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道体现了想象思维,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2 0

    作文,是高中生跨进大学校门的一道坎儿。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着半壁河山,决定着语文科目考试的成功与否。高考作文分值是60,考查题型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四种。从整体来看,作文的主要类型是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由于“三自原则”削弱了审题和文体的要求,逐渐被人们所疏远。材料和新命题作文受命题人的青睐,各位考生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

    09年高考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是主要的考查题型,考生打好基础,突破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的审题瓶颈。例如,07年和08年的高考作文,一般对诗歌文体做限制,考生要做好议论文.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文题训练。关于2010年高考的作文命题方向,考生要关注科技的自主创新.金融危机.社会民生.网络流行语.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话题。

    09年18套试卷中,考查到材料作文的试卷有全国卷1.2.安徽卷.江西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上海卷.广东卷共9套,考查命题作文的试卷有北京卷.江苏卷.山东卷.四川卷.福建卷.重庆卷.湖北卷.湖南卷共8套,只有天津卷考到了话题作文,可见09年高考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是主要的考查题型。选材富含时代气息,如天津卷.江西卷.山东卷等选材新颖,引导学生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热点,命题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科学发展观等密切联系,赋分固定,除江苏卷为70分外,其余均为60分。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道体现了想象思维,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全国卷1)(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虽长,提示语却很明确,因此审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的审题方法是审材料提示语。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从野鸭的话来看,可以提取成功来自于勤奋的观点。但是材料的倾向持否定态度,因此可以逆向立意。

    评论家青蛙***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从青蛙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发展长处下笔。

    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从仙鹤的角度来看,应该多方面发展。

    综合小动物的故事情节。笔者认为,此文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

    1.从管理局的角度看,要正确引导,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发展长处。

    2.从小兔子的角度看,要正确定位,挖掘潜力,刻苦努力,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注:如果从刻苦勤奋这个角度去写的话,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正确定位。

    弄清立意后,可以从“长处”的内涵入手,揭示长处具体指什么。“长处”指某个方面的优点,特长或优势。它可以指某个人某个方面的思维品质.特长等,也可以写某个团体.国家.民族等的优点.特长或优势。

    除此之外,也可以从“怎么办”入手,分析如何发展长处,如何正确定位,如何引导,如何努力等,列出几个分论点,这样立意就可以写成并列式议论文。

    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立意,这样写正反对照式较合适。当然,也可以选择写成记叙文,构思几个人物或集体,通过故事情节去揭示发展长处的益处或弊端。在虚构故事时,如果能塑造出两个人物.企业.民族等,***用对比的手法,效果会更好些。

    作文点评

    这篇材料作文出得耐人寻味,可谓用心良苦。0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类型是材料作文,材料是关于地震的,关注了社会热点,明确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很强的人文关怀意味。09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虽***用了寓言故事,看似与与现实有较大的距离,但是却字字句句切中现实的。而此作文暗切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等现实问题,且也包含较强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了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给考生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真知灼见可谈,切实落实了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新课标精神

    二.(安徽卷)(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旁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解析

    ***用材料作文的形式,应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从全省各地的二模.三模试卷就可看出大家都在猜测今年的高考作文应该是材料作文,现在,这个猜想终于成为现实。

    从命题形式来看,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者,跳出了连续两年“标题作文”样式,从内容看,跳出了以往对较为空泛话题关注,注重引发考生从生活.从社会经验出发,注重让考生从生活中提炼对生活的看法,使考生由感而发.有话可说,这是一个很出彩的地方。

    材料先以赛车弯道为喻,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接着又加以引申,联系金融.政治等领域,这就注意到了引导考生去发散思维。这样考生在立意上考生就有了比较大的自由空间。不难看出这一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体会.反思 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于审题,考生要先注意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做好前两步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这一时刻”所指的是什么时刻是写作切入的关键。

    关于立意,考生切忌拔高,主要要结合自身的体会来写,这样写得有血有肉,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关于时下热点,如金融海啸,全球各国这时也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智慧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这个可以写,但是对于我们的考生来说却难有足够的能力来驾御,易滑向空洞的议论,最好不要写。

