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_悔而改之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2 0
  1. 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的意思
  2. 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 明明是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徐祯卿 懂点历史都知道 为何以前的电视剧里都是周文宾
  3. 徐祯卿的史籍记载
  4. 周文宾是谁?周文宾和徐祯卿谁是四大才子?
  5. 文言文翻译

1. 徐祯卿的史籍记载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卒,年三十有三。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子伯虬,举人,亦能诗。

2. 汪沨,字魏美,钱塘人 文言文翻译

原文及译文供参考:

汪沨,字魏美,钱塘人。明朝遗民。少孤贫,力学,与人落落寡谐,人号曰汪冷。举崇祯己卯乡试,与同县陆培齐名。

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_悔而改之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申后,培自经死,沨为文祭之,一恸几绝,遂弃科举。姻党欲强之试礼部,出千金视其妻,俾劝驾,妻曰:“吾夫子不可劝,吾亦不屑此金也。”尝独身提药裹往来山谷间,宿食无定处。沨故城居,母老,欲时时见沨,其兄澄、弟沄亦弃诸生服,奉母徙城外。沨时来定省,然沨能自来,家人欲往迹之,不可得。

嗣因兵乱,奉母入天台。海上师起,群盗满山谷,复返钱塘。当是时,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其一也,当事皆重之。监司卢高尤下士,一日,遇沨於僧舍,问:“汪孝廉何在?”沨应曰:“适在此,今已去矣。”高怅然,不知应者即沨也。高尝舣舟载酒西湖上,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沨不至。已,知其在孤山,以船就之,排墙遁去。沨不入城市,有司或以俸金为寿,不得却,坎而埋之。里贵人请墓铭,馈百金,拒弗纳。徙居孤山,匡床布被外,残书数卷,键户出,或返或不返,莫可踪迹。遇好友,饮酒一斗不醉。

魏禧自江西来访,谢弗见。禧留书曰:“吾宁都魏禧也,欲与子握手一痛哭耳!”沨省书大惊,一见若平生欢。临别,执手涕下。沨尝从愚庵和尚究出世法,禧曰:“君事愚庵谨,岂有意为其***耶?”沨曰:“吾甚敬愚庵,然今之志士,多为释氏牵去,此吾所以不屑也。”

康熙四年秋,终於宝石山僧舍,年四十有八。

译文:

汪沨,字魏美,是钱塘人。明朝遗民。少年时失去父亲,家里贫困,学习努力,性情孤傲,很难跟人合得来,人们称他为汪冷。考中崇祯己卯年乡试举人,跟同县陆培齐名。

甲申***(李自成攻陷北京)后,陆培自缢而死,汪沨写文章祭奠他,竟痛哭到几乎气绝,于是放弃科举考试。他的亲族想强求他参加礼部的考试,拿出千两银子看望他的妻子,让她促请汪沨起行,汪沨妻子说:“我的丈夫不能被劝服,我也看不起这些银子。”(汪沨)曾经独自一人提着药包在山谷中来往,吃住没有固定的地方。汪沨原来在城里居住,母亲年老,想经常见到汪沨,他的哥哥汪澄、弟弟汪沄也放弃了生员的身份,搬到城外侍侯母亲。汪沨时常来向母亲问安,可是汪沨能自己来,家里的人想要找到他的踪迹,却不能找到。

随后因为战乱,把母亲转入天台山侍侯。海上战事又起,山里到处是盗贼,又返回钱塘。在这时,湖上有三个孝廉,都是高洁之士,汪沨就是其中之一,当权的人都很敬重他们。监司卢高尤其礼贤下士,有一天,卢高在僧舍里遇到汪沨,问:“汪孝廉在哪里?”汪沨回答说:“刚才在这里,现在已经离开了。”卢高很失望,不知道回答的人就是汪沨啊。卢高曾经在湖上划船装着酒,邀约三个高士用世外的礼节相见,只有汪沨没到。不久,知道他在孤山,乘船去拜访他,汪沨仓皇逃走了。汪沨不进入城市,有的官员用自己的俸金给他祝寿,他不能推却,挖坑埋掉它。家乡的显贵的人请他写墓志铭,送给他百两银子,他拒绝不接受。迁徙到孤山居住,除了筐床和布被之外,只有几卷残破的书籍,锁上门出去,有时返回有时不回,没有人知道他的踪迹。遇到好友,喝一斗酒也不醉。

