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生死穷达不易其操出自苏轼何篇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3 0
  1. 求关于庄子的名言及句子解释
  2. 《庄子》的名言
  3. 毁誉是什么意思
  4. 李后主李煜的生平迹遇!
  5. 庄子:人生的四大困境如何破?你要学会忘记,才能超越

鲁哀公被迷住了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鲁哀公是鲁国的诸侯,问孔子说:卫国有个有名的坏蛋,名字叫做哀骀它。哀骀是可悲的意思,反正难看得要命。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生死穷达不易其操出自苏轼何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人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

但是男人一旦跟他认识,就舍不得离开,女的一看到他,嘿,就回家跟父母吵,如果把我嫁人,我情愿给这个人当小老婆。这样的女人,有几十个。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但是这个人从来没有做过宣传,他只不过对人都很好,人家对他也很好。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这个人不是领袖人物,没有下个赦免人活的权力,又没有钱,没有办法使人吃得饱,生活安乐。他的面貌形态,又难看极了,大家看到他都觉得可怕,真奇怪了,你说他那么难看吗!一见到他的时候,就舍不得离开他,他也没有做宣传啊!我们有的学问,他也有,他的知名度仅限于四境之内。不论男女都愿意跟随他,我想这个人啊,一定有特别的地方,超越一般常人。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鲁哀公说他想办法把哀骀它请来了,果然丑陋得不得了,可是呢,那么难看的人,才住了一个月,就使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住了一年,连我都迷信了他。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

我心里头都没有主宰了,我要让位给他,把整个鲁国让给他;当我告诉他,请他当鲁国的诸侯时,他闷声不响,后来他讲了一句话,不可以,我没有资格当……“寡人丑乎”,连我请他当国王,他都不要,我觉得很丢脸!最后,我勉强把国家***交给了他。他不到几天,就偷偷地溜掉了,离开了我,根本不要当国王。

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他离开我之后,我心里就像掉了一块东西一样,非常不安,心里难过极了。自从他走后,我没有快乐过一天;虽然当诸侯,富有国家,但是我不快乐。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人?

吸引人的是什么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孔子说:我曾经到过楚国,看到小猪吃老母猪的奶。当时这个老母猪已经死了,小猪围着老母猪一转,看到这个老母猪与平常不同,眼睛也不张开,死了的样子,“皆弃之而走”,小猪哇……统统都跑掉了。“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小猪为什么跑掉?因为看到妈妈的样子变了,是死的样子,不像原来那个妈妈,而跟自己不一样,不同类,觉得不对劲,就统统跑了。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

猪也好人也好,他们爱自己的父母,并不是爱父母的形骸,而是使之成为形骸的,也就是形体后面的那个东西,你所爱的,不是外形,而是外形里头的那个才德。

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

因打仗而死的军人,送葬的时候,不用军人的服装,一个断了脚的残废人,或者五个脚趾头切掉的人,脚都没有了,所以不会爱鞋子了。“皆无其本矣”,因为无本,没有了主体,所以勋章鞋子都没有意义了。这是古代的文化。

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

做天子嫔妃的,不剪指甲,***耳眼;古人夫妇之道,已经结过婚,就不能够再结婚,因为不完美了。

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

为了保全完整的形体尚且如此,何况德性完备的人呢!就是说,一切求完全美好。不但求内心的美好,外形也要全好。如果内在的道德不美的话,外形再美,也是丑陋;如果内在的道德充沛了,外形虽然丑陋,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这是孔子答复鲁哀公的话,认为哀骀它这个人,是全德之人,道德真正修养到了家的,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

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骀它这个人,用不着讲话,而是无言之教,人们自然就受他的影响;“无功而亲”,他用不着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自然会使人感到可以信任,可以亲近。“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所以他能使人情愿把国家交给他,人家还怕他不愿意接受呢。这一个人“是必才全”,一定是才能、学问统统具备的全才。但是才与德虽然都全,“而德不形者也”,他的道德内涵始终不外露,所以更美。

哀公曰:何谓才全。

怎么样才叫做“才全”呢?

再说修养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孔子这几句话都是相对的,“死生”相对;“存亡”就是得失,成功与失败;“穷达”, “穷”就倒楣,没有钱当然属于倒楣啦!“达”就是通达,样样得意;“贫富”,有财富与贫穷;“贤与不肖”,好人与坏人;“毁誉”骂你的,恭维你的;“饥渴寒暑”等等一切,这些外界的影响都属于世事之变;这些变化的现象,也都是人生境界会遭遇到的!这些就叫做人世,是自己生命中的一股力量。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日夜交替变化摆在我们前面,但是我们找不到生命力量及宇宙万有变化开始的起点。没办法参透这个最初的动能是怎么来的!