    有人说材料作文较难把握,但是今年安徽高考的这篇材料却恰到好处,易理解.易把握,考生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很小。

    但同时,今年的命题也还是有一些缺憾的。比如,材料中提到的“弯道超越”.“赛车运动”,很多农村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见到过赛车道,也很难理解“弯”和“直”对于赛车“超越”到底存在怎样的风险,等等。而对于材料中关于“弯道”和“直道”的寓意,一定要有辩证思维,并非是“弯道”就一定“充满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和挑战”,这种变化.风险和挑战同样应是生活的常态;而“直道”就一定是“一帆风顺”,因为“直道”可能会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考生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进行立意和阐述。

    一.正确认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关系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评分的评分方法,我个人认为,其目的在于强化写作的基础,同时引导考生追求“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写作水平。可是,有人盲目鼓吹发展等极,一味引导考生追求发展等级,这对高三同学有某种程度的误导。我们认为首先应重视发展等级。

    首先,基础等级是50分,发展等级只有10分,孰轻轻重,不言自明。

    其次,基础等级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是否就能拿到发展分?虽然在具体的评分上各省市有所不同,有的省就明确规定,基础等级得不到相当的分数,就不给发展分。

    第三,就多数高中毕业生的写作实际来说,“基础等级”的要求并没有真正达到,或者说写的基础功并没有过关。

    因此,我认为对那些还没有达到基础等级要求的同学来说,首先应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力求在基础等级上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尽可能地去争取发展分。在这一点上,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写作基本功好的,另当别论。

    二.基础等级的要求

    基础等级的要求共有六项,分别说明如下:

    1.符合题意

    这是应试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把尺子。如果不合题意,文章写得再好,也是不行的。一般说来,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是平时练就的,但考试作文的得分未必与平时水平完全一致,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题意的理解。一道作文题往往包括“命意”和“要求”两部分。“命意”部分,或出示材料,或出示标题,或出示话题;“要求“部分提出若干限制条件。写作前,要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要扣住关键词,把握标题或话题或材料的内涵;要用好相关的提示语,划定构思范围,确立中心和写作内容;要在文体.表达.字数方面做到“令行禁止”。

    譬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莱特兄弟完成第一架飞机试飞任务以后,到欧洲去旅行。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主持者请莱特兄弟讲话。莱特兄弟只讲了一句话:“拓我所知,世界上会说话的鸟儿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领会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少说多干“吗?有道理,因为材料中有“只讲了一句话”。但它不是“基本精神”,基本精神在莱特兄弟的话中。鹦鹉“会说话”,但只是“学话”.“人云亦云”而已。所谓“飞不高”,是指不会有大作为。换言之,基本精神是反对“鹦鹉学舌”,而要有创新精神。据此立论,符合题意。其他如“联系实际”.“议论文”,“800字”也要一一落实。

    自从考话题作文以来,不断有人鼓吹“淡化审题”,甚至有人说“想跑题也不容易”。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这是事实,但“淡化审题”之说,却没有根据,也是不太负责的说法。于是要求写“心灵的选择”,有不少人不去按照题意写心灵的冲突,而将题意泛化,只写“选择”,这就不在符合题意。2003年的试题一再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文章,“类似”.“不同”.“相反”都可以写。可是,相当多的考生对“关系”视而不见.或只定“感情亲疏”,或只写“认知”,甚至有另设话题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有“文体自选”的要求,“自选”是为了扬长避短。从评分的角度说,你“自选”了什么文体,就按该文体评分。也就是说你选定何种文体,就要写得“像”——体现出文体的规范。可是,近几年有人鼓吹“淡化文体”“淡化”的结果是“四不像”的文章大量涌现,这样的文章在评分中大受影响。