魏禧从江西来拜访他,推辞不见。魏禧留下信说:“我是宁都的魏禧,想和先生握手痛哭一场啊!”汪沨察看书信后非常吃惊,初次见面就好像一生的老朋友。临分别时,相互拉着手流泪。汪沨曾经跟从愚庵和尚探究出世的方法,魏禧说:“您待愚庵这么恭敬,难道有做他***的想法吗?”汪沨说:“我很敬重愚庵,可是现在的有志之士,大多被佛教拉拢过去,这是我感到不值得(加入佛教)的原因。”

康熙四年秋天,汪沨终老在宝石山僧舍,终年四十八岁。

3. 王荆公丁母忧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稿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颜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读,急足怒曰:“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惶恐趋出曰:“好舍人,好舍人。”——

译文:

王荆公掌管诏令起草,遭逢母亲丧事,已经年过五十,忧伤过度,不在家里居住,以草席为褥垫,在厅中睡在地上。这时潘夙正掌管荆南,派人送信到金陵。急行信使(类似快递员)到了之后,到大厅里看到一个人席地而坐,瘦骨嶙峋,惊愕地认为是老兵。喊他送信到内宅,荆公拿过信当发即在地铺上拆开来读,信使生气地说:“中书舍人(的信)而老兵可擅自拆读吗?”大呼小叫,左右侍从说:“这就是中书舍人。”信使惶恐地快步退出说:“好中书舍人,好中书舍人!”

4. 那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还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1、唐寅,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2、祝枝山,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卒,享年六十七岁。

3、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4、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希望能帮助到你

5. 孙盛,殷浩清谈忘食文言文翻译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祖楚,冯翊太守。父恂,颍川太守。恂在郡遇贼,被害。盛年十岁,避难渡江。及长,博学,善言名理。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①,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等竟无以难之,由是遂知名。

译文

孙盛字安国,是太原府中都人。祖父孙楚担任过冯翊太守。父亲孙恂担任过颍川太守。孙恂在郡里任职时遇到贼人,被了。孙盛十岁时,度过长江以躲避灾难。等到长大时,广泛学习,善于言辞,明辨事理。当时殷浩的名声冠绝一时,能够和他对等辩论的,只有孙盛罢了。孙盛曾经拜访殷浩和他谈论,相对饮食,挥舞麈尾,兽毛都落在了饭中,食物冷了再加热,反复多次,到了傍晚忘了吃饭,玄理最终也不能确定。孙盛有写作了医卜的文章和《易象妙于见形论》,殷浩等人最终也没有办法对它提出诘责,因此名声大振。

6. 楚庄忧亡文言文翻译

楚庄忧亡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文言文翻译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的意思

是徐祯卿,周文宾是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

四大才子中的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

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

徐徐祯卿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

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扩展资料:

四大才子:

1、唐寅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2、祝枝山

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

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3、文征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4、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百度百科——四大才子

百度百科——周文宾

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 明明是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徐祯卿 懂点历史都知道 为何以前的电视剧里都是周文宾

徐祯卿的史籍记载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卒,年三十有三。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子伯虬,举人,亦能诗。

徐祯卿的史籍记载

关于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如果做个街头调查,除了压根不知道者以外,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宾了。因为自古以来***、戏曲乃至现在的电视剧,都是这么说的。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谑、文征明的憨厚、周文宾的俊美,随着“三笑点秋香”、“王老虎抢亲”之类精彩剧目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这就是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么?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历史上,真正的四大才子,应该是唐、祝、文和徐祯卿。而且准确的说法,也不是“江南”,而是“吴中”。因为上述四人都是苏州人。而那个周文宾,则是子虚乌有的物事,且又被说成是杭州人氏。这样一来,苏杭联动,江浙呼应,自然是千古风流、热闹非凡了。但是,热闹归热闹,却远离了史实。当然,在“戏说”、“乱说”、“胡说”满天飞的今天,与乾隆皇帝拿着折扇飞檐走壁、孟姜女和秦始皇互扇耳光、李白跟杨贵妃也“另有一腿”相比,把徐祯卿换成周文宾,实在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的了。

