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言的意思解释_不知所言的意思解释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4 0
  1. 不的四个子成语有哪些
  2. 出师表的字词解释及全文翻译
  3. 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
  4. 不知( )( )
  5. 《出师表》最后一句到底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还是“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6. 知之所措 不知所云 什么意思
  7. 带言字的成语有哪些
  8. 解释下列成语

[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言而谕] 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不知所言的意思解释_不知所言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言不语] 不说话,闷声不响。

[坐树不言] 指功高而不自矜。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知无不言]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隐忍不言]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小小不言]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钳口不言]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秘而不言]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大辩不言]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不可言传]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不知所言]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不恤人言] 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幸而言中]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不可胜言]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纳他的正确意见。

[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行不副言] 指言行不一。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妙不可言]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乐不可言] 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苦不可言] 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苦不堪言] 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口不择言]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毫不讳言]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贵不可言] 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惨不忍言]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敢怨而不敢言]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言不由衷]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中] 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不及行] 指言行不一。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不二价] 货物的价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言不逮意]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言不达意]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言之不预] 没有预先说明。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者不知]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言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不符]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言行不贰]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言无不尽]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言而不信] 说话不讲信用。

[直言不讳] 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正言不讳]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

[要言不烦]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信言不美] 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前言不搭后语]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美言不信] 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出言不逊]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勿谓言之不预也] 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就不能流传很远。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不的四个子成语有哪些

《前出师表》

表:古时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云)。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向的将士们在疆场上舍身忘死地战斗,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优待厚遇,想要向陛下报答这恩情。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而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善恶,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和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选***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扩大好处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在以前任用过他,先帝称赞说他能干,因此众人评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经常和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痛惜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盛,就可以计算着时间等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要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亲自屈尊,接连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拿当今世上的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我感动,受到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的时候我受到委任,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严谨慎重,所以在快要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于损害先帝的英明。因此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兵甲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势力,兴复汉室,迁归旧时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考虑估量,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任务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惩罚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忠言,那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纳正言,深深地追念先帝遗留的诏书,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正要离开朝廷远征,面对着奏章眼泪滴落,激动得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话。

字词解释:

(1)先帝: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中道:犹言半路。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4)此:这。 诚:的确,实在。 之:的。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5)然:然而。 侍,侍奉。 卫,护卫。 懈:松懈,懈怠。 于:在。 内:皇宫中。 (6)忘身:舍身忘死。 (7)盖:大概,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8)诚:的确,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9)光:发扬光大。 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 恢,大。 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妄,过分。 菲薄,微薄。 气,志气。 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喻:比如。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至,从而。 塞,阻塞。 谏,劝谏。 俱,通“具”全。 (13)宫:指皇宫。 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 罚:惩罚。 臧(zāng):好。 否(pǐ):坏。 臧否(pǐ):善恶。 (16)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 为,做。 (17)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刑,罚。 (18)昭:显示,表明。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理。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22)志:志向, 虑:思想,心思。 忠纯:忠诚纯正。 (23)简:挑选。 拔:选拔 遗(wèi):给予。 (24)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悉:全部。 咨,询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2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有所广益:收到最多的好处。 广益:增益。 益,好处。 (28)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端正。 淑,善良。 均,公平。 (29)晓畅:精通。 试用:任用。 (31)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6倾颓:倾覆衰败。 (37)痛恨:痛惜,遗憾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0)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百姓。 (42)躬:亲自。 耕:耕种。 苟:苟且。 全:保全。 (43)闻达:显达扬名。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份低下。 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枉驾屈就。 (46) 顾,拜访。 (47)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51)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 夙,清晨。 (53)不毛:不长草的地方,比喻地方偏远。 (54)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 (55)驽(nǔ)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托,委托。 效,重任。 (60)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效,有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 诹(zōu),询问。 (64)察纳:考察***纳。 (65)雅言:好的言论。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67)涕零,落泪。零:流(眼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文章段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之事。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具体地说,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出师表的字词解释及全文翻译

不差上下 不分高下,差不多

不耻最后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不偢不倸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不次之位 次:顺序,等级;位:职位,地位。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不存不济 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样子

不打不相识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不打自招 打:拷打;招:招供。不用拷问,自己就招认了罪行。比喻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图

不当不正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得不尔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不得其死 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不得人心 得:取得,获得。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也指不讨人喜欢

不得已而用之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用这个办法

不懂装懂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不分畛域 畛域: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不干不净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乱的婉辞

不尴不尬 不:助词,无实际意义;尴尬:不自然。不明不白,形容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或处境困难

不敢高攀 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不敢后人 后:落后。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不敢造次 造次:仓促、鲁莽轻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草率从事

不根之谈 根:根据;谈:言论。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不攻自破 破:毁坏。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不顾死活 顾:顾惜,眷顾。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不顾一切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慌不忙 慌:急遽忙乱。不慌张,不忙乱,从容不迫

不羁之民 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不即不离 即:靠近;离:疏远。形容既不接近,也不疏远。也是佛家语,诸法相状虽异而性体则不一

不计其数 计:计算。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不记前仇 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

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不拔一毛 形容非常吝啬

不败之地 败:输,失利。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比喻有把握取胜

不避汤火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不测之祸 测:估计。估计不到的灾祸,多指死亡

不测之忧 测:预测;忧:忧患。指意外的祸患

不见棺材不下泪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见经传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指没有名气或没有来历

不解之缘 解:解散;不解:解不开;缘:缘分。不可分开的缘分

不经世故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不经之谈 经:正常,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荒诞没有根据的话

不胫而走 不:没有;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不揪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不拘一格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标准