    “符合文体要求”,就考先来说,你写记叙文,就要写人叙事为主;你写议论文,就要注重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议论,注重说理;你写类叙来议的文章,就要注意叙议的结合。《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首句就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在具体的写作中,就要适当强化“文体感”,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东西。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所谓“真挚”,就是真诚恳切。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无论写人.叙事.描景.还是说理,都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感情虚***的文章,给人的只能是虚***,而不可能动人。有一名考生定《外婆的选择》,写外婆身患癌症,拒绝治疗,其理由有两条:一是外婆一生都爱美,如果化疗.放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后孩子们梦见我,还不吓得半死”;二是子女的经济都不宽裕,“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孩子们作教育费用吧”。看了这样的文章,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潜然泪下,也会对这位外婆肃然起敬。这便是感情真挚的力量,这是那些胡编乱造的文字不可比拟的。

    虽然有的考试题目可以写“故事新编”之类,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写出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是指文章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思想。它惩恶习扬善,表现出对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认识.理想.愿望等,透射出***的光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鼓舞力量。它的底线是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这个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髓。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指文章的材料翔实.具体,能为“中心明确”服务。内容不充实,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没有鲜活.丰满的血肉,写记叙文形象不具体,没有意境,写议论文空喊口号或堆砌事实论据。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算较好的文章。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人叙事或议论,否则就会散乱而不知所云。现在一般考生易犯的毛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的文章没有明显的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自然不可能成为好文章。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评分的又一把重要尺子,在这一点上达不到基本要求,也就是文章内容不合要求,得分只能比较低。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包括“通”和“顺”两个层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手含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对这些同学来说,最应努力的是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顺着一定的思路说需要说的话,不要“东一概头西一棒”。

    “结构完整”,从历年高考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是不存在问题的,除非有的人不能完卷。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全文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确。这是应当注意的。所谓“内在联系”是指各段落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是并列.承接,还是递进?写作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考虑。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首先要写字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漏用.错用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清晰易辨识;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修改要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随意涂沫。

    高考阅卷在赋分方面受阅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尽管我的评分标准在尽量缩小赋分的误差,但书写.卷面毕竟是给阅卷者造成的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客观地说,那些书写.潦草,文面脏乱.难以卒读的文章,“暗中”所失之分远不止“标准”规定的几分。

    对书写文面提出下列建议:

    ①拟一个较详细的写作提纲.避免盲目行文,乱涂乱画;②不会写的字可用意思相同的字替换;③正确使用删除.增补.颠倒.移位.连接等修改符号;④掌握标题.分段以及应用的行款格式;⑤认真使用标点符号,防止“一逗到底”;⑥墨色浓淡,粗细适中。

    三.高考对发展等级的要求

    高考对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深刻.丰富.有文***.有创新这四项。下面分别作说明。

    1.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怎样达到深刻呢?

    (1)透过现象看本质

    纷繁芜杂的事物无不具有各自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有了若干这样的过程,才能达于事物的本质。

    这种深刻不是靠引用一两句话或“灵机一动”所能奏效的。譬如2003年全国卷有一名考生写了一篇《拨开感情的迷雾》的思辨说理的文字。该文在反思感情和认知的关系时,在社会.历史.人生的大背景下,“将人的目光投向更深处”,进行了反复的追问和求索,并且时时观照现实,最后得出结论。“让我们跳出心灵的依托和贪欢,用灵魂和良知去判断。每一次打破感情的樊笼,必将带给我们一片绿树一片春天,每一次对感情的反抗,必将给我们带来一股甘泉一丝甘甜。”这个看法是比较深刻的。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果索因法,是作文立意式分析论证的常用方法。一个矛盾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前因的。分析它,发现它,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主次关系,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性

    这是指文章所透射出来的思想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而有所顿悟。写议论文,能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问题,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充满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写记叙文,取材鲜活,小中见大,微中寓著,充满情感,从而催人感奋,使人联想,在关注周围人事上产生共鸣。这些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讲“深刻”,一般指议论文字而言。使文章深刻,当然不止这三方面,但主要是这三方面。追求深刻,不是用大话.套话所能奏效的。我们应该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方***,运用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发展变化.局部整体等基本的哲学原理去看世界.辨事理:

    2.丰富

    丰富,是就文章的内容而言的,它比“内容充实”的要求更高一层。它对文章内容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文字中提供更精要的东西。

