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绿肥红瘦知否知否主题曲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3 0
  1. 种植什么能肥土?
  2. 绿肥病害是什么?
  3. 绿肥是如何起源并发展的?
  4. 绿肥是什么意思
  5. 植物的绿肥有哪些作用?
  6. 如何制出绿肥
  7. 如何种植绿肥和利用绿肥
  8. 绿肥有哪几种类型?

一是增加肥料来源,提高土壤有机质。种地单靠施化肥不仅成本高,而且也会使土壤性质变坏,因此必须增施有机肥料。绿肥是一项来源多,数量大,质量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利用闲散荒地种植绿肥,来增加有机肥料来源。

二是改良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种植绿肥作物可增加较多的有机质,增强土壤通气、透水和保肥、保水能力,加速土壤的熟化,坡地和沙荒地种植绿肥还可能保持水,防风固沙。盐碱地种植绿肥可减少水分蒸发、防止返盐,减轻盐碱危害。

河北省主要绿肥作物有田箐、紫穗槐、草木樨、沙打旺等。

绿肥,绿肥红瘦知否知否主题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种植什么能肥土?

绿肥:凡以植物的绿色部分耕翻入土壤当作肥料的均称绿肥。作为肥料而栽培的作物叫绿肥作物。种植使用绿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并防治土壤污染。在幼龄果园或树冠尚未郁闭的行间,可以间作种植绿肥作物,并在适当时期将其翻压或与畜禽粪便一起堆沤,用作果树的肥料。

绿肥病害是什么?

种植什么能肥土,在目前的耕作条件下,最好的选择就是绿肥类作物,绿肥是比较好的土壤改良植物,对于因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不足和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的田块,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下面我就详细来介绍下绿肥。

一、什么是绿肥作物

绿肥就是讲作物种植于田间空地,生长一段时间后将其新鲜的植株,翻耕入土壤中作为肥料,用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均可称为绿肥作物。

二、适合做绿肥的植物

一般来说,几乎任何一种能够生长良好的植物都可以来当做绿肥种植,但是在实际的种植中,选择的限制却很大,因为是否适合当做绿肥还要受到当地的气候环境、季节、土壤、其利用价值、生长速度及生长量,种植的目的、与杂草的竞争力、翻入土壤的难易程度等众多因素有关。

理想的绿肥作物应容易发芽、生长快,在短时间内即能产生大量的多汁根部与地上部、生长的习性能在其生长至一定的程度后覆盖整个地面。常用做绿肥作物的归类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

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菜豆、蚕豆、笤子、紫云英、苜蓿类作物等。非豆科植物:如小麦、荞麦、燕麦、大麦、油菜等。

三、绿肥作物的主要作用

堆肥作物对土壤具有以下作用: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将绿肥翻入土壤后 ,绿肥会很快释放出生长时所吸收的养分,尤其是氮肥,有研究表明,基本在两个月内,就会释放出绿肥生长时所吸收的大部分养分。另外,微肥还可以将土壤中原本被固定的中微量元素吸收后,变为螯合态,重新变为有效养分。

2、增加土壤有机质

由于绿肥是植物在还没有成熟时就翻耕施入土壤,因此,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很快,虽然对大幅度提升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有限,但完全可以满足下茬作物对有机物的需求,尤其是沙质土壤中有机质来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绿肥的种植。

3、固氮作用

绿肥作物一般具有固氮作用,受种植品种和时间的不同,固氮量大约在4~15千克/亩。而且其从土壤中吸收或固定的氮,在生长的中前期基本就可以完成。

4、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由于绿肥在种植后,能够减缓土壤中水分的流失,还能够防止因雨水冲洗和淋溶而造成养分流失。同时还能够减缓雨水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

5、提高后茬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

根系深的绿肥作物可以穿透耕作层,能够将非耕作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运转至耕作层;第二个作用就是绿肥的根系还可以为后茬作物的根系提供有机营养物质;第三个作用是根系深的绿肥可以打通土壤板结。这都提高了后茬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

四、绿肥作物的应用方式

1、与主作物进行间作

最为常见的是在果园中间作绿肥作物,在不影响果树的生长以及田间农事操作为原则。所栽培的绿肥多以一年生的覆盖绿肥为主,特别是酸性的红壤土,可以间作绿肥进行土壤改良,如间作羽扇豆。

