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灭虢历史典故_***道伐虢的历史故事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2 0
  1. 假虞灭虢是什么意思?
  2. 假途灭虢成语故事
  3. 唇亡齿寒、假道伐虢的故事
  4. "假道伐虢"出自于哪里?

***道伐虢指的是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道伐虢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假道灭虢历史典故_假道伐虢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晋国所以能成功借道灭虢,关键就在于虞公贪受了晋国贿赂的玉璧与良马,而给其开了方便之门,结果便是唇亡而齿寒,虞随即也为晋所吞并。事后晋大夫荀息牵马操璧而还,对晋献公说了一句著名的话:“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言下之意是,璧马还在,虞公只是免费当了一下“财物管理员”。

扩展资料

与***道伐虢类似的典故:过河拆桥

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瞪着圆眼,手持长矛,立马桥上,心中害怕中计,不敢近前。张飞三声怒吼,吓死了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退了曹操百万雄兵。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张飞下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去追刘备。曹操退兵后派人打探,得知“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便命部下造浮桥三座,火速追击。

***虞灭虢是什么意思?

成语典故

***道伐虢

出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年》记载,“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道于虞以灭虢。”

释义:***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

军事

上,其意在于先利 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近义词:过河拆桥。

相关史事:晋献公向虞国请求借路讨伐虢国,虞国答应了,后来晋献公灭了虢国后乘机灭了曾借道的虞国 。

唇亡齿寒

出典:《左传·哀公八年》记载,“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反之,嘴唇无齿则一无是处.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近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途灭虢成语故事

***虞灭虢意思: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虞灭虢,是东周初年的重大历史***,也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汉语成语典故。

虢国和虞国,是姬姓诸侯,他们的开国之君都是周武王的叔父,都是周武王最倚重的诸侯。

虢国初封在关中西部,负责看守西周关中西大门,而虞国在关中东部,负责看守关中东大门,西周初期这两国位置极为重要

扩展资料:

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及四周,据清乾隆版《平陆县志》记载:该城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的古虞国都城。

晋献公

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

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纳荀息***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百度百科-晋献公

百度百科-***虞灭虢

唇亡齿寒、***道伐虢的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下面是我整理的***途灭虢成语故事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途灭虢

拼音

jiǎ tú miè guó

释义

***: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

成语示列

此乃“***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成语故事

春秋初期,晋献公为实现霸业,积极扩军,拓展疆土。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打虢国,但虞国与虢国相邻,为晋国攻打攻虢国的必经之地。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抗晋,便***用大夫荀息的计策,实施各个击破。

于是晋献公派大将里克发兵讨伐虢国,并先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荀息说:“需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带着重礼去借路,虞国就一定会欣然答应。”晋献公说:“你要这两件东西都是宫中传下来的宝贝。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可怎么办?”荀息说:“如果他们不借路给我们,就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忧的。”虞公在宫中接见了荀息,他看到宝玉和骏马后,就一口答应了荀息的请求。大臣宫之奇劝说道:“虞国跟虢国唇齿相依,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阻,借道给了晋军,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

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进一步探清了虢、虞两国的兵力的虚实。

三年后,晋献公亲自统军攻打虢国,声势浩大,志在必得。晋国又故计重演,再次向虞借道。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围困不久,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

晋军班师回朝的途中,路过虞国,晋国把俘获的歌女和抢掠的部分财宝送给虞国,虞国非常高兴,并允许晋国把大军屯扎在都城外,以示款待。有一天,门吏跑来报告说:“晋献公已率军赶到,正在城外等候大王。”虞公急忙乘车到城外欢迎。晋献公约虞公来到箕山***,虞公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把城中的军队全部调出,跟随他去打猎。等他尽兴而归,回到都城门口时,只见城楼上站着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定睛一看,原来此人正是晋国大将里克。他乘虞公出猎,城中空虚之机,袭占了虞国的都城。虞公大怒,下令大军攻城,城上箭如雨下,攻城的士兵纷纷中箭倒下。正在此时,晋献公亲率大军赶来,把虞公和他的军队团团包围在城下,大将里克乘势率军从城内杀出,里外夹攻,虞军大败,虞公下令投降,自此,虞国也灭亡了。