    (1)材料丰富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指文章的人.事.情.理,丰盈饱满,具有多向多

    层面的特点。具体说来,写议论文能旁征博引,揭示诸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论辩力。写记叙文,故事复杂.情节曲折,画面纷呈,线索分明。写人能主次映衬,叙事能跌宕起伏。但不要认为材料丰富,就是罗列事实。材料贵在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目标可视为丰富。

    (2)形象饱满

    形象,就是指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包括人物以及为塑造人物而写的景物等。记叙文中,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可称为形象丰满。朱自清《景影》里的父亲形象,就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不要把丰满误解为“写的多”,主要是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意境深远

    意境,指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情感等。这里所说的意境深远,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有情景;②有形象;③有活动,又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景.形象和人物情态的作品,就有意境。作文时,营造好“情景”,塑造好“形象”,展示发人物的“活动”,使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3.有文***

    “有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有文***”,就是语言美,富有感染力.震慑力.穿透力。文***从哪里来?从生动的用语.灵活的句式.漂亮的修辞等方面来。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在选用词语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的,能调动人感官体验的词语,而少用那些抽象.概括,不疼不痒的词语。句子有长短.整散之别;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异;结构有常式.变式之不同。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句式,不能呆板地运用一.二种句式。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我们学习各种修辞方法,学了就要用。比喻.拟人。可使表达形象生动;对偶.排比,可使语句容量大,有气势,且有整齐美;设问.反问,可引人思考.增强穿透力。等等。

    (3)文句有意蕴

    文句凝炼.含蕴,有丰富的内涵,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营造深邃的意境,可富含

    深刻的哲理,这就叫“有意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有意蕴;“夜正长,路也正长……”这也是有意蕴的。

    请看一名考生写的《放下感情的叶片》的开头:“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殒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与疾病殊死搏斗时,我们才咒写病魔的猖獗;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才会正视社会年的毒瘤……”这是运用整齐的排比句陈述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浓浓的反思的情味,这样的句子可以说是有意蕴的。

    优秀的作文应该让语言“亮”起来,调动尽可能多的语言手段,争取尽可能显著的表达效果,语言就会“亮”起来,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4.有创新

    “有创新”与“深刻”.“丰富”.“有文***”不是并立关系,而是交叉关系。设置“有创新”这一发展等级的评分点,意在培养创新意识。从写作说,就是强调文章的“新”和“个性”色彩。什么是“有创新”呢?

    (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写议论文,观点要新,例证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写记叙文,故事要新,立意要新,而不能因循守常。新的见解,新的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而不能照搬照套。当着成千上万的考生都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时,有考生想到将普通人的记忆移植给爱因斯坦,这一思考的角度就很“新”;当着成千上万的人从正面或反面说感情对认知的影响时,有考生有理有据地论说“认知不应受感情的左右”。这样的见解未尝不“新”。

    (2)构思新巧

    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巧,就会各领***。同是《咏梅》,***与陆游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其趣;同是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蓉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但以下几点要注意:①要刻意开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②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③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缭绕的结尾;④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

    (3)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推理,也只有抛弃人云亦云,才会有“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

    (4)有个性特征

    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承认个性.张扬个性,是一种人本的回归。要写出有个性特征的文章,依据我个人数十年教学和写作的经验,似乎可以归结为一句:这就是用自己的言语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抛开这一点,很难有个性特征可言。

    四.怎样对待发展等级

    1.积极追求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是追求,应试作文尤其如此。对于发展等级,每名考生,不论原来水平高低,都应该追求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不应放弃。

    2.有所侧重

    发展等级的四个方面的要求都能达到,固然很好,但就多数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从某一.二个方面去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评分的角度来说,即使给10分的作文,也不是四个方面都特别好的。

    1、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的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在记的方面出了问题。但是,只靠记,也是难以及格!因为化学毕竟是理科,有些知识如果理解了,是没有必要刻意地死记硬背的。有些知识如果不理解,简直没法记住。就算你记下来了,稍微给你变一变,换换数据,你还是不会。