2、与主作物进行轮作

按照我国目前的耕作制度,与主作物进行轮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

(1)夏季短期休耕轮作绿肥

指的是冬春茬或春茬作物收获后,由于正值盛夏时期,天气炎热和雨水多,此时土地有2~3个月处于休耕时期,可在这一时期短期种植一年生夏季绿肥作物来提升土壤肥力,如果是水田,可***取不整地的方式进行种植绿肥。

(2)冬、春季短期休耕轮作绿肥

指的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可利用冬季或春季短期休耕期进行轮作一年生冬春季绿肥作物,以此来提升土壤肥力。

(3)主茬进行轮作绿肥

主要针对土壤恶化严重的田块,可在上茬作物收获后,下茬以绿肥来替代的方式来提高土壤肥力的耕作方式。

由于绿肥栽培的管理十分粗放,如果能够利用土壤休耕适地、适时进行绿肥种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农民朋友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绿肥是如何起源并发展的?

green manure diseases

肖庆璞

绿肥是中国粮棉作物的重要有机肥源,品种较多,不同种绿肥因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同病害的发生。

种类

绿肥病害按寄主种类分为紫云英病害、苕子病害、金花菜病害、草木樨病害、满江红病害、柽麻病害、田菁病害等。

紫云英病害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是越年生稻田主要绿肥作物。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建国后播种面积达670多万公顷。日本20世纪50年代报道:真菌病害5种,细菌和病毒病害各一种。60年代以来,经江苏、浙江、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江西诸省、自治区调查,共发现真菌病害10种,病毒和线虫病害各一种,但大多未鉴定出种名。为害紫云英较为严重的病害有:斑点病、菌核病、结瘿病等。

斑点病

又称轮斑病,病原物为Stemphylium astragali Yoshii,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叶片,初呈深褐色小点,扩大成小型近圆形有轮纹具紫褐色边缘,界限明晰的病斑,一叶上有数个至数十个并愈合成大斑而致大量落叶。病斑中心生灰黑色霉层的分生孢子丛,分生孢子黄褐色、卵形或球形,具纵横分隔,表面有细刺。发病与土质肥力有关,砂质土肥力低、长势差的发病重。

菌核病

病原物为(Sclerotinia ciborioides(Hoffm.)Noack=S.trifoliorum Erikson在紫云英种植区苗期或成株期均可为害,常致田间整株萎蔫腐烂而死。茎基部开始受害,初观暗红色水渍状软腐病斑,经向上向四周扩展后,形成湿腐倒伏凹塘,在死株及地表的白色菌丝层上,生成许多大小形状不一、表面粗糙、白色、褐色到黑色的菌核。菌核可在春秋二季产生子囊盘及子囊孢子传播为害。病菌借菌核混入***或坠落土中越冬,旱地生存时间长,但不耐水淹。入春多阴雨,播种过密田块,发病都重。

结瘿病

又名冠瘤病,病原物为Urophlyctis tri-folii(Pass.)Magn.分布于浙、赣、两广等地,植株冠部、茎及叶片受害形成圆形瘿瘤,使其萎黄而死。病菌以瘤中膨大细胞内的休眠孢子萌生游动孢子囊,放出具一根尾鞭毛的游动孢子随地下潜层水而传播。此病多发生于低洼排水不良、易受淹渍的田块。

此外,紫云英叶部的病害有:叶枯病(Helmi-nthosporium sp.)、尾孢属叶斑病(Cercospora spp)、圆斑病(Phyllosticta sp.)、赤褐叶枯病(Brachysporium sp.)、***病〔Erysiphe polygoni(DC.)Sawada、Microsphaera astragali(DC.)Trev.、Oidium sp.〕、锈病〔Uromyces astragali(Opiz)Sacc.=Uromyces punctatus Schroet.〕、黑斑病(Polythrincium trifolii Kunze)、及Tuberculina nomuraina Sacc.等。日本报导的还有污斑病(Cladosporium astragali Yamamoto et Iwayama)和细菌性黑斑病(Bacterium astragali Takimooto)。全株害有簇生病和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

苕子病害

苕子又名野豌豆。是冬绿肥中耐寒性最强的,农家种兰花苕子在中国的西南、华南栽培历史久远。本世纪40年代自美国引入光叶苕子和毛叶苕子,60年代再引入前苏联、罗马尼亚等地的毛苕,广泛种植于黄河、淮河及海河等寒冷多碱地带。根据广西和江苏的调查有真菌病13种,病毒及线虫病各1种。