按理说,徐祯卿记忆超群,“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他还绝顶聪明,少年时代即已“工诗歌”。这些都很符合“才子”的特征。为什么偏偏要把他逐出“四才子”之列呢?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以为首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他是一位丑男。而且他的丑,不是那种滑稽型的,比如欧阳询,长得活像个猴子,以至于大臣许敬宗在隆重庄严的太宗皇后葬礼上,见了一身丧服的欧阳询还是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结果被贬官罚俸。看来,欧阳询之丑,便是属于滑稽型的。长孙无忌曾经写诗取笑欧阳询:“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教麟阁上,画此一猕猴”。所谓“麟阁”,就是麒麟阁,本是汉朝悬挂功臣画像的地方。唐朝改名凌烟阁。徐祯卿则不然,他是丑得恐怖,丑得让人胆战心惊。他在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生就一双三角眼,“双瞳烛人”,且多眼白。这种长相的确很可怕,给人一种阴森狡诈的感觉。所以当他考取进士时,明孝宗本想将他留在身边,但召见之后,便“以貌寝不与”,放弃了重用的念头。可见这位老兄的长相,实在是不敢恭维的。就这点而言,要他去演绎风流才子的韵事佳话,显然不合格。其实,从现有的史料看,徐祯卿虽是丑男却无劣迹,是个循规蹈矩的文人。真是应了“人不可貌相”的古训。

与其他三位才子终老吴中不同,徐祯卿中进士之后便留京任职。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最终竟然在“前七子”中位列第三。从此跻身主流文人之列,同多少带有些许叛逆味道的吴中文人分道扬镳。这大概也是他被逐出“才子”之列的重要原因。

凭徐祯卿的才能,完全有资格与其他三位才子并列。但是细辨之,在四才子中,唐、祝、文三人,都是文人兼艺术家,如唐寅、文征明的画,祝允明的字,都是各领***、卓有成就的。他们尽管也能诗善文,但均不以此为“主业”。由此看来,所谓“吴中才子”,其主要成就应该在艺术领域。唯徐祯卿以诗名世,“为吴中诗人之冠”,是个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家。就这点而言,徐祯卿与其他三位才子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或许也是他最终被逐的一个诱因吧。***的

周文宾是谁?周文宾和徐祯卿谁是四大才子?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卒,年三十有三。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子伯虬,举人,亦能诗。

文言文翻译

周文宾,传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史书中未曾有明确关于周文宾的记载。但在多部关于江南四大才子的电视剧中,都将周文宾和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合称四大才子。

眼下有关明代四大才子的***剧颇多,讲的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而历史上真实的四大才子是什么样的呢?事实证明历史上没有周文宾其人。

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关于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如果做个街头调查,除了压根不知道者以外,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宾了。因为自古以来***、戏曲乃至现在的电视剧,都是这么说的。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谑、文征明的憨厚、周文宾的俊美,随着“三笑点秋香”、“王老虎抢亲”之类精彩剧目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这就是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么?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历史上,真正的四大才子,应该是唐、祝、文和徐祯卿。而且准确的说法,也不是“江南”,而是“吴中”。因为上述四人都是苏州人。而那个周文宾,则是子虚乌有的物事,且又被说成是杭州人氏。这样一来,苏杭联动,江浙呼应,自然是千古风流、热闹非凡了。

但是,热闹归热闹,却远离了史实。当然,在“戏说”、“乱说”、“胡说”满天飞的今天,与乾隆皇帝拿着折扇飞檐走壁、孟姜女和秦始皇互扇耳光、李白跟杨贵妃也“另有一腿”相比,把徐祯卿换成周文宾,实在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的了。

按理说,徐祯卿记忆力超群,“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他还绝顶聪明,少年时代即已“工诗歌”。这些都很符合“才子”的特征。为什么偏偏要把他逐出“四才子”之列呢?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天资特别聪敏,家未藏一书,但他却无所不通。自入学成为生员之后,已工于诗歌,与同乡唐寅友善,寅向沈周、杨循吉介绍了祯卿的才学,祯卿由此知名于世。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因过失而被囚,贬为国子博士。

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其做诗,喜效法白居易、刘禹锡。登进士后,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悔其少年时之作,改而学汉、魏、盛唐的风格,然旧习仍在,梦阳讥笑他“守而未化”。

祯卿,身体瘦弱,而思想明晰,其诗精练,为吴中诗人之冠,年寿虽不久,但名扬于知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