    2、找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平时重点复习和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考化学了,今天你还想再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不本本即可。正所谓:“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是要复习平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地方,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才是!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与“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写一遍,节约时间,多做一些其它的题。

    4、及时总结。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总结,其实你明白了就很简单,比如氧气这一节,我们可以大致按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室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后,每个气体都按这个模式。这样,每天都总结,记忆的效果就好。知识点就记得牢固。

    要养成好的做题习惯

    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等大道理,而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差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有一个地方弄不懂,就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差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时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差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的条件进行转化。如:以物质的质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转化成物质的质量,然后再找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差生”都没有掌握。

    在课堂上要多表现

    教师说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同样,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成绩的最好方法。这一招不只是对“差生”有益,几乎对所有学生有益,“差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是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你马上让他说一说解题思路,说一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他可能立马就说不完全。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差生”的“一错再错”现象。“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个人说题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的更有条理,看谁说的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差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来,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差生”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这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就题目回答问题,老师当场引导他把题目中最关键的部分回答出来,把一个题目分解成多个小问题,让他一一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评判(这样对已经会了的同学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裁判,即使会了也会有兴趣听下去的)。如:题目中要求计算的是物质的量浓度,就启发他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再问题中关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叙述,然后再逐步引导他说出来。这样做可能会多浪费一些课堂时间,但是换来的是“差生”的勇气和走出自卑的喜悦,还是值得的。全国特级教师、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成功,恐怕有一半是得益于此,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说题”这个名词,但他的确是做了类似的工作。在“差生”的转化上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一句话知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须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时我想到了***成功者的窃喜。其实会***也是一种能力---姑且称之为“***能力”,***为正人君子所不耻,但推敲一下***的手法也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些启示:估计考试要考这一点而又不会,抄下来,带入考场,如果有,则抄……。而我们的“差生”呢?他甚至不知道某一些知识点是必考的,会不会也不清楚,你问哪里不会?他随口答到“都不会!”这是典型的逃避现实的回答----越自卑越封闭,越封闭越落后,越落后越自卑,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这时教师要耐心地,特别要和蔼可亲地启发学生怎样把不会的记下来,记在“小本本”上。“都不会”的也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先挑常用的记。这时,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把“记”定位在“***”上,就好比明天要考这一点,你把它弄清楚了,记下来,以备考试前复习一下。这里要强调一点:是“记”下来而不是“抄”。有同学说:“我好多都不会”,于是把课本上的、资料上的相关知识从头到尾抄了很多,其实还不如去复印一份更好!这里所说的“记”,可以分为两类六种:

    第一类是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辅导材料时遇到的,包括四种情况:

    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这一点因人而异。同一节内容,因为认知水平不同,需要记的内容就不同,但是大多人符合“英雄所见略同”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认识与出题人的认识是相同的,即学生认为重要的(学生的认识往往从老师那里来的),就是考试要考的。因为考试考的是重点,并且不回避常见题和做过的题。这正是有些人***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可耻的,我们不屑为之,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提取一种“***学习法 ”还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者明知不会,却不学,想不劳而获得高分,为考试纪律不容;“***学习法”要求我们找到不会的,记下来请教别人,把它学会。考试前再看一眼,不是***却与***者有异曲同工之效。

    ②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有时,我们一直对某一问题比较模糊,相关的题目总是理不清思路。直到有一天看到或听到关于这一方面的某一句论述后,感到豁然开朗,不由得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啊!”这时,一这要及时将这一句话和相关问题记下来,这是学习产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机。就好象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的灵感一样,当灵感闪现的时候,一定要它捕捉到,迅速记下来。若不抓紧记下来,则顿悟到的知识会很快与你擦肩而过。白白错过了一次提高成绩的大好机会。下一次的这种顿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这就好比玩游戏时,飘来一个“***”,吃下去以后,火力猛增,才能顺利闯过这一关。若让“***” 飘走,可能无论如何这一关也闯不过去。有时老师就某个问题的讲角解打了个比喻,可能就是你闯关的“***”,一定要及时记在“小本本”上。