叶斑病

病原物Ovularia schwarziana Magnus为苕子留种田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发病后引起新老叶片大量脱落,影响结荚及籽粒饱满。初期先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扩大成近圆形边缘不清的暗褐色病斑,四周褪绿变黄,并在叶背生出白色霉层。分生孢子梗成丛自叶背伸出,单根、顶端曲屈,着生圆形、无色、单细胞的分生孢子1枚。苕子叶部病害的发生与种植密度关系密切,进入后期,主茎分枝多,重叠郁闭,招致病害严重。

褐斑病

病原物 Ascochyta viciae Lib.或Ascochyta pisi Lib.为留种田中后期病害。发生于花梗和荚果上,严重时导致不结荚或籽实秕细,丧失发芽力。染病荚果初生黄白色小点,四围紫色,扩大后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破坏整个荚果。茎秆病斑灰白色,四周褐色。分生孢子器黑色、圆形至扁圆形、有孔口,埋生于寄主表皮下,部份外露,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双细胞,分隔处稍缢缩。

茎枯病

病原物330287 truncatum(Schw.)Andrus et Moore=C.viciae Dearn.et Overh.多发生于低洼潮湿田块。病菌破坏茎基组织,引起上部凋枯,病斑主要发生于茎基部距地面3~4厘米处,椭圆形、茶褐色,稍凹陷。病部以上叶片发黄,生长明显受阻,当病斑环绕茎周,茎全部被毁,仅留下纤维组织。凹陷斑上有黑色分生孢子盘,杂有褐色刚毛。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单细胞。残留土内的病组织或***内外带菌是病害初侵染源,在苕子生长中后期,茎蔓密茂、环境潮湿,有利于孢子发芽侵染。

其他次要的或局部地区严重的病害尚有轮纹斑病(Botrytis sp.)、**叶枯病(Alternaria sp.)、灰色叶枯病(Phyllosticta sp.)、轮斑病(Stemphylium sp.)、锈病(Uromyces spp.)、白霉病(Cladosporium sp.)、黑点病(Macrosporium sp.)、霜霉病(Peronospora viciae de Bary)、菌核病(Sclerotinia frifoliorum Erikson)、***病(Oidium sp.)以及病毒性簇生病和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

金花菜病害

以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ifolii Bain et Essary)最严重,是江苏,浙江等南方种植地区常见病害。流行时,可致植株大量枯死,威胁留种,苗期被害,茎缢缩干瘪,初变黑色,再转为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伸长期被害,茎基部及茎蔓生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稍凹陷,上生黑褐色小颗粒。叶片病斑近圆形黑褐色,严重时,茎叶黄萎,整丛枯败。分生孢子盘生于凹处表皮下,成熟后破皮而出,有刚毛杂于分生孢子梗间,梗短不分枝,顶端着生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病菌在病残体上及***内外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土壤贫瘠、排水差,易积水或施肥不足的田块,加上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

草木樨病害

草木樨是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内蒙古及南方一些省份广泛种植的一种绿牧兼用作物,播植面积仅次于紫云英。国内栽培较多的是白花草木樨,其次是黄花草木樨。二者分别起源于亚洲西部和欧洲,故国外对其病害研究颇多。已记载有真菌病害55种,细菌病害1种、病毒病害12种及线虫病害13种。据国内调查,发现真菌病8种,细菌和病毒各1种。

***病

病原物 Erysiphe polygoni DC.,E.cichoracearum DC.,E.trifolii Grev.,E.pisi DC.,Oidium sp遍布草木樨种植区,尤以干旱地区为盛,造成大量落叶,影响鲜草产量与品质。本病以白色粉状病斑扩展相连覆盖整个叶面,于盛花期达发病高峰。病斑渐变褐色,大多有无数小黑点(病菌闭囊壳)出现,叶随即枯死。病原菌有多种,其中以蓼***菌为主,闭囊壳近球形,黑褐色,内含数量较少、形状较小的子囊和子囊孢子,夏季潮湿,冬春长期干旱都易促成病害流行。