此时的虞公悔恨交加,深深自责当初没有听从大臣宫子奇的话,才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他见到晋献公后,只好俯首称臣。晋献公笑着对他说:“我这次是赶来取回我的宝玉和千里马的。不过你借道给我,也算有功,我也不能忘记你的好处,就另外送给你一匹马和一块玉璧吧。”

成语寓意

虞国虽然弱小,容易成为大国吞并的目标,但这并不是它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是虞公昏聩庸劣,贪图眼前小利,破坏与虢国的战略同盟关系,从而引狼入室,葬送了虞国。从另一方面讲,晋献公利用虞贪利爱财的弱点,诱之以利,并以借道的***象巧妙掩盖自己各个击破的真实企图,使自己以强击弱、以大攻小战略意图得以顺利实现。“***道灭虢”还被列入“三十六计”之一,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因此受到历代兵家的广泛重视。

"***道伐虢"出自于哪里?

唇亡齿寒、***道伐虢的故事。晋国有两个邻国虞和虢,虢公的名字叫姬丑,骄狂好战,经常侵犯晋的南部边界,边关告急,献公想要伐虢,骊姬知道了献公的这个想法,就又出主意说:为什么不派申生去,他已经有威名,士卒都愿意跟着他作战,一定能打胜仗灭了虢国。

此时献公对骊姬已深信不疑,对申生又深疑不信,想用申生,又怕他打了胜仗威信更高难以制服,所以犹豫不定,就向大夫荀息问计:虢国可不可以伐?荀息认为:虞和虢两国很和睦,攻其一方,另一方必救,我们如果两面作战,胜利的把握不大。献公问荀息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荀息献计说:虢公这个家伙不仅好战,而且好色。不如找美女加以训练,送给虢公,他必然沉湎于酒色而误国政,到时就会贬斥忠良亲近女色和小人,那时我们收买犬戎,让他去袭击虢的边界,我们再选择适当机会出兵攻击,虢国可灭。

献公用荀息的计策,训练美女排演歌舞之后献给了虢的国君。虢的大夫舟之侨进谏说:这是晋国给您设的诱饵,您接受了,不是在吞食诱饵吗?虢公不听,积极和晋许和。并从此日听*声,夜接美色。也不怎么上朝处理政务,舟之侨又进谏劝他远女色、亲国政。

虢公每天沉醉在温柔乡里,哪里还听得进去。为清净耳根不再受干扰,干脆派舟之侨去守夏阳的关隘。

过了一段时间,犬戎得到晋的好处,派兵侵略虢的边境,但被虢国打败。犬戎大怒,起倾国之兵攻虢,虢公率兵与犬戎大战于桑田之地。

献公又向荀息问计:现在伐虢是时候了吧?荀息不愧有智囊之名,献了***道伐虢之计,成为了中华民族战争智慧的无形资产,被后人南朝宋的将领檀道济总结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为战争中克敌制胜所广为利用。

荀息献计:厚赂虞,而***道以伐虢。就是贿赂虞国,拆散虞、虢联盟,借道虞国去伐虢,回头再灭虞。

献公***用荀息的计策,秘密地让北部边界驻守军队主动在边界向虢寻事,虢的边疆镇守官吏果然派人来向晋国提出***,晋国乘机发兵攻虢。可是虢军主力正和犬戎交兵,两面作战明显兵力不足,就赶紧向虞国求救。虞君表现得很为难,救,怕与晋国结怨,不救,怕以后有事虢不再援手,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荀息又向献公献计说:主公可以用北屈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玉送给虞公,向他提出借路伐虢。

献公说你说的东西都是我们晋的国宝,怎么可以轻易送人呢?荀息说:这就是大国对小国的优势。它收了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不收又不敢。一旦借了路,我们先灭了虢,回来顺路灭了虞,那就等于是把我们的国宝暂时从我们的国库里拿出来,放在别国的国库里寄存一段时间,早晚不还是你的吗?这还有什么舍不得吗?献公说:你的计策是好,但虞国有宫之奇在,他会提醒虞公不上当。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但胆子很小,话只会试探式提醒,不会直截了当地去拚命谏阻。再加上虞公是一个有贪心而没远见的人,面对立刻就能到手的好处,他会忽视这眼前利益可能带来的灾祸。