    ③记下规律性知识。如: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这是各类考试的热点。

    ④记下特殊的知识。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容易忘。如:氟与水反应、氢氟酸的性质、非金属之间的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等等。一定要特别注意。

    第二类是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两种情况:

    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第一次做错了的题,后来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虽然不是相同的题,但是题型一样,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也一样。这是最致命的错误。这些题目可能分散在好章里,复习时一定要把它们挑出来,记在“小本本”上的一个地方。这些题目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考察某个知识点的。把这些题目集中起来,就是对这一知识点的最全面的复习。如果不记下来,今天碰到一个,明天又碰到一个,不清楚。这样就会造成一个***象,即:自己很多题都不会做,逐渐自信心就没有了,学习便开始退步。集中起来一对比,你会发现,错了这么多题,原因却只有一个,“一错再错”现象是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错过的题,相当于考试前有人给你提个醒。但是,如果平时做题和复习没有把这些题记下来,考试前也就没有什么可提醒的。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错,也不知道。这就是“差生”这所以差的最根本的原因。学的不明不白,考试稀里糊涂。成绩当然就不理想。当然这时的记,可以***取另外的形式:不抄题,记题目的所在。原来曾经流行过“错题集”,要求把错了的题 目全抄下来。实际上,典型的“错题集”只适用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于“差生”来说,很难做好。因为需要抄在错题目上的题目太多了。这时可以不抄题,只记下题目在哪里,相关的答案在哪里就可以了。如:课本P38-6表示:课本上38页的第六题自己做错了。

    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是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我们的“差生”也问了,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了,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道题或干其它事了。几天后考试又遇到了这样的题 ,下笔写和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了。若是问壶之后,马上写下来,发现问题继续问,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个“写下来”却道出了与“差生”的丁点区别,天壤之别!

    以上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每一外都在教学中实践过。结果证明,“差生”之所以差,“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与优。“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是无法。“差生”是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清的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差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这大概也是老师最快慰的事情。

    一些建议

    1、对学习问题保持一种积极的和进取的态度。

    2、迅速地开始学习。

    3、一旦开始学习就要认真地干。要将机械记忆含量大的学习材料分成容易掌握的几个部分,对这些短材料进行经常地学习,以求牢固掌握。

    4、带着学习和记忆的意图进行学习。

    5、建立学习的分目标,把这些目标牢固记在心里。

    6、使学习越有意义越好

    7、想象新学习的概念、术语的意义。

    8、把新知识和学过的知识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做新作业之前,迅速在复习前一课并把下一课的主题浏览一遍。

    9、在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学习之前,对新作业做一次迅速初步的概观。

    10、尽力探索新作业的一般模式、全面结构和重要规律。

    11、尽力编写所学内容的提纲,并使用提纲。

    12、自行举出关于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具体丰富的实例。

    13、强调学习的理由和学习的用途(为何目的而学习这些知识)。

    14、当需要复习时,把复习分几次进行。

    15、一次复习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充分利用“准备动作期”,但也不要太长,以避免发生疲劳。

    16、紧张学习之后,在转向学习新材料之前给予一段休息时间。

    17、第一天预习,第二天精习,第三天复习,这种方式大大优于在一天中三者连续并举。

    18、注意获取关于学习进步情况的信息。

    19、养成内心复习的习惯,学完一段或一节后立即复习它。

    20、自己写提纲。方法是:在预习时成为自己的考察人,并自行确定已经学到了什么,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哪些东西。

    21、听课时注意自己是否理解掌握,是否与教师、教材思路一致,提高“元认识能力(类似反馈能力)”,及时发现自己思想方法的不足之处,并调适之。

    22、只要可能,就要按一种活动(技能技巧)学会后使用方式来学习这种活动(技能技巧)。

    23、对特别重要的内容的学习要超过当时就能回忆起来的学习量(过度学习)。

    24、不要单独依靠复习来学习,复习需要一定的目的,“温故而知新”。特别是理解性的概念、方法、规律的学习,要力求在第一次学习中就掌握其意义度充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