”的匾额魏源书写的对联,都存放在尘封的“奎光阁”楼上,无法凭吊。于公虽然如魏源所题,长赢史笔芳名,可是庙容却未永奂。史载,于谦被抄没家产时,发现“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独正房锁钥甚严,查抄者以为室内所藏定是金银财宝,打开门看,室内珍藏的原是景帝所赐“蟒衣剑器”而已。后石亨奸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不到一年,犯法办罪抄家,家产陈列两庑,累累巨万,祁镇看到后叹道:“于谦在景泰朝搞了这么多年,死后家无余资,汝言怎么一下子搞得这么多!”至尽令人感怀深思。

石灰吟全文

原文

译文

注释

简析

古诗今译

作者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

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锤:捶打,敲击。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谁写的?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词语解析: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扩展资料: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百度百科-石灰吟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品原文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如下: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句诗是粉身碎骨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出处。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古诗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古诗翻译: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古诗赏析: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拓展: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