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我们一般人,被时间空间所限制,自己心里永远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自在,始终被外在的环境障碍住了,因此达不到“滑和”的境界,也就达不到一个祥和、安适的境界,不能升华到心灵最高解脱的境界。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使一个人的修养,到达了随时随地都在和平愉悦的境界,心中没有烦恼,没有悲忧痛苦,就能“和豫通”,流通和豫之气,与天地相通,入于灵府的境界。“而不失于兑”,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心境在愉悦的状态。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一个能够成道的人,能够升华的人,或者要在这个世界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要具备两个东西,就是全才与全德。全才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全德就更难;有才无德也不行,有德无才也不可以。有德无才可以修道,但不能入世;有才无德入世很危险,不但危险了自己,也危险了世界,所以要才德两全才能入世。

一个人昼夜心里没有杂念,同万物相往来,身心永远是春天,接天地之灵气,天人相交,和宇宙的生命,互相交接在一起,随时生生不已,是才全之人。

何谓德不形?

怎样叫有道德而不形之于外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 平者,水停之盛也”,这个水真正平了,就不流了,所以叫做水平,达到此心定下来,像止水一样,不流动了,就是道德的修养方法,此心如水,不流了,杂念妄想都没有了;喜怒哀乐的水不流了,但又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了喜怒哀乐,但是它止水澄波,不流。“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内在的心境,永远保持这个境界,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此***平不流。

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

道德的修养,到达这个“成和”的境界,才真正成就了和平,心境的平和。所以,内在有这种道德的修养,“物不能离”,不管外界万物如何扰乱你,你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凝定、祥和的境界。

用师则王 用友则霸 用徒则亡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 。

鲁哀公遇到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就对他说:“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我当国王的时候“执民之纪而忧其死”,想有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就怕老百姓得不到好的生活,忧国、忧民、忧天下,我做国王是这个心思。“吾自以为至通矣”,我自以为自己是个好国王。

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

我现在听了你老师孔子这一番话,才晓得还不止这样,而是要懂得人生的价值。“闻至人之言”,得道的人为至人。

鲁哀公说他听了至人的话,自己南面而王,忧心天下,只是一个空洞的理想,“恐吾无其实”。虽然也有忧国忧民等心思,但也只是“轻用吾身,而亡吾国”。最怕不爱惜自己真正的生命,而对社会国家没有贡献。如果这样下去,对国家并不好。鲁哀公因孔子一番话而懂得深一层的道理,知道 得道的人不在于外形。这一段故事鲁哀公自己做了结论,就是得道的人,不在于外形的威德庄严;所谓真正的庄严,是在于内心的充实。

鲁哀公的结论,“吾与孔丘,非君臣也”,他与孔子,不是国王与臣下,而是“德友而已矣”。

求关于庄子的名言及句子解释

李煜(937年8月15日―***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人物评价

李煜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

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

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历史评价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扩展资料:

李煜文学成就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书画艺术

李煜不仅擅长诗词,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八种技艺。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

百度百科--李煜

《庄子》的名言

庄子名言.从此中感悟道之高深。

名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人心险于山川”–––

“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

“古之***,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毁誉是什么意思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这争美。”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吃饭不耽于滋味),其息(呼吸)深深”

“古之***,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休息)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叫做坐忘)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

“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

“多男子(男孩)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长寿)则多辱”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

“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治世的最高境界是,不崇尚贤才,不重用能人。君上如树枝无心于上,百姓如野鹿无拘无束)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

“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单纯),民有其亲(亲人)死不哭”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不思虑,不预谋”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也”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苏轼区分匹夫之勇与大勇,庄周区分烈士之勇与圣人之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竭)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

“圣人法天贵真(以自然为法则,重视本真天性),不拘于俗(不拘滞于世俗)”

李后主李煜的生平迹遇!

毁誉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毁损与赞誉。

1、《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2、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请问锦衣绣裳,不陈於暗室,何必顾众,而动以毁誉为欢戚也?”

3、晋·葛洪《抱朴子·自叙》:“而洪之为人,信心而行,毁誉皆置於不闻。”

4、宋·王安石《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5、《京本通俗***·拗相公》:“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6、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外臣毁誉不一,俱着各自据实奏闻。”

庄子:人生的四大困境如何破?你要学会忘记,才能超越

李煜(937年-***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 (因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时,已向后周皇帝柴荣称臣,去了帝号),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为千古流传。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2],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3],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就近学习处理政事。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4]。李煜笃信佛教,“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5]在宫内和国内大兴宗教,甚至在军国大事上都以佛事为凭,自己每日穿袈裟诵佛经。直到宋军临城下,李煜还在净居寺听和尚念经。 ***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5年,曹彬攻克金陵,南唐灭亡。李煜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6年,宋太祖暴死,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封陇国公。尝与金陵旧宫人书写:“此中日夕,以泪珠洗面”。宋人笔记上说赵光义多次小周后[6]。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7],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 词 李煜词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后期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评价 宋太祖征服南唐统一中国后感叹:“李煜若以作诗词工夫治国家,岂为吾所俘也!”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8]。“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9]。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不但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也为豪放派打下基础,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后代念及李煜的诗词中有一句相当出名:“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家庭 皇后 大周后周氏(小字娥皇) 小周后 子女 清源郡公 李仲寓 岐怀献王 李仲宣