锈病

病原物 Uromyces baeumlerianus Bub.为草木樨种植区分布最广病害之一。叶片受害后多枯败而死。病菌以铁锈色夏孢子堆突破叶表皮,散出粉末状黄褐色夏孢子进行传播。夏孢子球形、单细胞,孢壁有细刺。冬孢子堆生于叶背,深褐色。冬孢子褐色单胞近球形,上有小瘤,可越冬,行转主寄生,但锈子器阶段尚未发现,在南方夏孢子也可越冬,春季直接侵染为害。

根腐病

病因复杂,是草木樨越冬和返青时最要紧的病害,在山西曾发生大面积毁灭性死亡。病斑褐色,最初起于根颈部,有时外观无症而根茎内组织变褐,终至腐烂而死。发病虽与冻害、涝害有关,但侵染害是重要根源,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镰孢中的燕麦镰孢(Fusarium ***enaceum Corda ex Fr.Sacc.)和茄类镰孢(F.solani(Mart.)Sacc.)占一半以上。前者主要产生大型分生孢子,狭长弯曲,多具5个分隔,后者多为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或双胞。病菌在病残体和带菌***上越冬,虫伤、冻伤、土干、耕作机具、灌溉水都有助其传播蔓延。

为害叶部较重要的病害尚有霉斑病(Cercospora d***isii Ell.et EV.及C.meliloti Oud.)、其次是轮纹病(Ascochyta imperfecta Peck及A.maliloti Tru-sova)、叶斑病(Phyllosticta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ifolii Bain et Essary及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Ces.)Wilson〕及霜霉病(Peronospora meliloti Syd.),还有为害茎叶的细菌性茎疫病(Pseudomonas syringae Van Hall)和花叶病(virus)。

满江红病害

主要是霉腐病(Rhizoctonia sp.)在中国南方产萍和育萍地区均有发生,为萍体越夏的毁灭害,在晨间有露水时,症状最典型而清晰,可见萍面有白色菌丝纵横交错组成的丝绒状菌群,此后病萍迅即变黑死亡。该病系一种丝核菌感染引起,以菌丝侵入萍体细胞吸取营养,破坏组织。病菌借带菌土壤和病萍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光照不足、萍层过厚、虫害损伤都能促使病害加重。

柽麻病害

主要是枯萎病(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及F.udum Butler var.crotalariae Padwick)严重影响留种。发病田轻者减产,重至绝收。苗期染病,多为青枯型,病叶淡绿色水浸状、很快萎蔫,顶梢弯垂而青枯。成株期罹病,多为枯萎型,先是主、侧根端出现黄褐色病变,渐及全部或一侧根系,地上部因而变成黄绿色,叶即凋萎脱落,茎基有时产生粉红色霉层,根系腐烂,极易拔起。病菌有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大孢子镰刀型,微弯曲,具2~3分隔,小孢子椭圆形呈串链状着生于短而直无分隔的孢子梗顶端。病菌借***带菌和土中存活越冬、温度适中、湿度较高,有利孢子萌发侵入。早播病害重于晚播、连茬重于生茬、雨水淋洗、冲刷、飞溅均可促成病菌再侵染。

田菁病害

田菁一般病害较少,除菟丝子外,仅在南方种植区有疮痂病发生,病原尚未明确,仅知为害茎、叶及花荚,发病茎秆扭曲,复叶畸形、卷缩、使花荚萎缩脱落,严重影响留种。

病害控制

针对为害留种田为主的病害,首先选用抗病品种,选高燥地块做留种田,播前精选***剔除菌核及带菌杂物,并用药剂拌种或温汤消毒,保证***清洁无病。栽培上强调适时早播或晚播,避过发病高峰期;合理稀植,必要时进行打头摘心,设置支架,以利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沟排水,做好防虫、防冻、防伤工作;顺应干湿气候,适当进行排灌施肥,尤其是磷钾肥,以促进绿肥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药剂保护亦是重要环节,必须及早准备多菌灵、粉锈宁、福美双或百菌清等杀菌剂,及时施治,挽回损失。

参考书目

焦彬、顾荣申、张学上:《中国绿肥》,农业出版社,1986,北京。

绿肥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将野生绿肥称为草粪。栽培绿肥称为苗粪。从晋代开始,我国开始种植栽培绿肥,主要是苕子,见于《广志》记载,这是一种冬绿肥。至南北朝时,又发展了夏绿肥,据《齐民要术》记载,有绿豆、小豆、胡麻等几种,除胡麻而外,都是豆科植物。明清时期,我国的绿肥作物进一步发展,据统计约有24种,其中绿豆、苜蓿、草子(紫云英)等豆科绿肥,又占主要地位。清末,浙江温州地区出现稻田养萍,这是中国绿肥作物的又一***展。

植物的绿肥有哪些作用?