晋献公又按荀息的主意,派使者给虞公送去了他最喜爱的宝璧和宝马,并提出借道伐虢。虞公听说晋要借道伐虢,很生气,但一见璧和马又实在馋人,就答应了晋的要求。

虞的大夫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援,虢国一旦灭亡,下一个被灭的就会是虞国。我们借路给晋,在给晋提供了灭虢机会的同时,也助长了它灭虞的野心,虢和虞就像人的两唇和牙齿一样相互依存,君主您没听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吗?晋要吞并虢国,怕的就是虞和虢互相救助,今天借道给晋亡虢,明天的祸事就轮到我们自己了。

可是虞公已经被晋的糖衣炮弹所击中,这些都听不进去。虞公坚持说:晋国和我是同姓同宗,难道他还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晋国自诡诸继位以来,频繁征战,开疆拓土,被灭掉的相邻同姓诸侯还少吗?主公还不引以为戒吗?虞公又坚持说:我祭神的祭品丰盛清洁,神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主公应该知道:鬼神是不随便亲近人的,只亲近德行。所以周书说:上天对人没有亲疏,只是保佑有德行的。又说:黍稷不算芬芳,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不用改变祭品,只有有德行之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所以没有德,百姓会失和,神灵会失助。晋要伐虞,神灵还能让晋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吗?宫之奇还要再说,另一个大夫百里奚扯了扯他的衣角,宫之奇就没再说。他们走出王室,宫之奇就问百里奚:你不帮我进言,反而制止我,这是为什么。

百里奚说:在愚蠢的人面前给他出的好主意,就像往道上扔珠宝。当年夏桀杀关龙逢,殷纣杀比干,都是因为不听还要强谏,你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祸事吗。宫之奇看国君不听劝谏,知道虞国必亡,就领着家族的人离开虞国投别国去了。离开时还说:虞国已经等不到年终祭祀了。这次给晋借路以后,晋也不用再出兵了,虞国会亡在给晋伐虢借路上。

晋知道虞公收了礼物又没有接受宫之奇的谏言,献公就派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战车四百乘伐虢。

虞公提出要出兵给晋帮忙,荀息说:借道已经劳驾了,借兵就太劳动您了,如果您想帮忙,不如以出兵帮助虢国经夏阳关去打犬戎为名,帮我们夺了夏阳关,这就是您的大功。

于是虞公带领晋的铁叶车百乘以助战为名去骗关,夏阳关守将舟之侨信以为真,开关迎接战车。哪知入了关车内藏着的晋军一齐发动,很快就拿下了夏阳关。舟之侨不得已向晋军投降,被用做向导官向虢的国都上阳进发。

虢公在桑田听说晋军攻破了夏阳关,急忙撤兵回救上阳,犬戎乘机追杀,虢公大败而逃,随身只剩战车十乘。回到上阳,茫然无计。晋军一到把都城围得铁桶相似。从八月到十二月,城中柴断粮绝,又屡战不胜,士兵疲惫,百姓日夜哭号。里克让舟之侨写劝降书射入城中劝虢公投降。虢公说:我的祖先是周王室的卿士,我不能向诸侯投降。于是乘着夜色打开城门,带着家眷逃到京都洛邑去了。

里克也不追赶,率兵进城,安抚百姓,严明纪律,留官派兵驻守。把府库里宝藏的十分之三并所有女乐都献给了虞公。虢国从此在诸侯国中除名。

里克呢,一面派人向晋侯报捷,一面休兵在虞国的都城之外,***称有病,等病养好了再回兵归晋。虞公还沉湎在得到财宝美女的喜悦中,感激地为里克送医送药,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

这一天虞公接到报告,晋国又增兵了,就驻在郊外。虞公派人去探问,得到的答复是:献公亲自来接应伐虢的晋军。虞公还很高兴,说我正想和晋君交好,他就来了。赶忙到郊外迎接,两君相见,互相道谢,完全处在和睦友好的气氛当中。

献公约虞公到箕山打猎,虞公为了向晋军显示实力,调动全军精锐与晋侯驰骋追逐赌胜,从辰时到申时,赌得兴高***烈。这时有人报告城中起火了,献公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宽慰虞公说:这一定是民间失火,一会就扑灭了。再赌一场。

百里奚偷偷地对虞公说:传说城中有乱,君上您应马上回兵,此地不可久留。虞公这才辞了献公回城。

走到半路,看到国人纷纷逃窜,同时也接到报告说城池已经被晋军占领。虞公大怒,带兵来到城边,城上已经满是晋军士兵,晋将不无讥讽地对虞公说:前段时间向您借我们伐虢的道,今天我们想借你的国,请你奉献了吧。