在人生价值论上,庄子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儒家强调人生是舞台,我们都要化最好的妆容,卖力地唱念做打, 他人,满足自己。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立德立言立功而“三不朽”,就是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

墨家则认为人生如战场,自力者强,自卑者死。唯有于人生的战场上勇猛拼杀,苦了自己快乐别人而利天下,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

儒家和墨家都认为人生唯有奋斗一途。而道家则提倡清静无为的价值观,主张人应该如水一样,善于示弱、居下,善于藏锋隐锐,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无论是理性主义的儒家,还是理想主义的墨家,甚至自然主义的老子,对人生总是抱有希望的。而庄子则是彻底陷入了对人生的绝望之中。人生的意义——儒家的舞台墨家的战场,老子的上善若水,到了庄子这里,完全成了生存的困境。在庄子看来,人生如困境如牢笼,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倒悬之苦。

在庄子的人生观中,我们要无可奈何地面临四大困境。

第一是自然的困境。人生于自然而归于自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受到物的限制,没有物就没有生命,时间与空间是生命存在的载体与依托。而物与精神的自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身体的“有所待”,是通向逍遥之境的最大障碍。大鹏扶摇九万里,瞬间由北海飞向南海,激起的波涛直上云天,但没有风,大鹏鸟无法飞翔;列子飘飘欲仙悠然自得于云间漫步,但十五天天他就得下来,没有风他无法悠然。大鹏与列子的困境,乃是有所待,没有风的支撑,它将寸步难行。而人也是如此,身体需要物的支撑,没有物就没有身体,身体将永远为物所限,无法达到无所待的境界,这就是人的自然的困境。

第二是人的 社会 困境。人无法摆脱物,更无法摆脱 社会 ,摆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人生就是一个悲剧的存在。庄子说: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便要不失其真性以尽天年。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他们的行动全都像快马奔驰,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

庄子说,人一出生注定劳累一辈子,一生都在与外界事物进行无休无止的斗争,无休无止的摩擦倾轧,陷入了茫然无措的纷争之中,既看不到人生的意义,也得不到人生的价值。人类被 社会 的大潮裹挟着不知西东,这就是人的 社会 困境。

第三,是命运的困境。庄子说,“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意思是说,事物在未形成之前就已经天然地形成了分野,后天的努力永远无法改变这种区别,任何努力都将无济于事,只有安时顺命才能全身保性。庄子还认为,“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我们无处可逃。

第四种是自我困境,人生痛苦的根源其实还是自身的欲望。对此庄子有深刻的阐述,他说为名而死的尧舜禹,为财货而死的盗跖,其实都死于自身的欲望。而泛滥的欲望让物成为人的主人,而人成为物的奴隶,成为名利财货的殉葬品。庄子说: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庄子指出,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不因外物而错乱本性的,小人为了追求利益而牺牲自己,士人为了追求名声而牺牲自己,大夫为了维护家室而牺牲自己,圣人为了治理天下而牺牲自己,这四种人,事业虽不相同,名声虽不一样,但从损伤本性、自己这一点上看,却是相同的。

可见,无论是尧舜禹的圣王,还是横行天下的盗贼,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绕不开欲望的尘网这就是人的自我困境。

自然、 社会 、命运与自我的困境交织,人生何其悲伤!人生何得逍遥?

庄子给我们的答案是齐物,就是将一切善恶美丑是非,将一切富贵荣华贫贱失意看成一样。如此,无对立之心,则无是非;无彼此之心,则无成见;无成败之心,则无痛苦,让“哀乐不入于心”,让人心如明镜若静水,鉴照自我返回本真,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与万物一体。如此可以“无所待”,“无所待”则可以逍遥。

针对具体的人生困境,在齐物的原则之下,庄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

如何破解自然困境呢?身体是无法实现无所待的,但精神可以实现。心灵可以忘记一切物质,当你一无所求的时候,也许物对你而言已经不再是唯一了。因此,我们的精神可以泛若不系之舟,在万物之间遨游,这是超越物的唯一途径。

如何破解 社会 困境呢?庄子提出了“不谴是非”的处世方法。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往往来自于价值标准的不同,而在不同的价值标准之下,事物就没有了真正的标准。人总是以己为是,以别人为非,这就是 社会 纷争祸乱的根源。若能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执念,同是非、同彼此,不谴是非和光同尘,则也可以逍遥了,这是超越是非的艺术。

如何破解命运困境呢?针对命运困境,庄子提出了安时处顺的原则,命运让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一切随命运的安排,不将不迎,不喜不忧,如此可以逍遥了。

恰如一叶浮萍始终在漩涡中打转,人生不可能逍遥,若能如柳絮如飞蓬离开人生的漩涡,超越一切羁绊心灵的藩篱,才能自由的遨游于无垠的旷野,才会达到逍遥的境界。因此,超越的心态很重要

庄子破解人的困境的哲学方法叫齐物论,其实也可以叫做从超越论,超越是非,超越纷争,超越物欲,顺应命运。

总而言之,逍遥就必须跳出樊笼跳出尘网,用超越的意识、超越的姿态,面对人生的四大困境,这就是庄子的超越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