绿肥(green manure)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但要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做到合理施用

id="id6">如何制出绿肥

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绿肥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我国栽培利用绿肥的历史悠久,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绿肥已由原来的大田轮作和直接肥田为主的栽培利用方式,逐步过渡到了绿肥牧草结合、牧草与土壤***的开发利用、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土壤改良和培肥联系起来的多途径发展的种草业。它对改善生态条件和食物结构,促进农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高产、高效、优质都有重大意义。

如何种植绿肥和利用绿肥

步骤如下:

1、将收集回来的绿草,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浮尘和泥土,用剪刀(用刀切也可)剪成2cm大小,然后,取1000克鲜草,浸泡在10千克自来水中即可。

2、浸泡时间为3天,这期间应每天搅拌、两次,使草在水中浸泡均匀,浸出有效成分,然后将草捞出,水既成绿色,这绿色的水便是体绿肥。

3、制造后即可用这绿肥来浇兰,和浇水一样,浇透兰盆即可。可7到10天1次,这期间可不使用其它肥,可以适当、适量的加施叶面肥。

绿肥有哪几种类型?

1、单作绿肥:即在同一耕地上仅种植一种绿肥作物,而不同时种植其他作物。如在开荒地上先种一季或一年绿肥作物,以便增加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利于后作。

 2、间种绿肥:在同一块地上,同一季节内将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相间种植。如在玉米行间种竹豆、黄豆,甘蔗行间种绿豆、豇豆,小麦行间种紫云英等。间种绿肥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做到用地养地,如果是间种豆科绿肥,可以增加主作物的氮素营养,减少杂草和病害。

 3、套种绿肥:在主作物播种前或在收获前在其行间播种绿肥。如在晚稻乳熟期播种紫云英或苕子,麦田套种草木樨等。

 4、有使绿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生长时间,提高绿肥产量。

 5、混种绿肥: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的绿肥作物,例如紫云英与肥田萝卜混播,紫外线云英或苕子与油菜混播等。群众说:“***掺一掺,产量翻一番。”豆科绿肥与非豆科绿肥,蔓生与直立绿肥混种,使互相间能调节养分,蔓生茎可攀缘直立绿肥,使田间通风透光。所以混种产量较高,改良土壤效果较好。

 6、插种或复种绿肥:在作物收获后,利用短暂的空余生长季节种植一次短期绿肥作物,以供下季作物作基肥。一般是选用生长期短、生长迅速的绿肥品种,如绿豆、乌豇豆、柽麻、绿萍等。这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充分利用土地及生长季节,方便管理,多收一委绿肥,解决下季作物的肥料来源。

 7、绿肥作物根部含氮量的多少,因品种不同有很大的差别。据分析,苕子根部含氮量占植株全氮量的4~5%左右,豌豆占2~4%左右,蚕豆约占8%,羽扇豆约占5~15%,红三叶草约占45%。

 8、绿肥的使用:绿肥的施用量:它应视绿肥种类、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的情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而定。一般亩施1000~1500公斤鲜苗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要,施用量过大,可能造成作物后期贪青迟熟。

 9、绿肥的综合利用:豆科绿肥的确良茎叶,大多数可作为家畜良好的饲料,而其中的氮素的1/4被家畜吸收利用,其余3/4的氮素又通过粪尿排出体外,变成很好的厩肥。因此,利用绿肥先喂牲畜,再用粪便肥田,是一举两得的经济有效的利用绿肥的好方法。

我国绿肥***十分丰富,据全国绿肥试验网调查研究,我国绿肥***有10科42属60多种,共1000多个品种,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的有500多个品种。常用的冬季绿肥有紫云英、巷子、箭筈豌豆、草木樨、黄花苜蓿、肥田萝卜、油菜、蚕豆、豌豆,夏季绿肥有田菁、柽麻、绿豆、豇豆,多年生绿肥有紫花苜蓿、紫穗槐、沙打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