虞公气得想要攻城,城上一声梆响,箭如雨下。虞公只好率兵后退。这时同去参加***的后军来报,回军时走在后边的,都被晋军截住,不投降的都被杀了,晋侯已经率领大军追过来了。

虞公这时才仰天长叹,后悔没听宫之奇的劝告。看到了百里奚,就问他当时为什么不进言。百里奚哭笑不得地说:当时您谁的话也不听,我说了又有什么用。我没像宫之奇那样逃走,就是要陪伴您面对今天,以报答您在我穷困时帮我用我的知遇之恩。

正在无计可施之时,舟之侨奉晋侯之命来到虞公这里劝降。虞公面有愧色地看着舟之侨。舟之侨劝虞公降晋,正在犹豫时,晋侯亲自来了,派人来请虞公相见。虞公己是穷途末路不敢不见。只好卑恭地来到晋候面前。晋献公的脸皮倒是蛮厚,见了面全无愧意地说:我此次来,主要是来取我的宝璧和宝马来了。虞公只好下车投降,晋献公把他囚在了军车中,晚上也就露宿在军营里。百里奚寸步不离主人的左右,别人讽刺他,问他怎么还不离去,他说:我食君之禄这么多年,一定要以同甘苦共患难来报答君恩。

献公入城出榜安民,荀息左手托璧,右手牵马来到献公面前说:臣的计谋已经施行,今天可以还璧于府,还马于厩了。美玉还是那块美玉,良马还是那匹良马,只是马齿见长了而已。献公把虞公带回晋都,想杀了他。荀息说:像这样的无能之辈,留着他又有什么危险,还能彰显君主的仁德。于是对虞公待以寓公之礼,另赐予了璧和马,并说:我没有忘记您借道的好处。

此时的虞公一定在感叹:这世界上原来没有无成本的便宜事,早知成本这么高,又得而复失,何必当初!舟之侨到了晋国,献公用他为大夫,他向献公推荐百里奚,献公也知道百里奚的贤名,担心他不肯接受晋的官职,就派他去试探。百里奚说:我要陪伴虞公,他什么时候不在世了,我才可以离开他。

舟之侨离开后,百里奚叹息着说:君子即使处于危难中,也不能用帮助敌国来求生存图富贵,更何况为仕之人。我即使出仕为官,也不会为晋国效力。

自此,虢、虞两国都被晋国兼并了。

唇亡齿寒、***道伐虢的典故也生成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655年。

很多人都想知道“***道伐虢”出自于哪里?当时晋国真正的目标到底是哪个?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两个都是晋国的目标。消灭小国,增加自己的国土,还有什么可挑拣的?

《左传》是这样记载这段故事的: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是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而编写的。左丘明写《左传》的本意,是为《春秋》做注解,因为《春秋》实在太简单,很多内容后人都看不懂。但是今人看了《左传》,恐怕也会有不理解的地方。

这段内容大致梳理一下:

国有个叫荀息的大臣,向晋献公提议,把两件国宝送给虞国,以借道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两件是国宝呢。”意思是舍不得。

荀息回答:“放在虞国,就好像放在我们家的库房一样,丢不了的。”于是派人去传话,虞公果然答应了晋国的要求。但是晋国这次并没有灭掉虢,只是攻打虢国、灭掉下阳,就回来了。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么“目标到底是虢国还是虞国”的疑问虽然荒唐,但还不是毫无根据。

但是接着还有下文: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弗听,许晋使。……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三年以后,晋国再次向虞国请求借道,还是要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再次谏阻,并且创造了另一个成语“唇亡齿寒”,但是虞公还是不听。晋军灭虢之后回归,在虞国停留,顺手就把虞国也灭掉了。

“***道伐虢”成语产生,是在鲁僖公二年;“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则是产生在鲁僖公五年。晋国用了三年时间准备,用第一次伐虢来迷惑虞国,然后顺利地灭掉了虢、虞两个国家。而晋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把两个国宝,宝马与玉壁,暂仅在虞国三年——虞国灭亡后,这“屈产之乘”、“垂棘之壁”,自然又回到了晋国。

这是晋献公时期,是晋国崛起的先声。经过献公、惠公的多年积累,到晋文公时期,晋国终于成为雄霸一方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