不绝如发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不绝如线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

不可枚举 枚举:一一列举。无法一个个列举,形容数量多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功绩等时间长了就逐渐消失。无法使之消失

不可奈何 奈何:对付,处置。指没有办法

不牧之地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不能赞一词 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能自拔 拔:摆脱。比喻限入很深,不能从痛苦、错误等中解脱出来

不期而会 期:约会。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

不期而同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不轻然诺 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不仁不义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不容分说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不辱使命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不三不四 形容不正派或不象样子、不伦不类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不伤脾胃 伤:伤害。比喻无关紧要

不舍昼夜 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不生不灭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不声不吭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不为已甚 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不过问

不问不闻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不习水土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不肖子孙 肖:类似,相似;不肖:不像。指不能继承祖辈事业的、没出息的、品行差的子孙或晚辈

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言而谕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不厌其烦 厌:嫌;烦:麻烦。不嫌烦琐与麻烦

不厌其详 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

不药而愈 愈:病好了。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不遗寸长 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

不以辞害志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易之论 易:变更。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不足为法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不足为虑 足:值得;虑:忧。不值得忧虑担心

不足为意 足:值得。不值得介意

不可胜计 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

不可胜举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

不可收拾 收拾:整理。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可思议 原是佛教语,指神秘奥妙。现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不可言状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不可移易 移:转移;易:变换。不能动摇和改变。形容不可动摇

不可逾越 逾:超过。不可能超过或不能越过

不愧不怍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愧下学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不吝赐教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指点教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不露锋芒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不露神色 神色:态度,神情。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以防别人觉察

不伦不类 伦:类。既非像这一类,又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不落俗套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不谋而同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不胜杯杓 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醉了

不胜其苦 胜:禁得起。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不时之需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不识大体 识:懂得;大体:大局,整体利益。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不识高低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识好歹 识:知道;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不识起倒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 不识:不认识;务:事物;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识之无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不世之功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

不是冤家不聚头 聚头: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不死不活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不知薡蕫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不知轻重 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不知去向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不知所可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

不知天高地厚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

不知痛痒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不直一钱 直:通“值”,价值。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

不值一哂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指毫无意义或表示轻视

不治之症 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不追既往 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

不着边际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无着落。多指不实在,空泛或离题万里

不自由,毋宁死 毋宁:同“无宁”,宁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宁可去死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表示不值得一提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不辨菽麦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无法辨别真的和***的。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耻相师 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

不出所料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不待蓍龟 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不得命 未获允许,即推辞不掉。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不乏其人 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力疲乏,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报恩于陛下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志向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朝廷中,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做了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内外的刑赏法令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来举荐给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它们来和他们商量,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品德善良公正,通晓行军打仗,以前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向宠担任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一定能够使兵营行阵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蜀汉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希望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之间做官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庐之中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于是感动奋发,就许诺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时候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他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注释:

出:出征。

师:军队。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先帝:指蜀汉开国君主刘备。先:称已死的人,多用于尊长。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基业。

未:否定副词,没有。

而:表转折,却、但是。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益州:这里指蜀汉

此:这。

诚:确实,实在,果真。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刻。

然:表转折,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忠:忠臣。

内:指宫廷内。

外:指宫廷外。

士:将士。

忘身:舍生忘死。

盖:副词,表示整句系解释原因,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开张:扩大。

圣:古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以:用来。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气:勇气。

妄自菲薄:自己随便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轻视。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引:称引。喻:譬喻。义:适宜,恰当。

以:以至于。

塞:阻塞。

忠:忠诚。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俱:全,都。

体:整体。

陟(zhì):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

异同:偏意词,这里偏重再异,不同。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奸邪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

为:做。

付:交给。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评判。

赏:受赏。

刑:受罚。

以:用来。

昭:彰显,显扬。

平:公平。

明:英明。理:治理。

偏私:偏袒私心。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志:志向。

虑:思想,心思。

忠纯:忠诚纯正。

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

遗(wèi):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弥补,补救。阙,通“缺”,缺点。

有所广益:增益实效。

广益:很多的益处。

益:好处、益处。

性行:性情品德。行:品行。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

均:平。

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能:能干,有才能。

是以:因此。

众:大家。

举:推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军营、军队。

行(háng)阵:指军队。

和睦:团结和谐,和谐相处。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先汉:西汉。兴隆:兴盛。

后汉:东汉。倾颓:衰败。

每:常常;每次。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

叹息:感叹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恨:遗憾,不满意。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悉:全、都。

贞:坚贞。

良:善良可靠。

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

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亲自,自身。

耕:耕种。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苟:苟且。

全:保全。

于:在。求:谋求。

闻达:闻名显达。

以:因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顾:拜访,探望。

咨:询问。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激奋。

许:答应。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

值:遇到。

倾覆:指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

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尾数。

故:所以。

寄:托付。

以:把。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

泸:水名,即***江。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兵:武器。

甲:装备。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

还:回。

于:到。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所以:用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考虑,权衡,反复衡量。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或有所兴革)。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告祭。

兴:发扬。

德:道德。

言:言论。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罪。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zōu),询问。

察纳:认识***纳。察:明察。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深追:深切追念。

先帝遗诏(zhào):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2]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胜(shēng):尽

当:在……时候。

临:面对

涕:眼泪。

零:滴落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通***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

望***纳 谢谢

不知( )( )

问题一:不知所云到底怎么理解 易误解为“听着没有理解”――就是说大家都理解为“听的人没有能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这种理解是错的;

正确的解释“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意思就是说“说话者说的内容太过于混乱,使听的人不能听懂。”重点是说话内容混乱,”也就是如何正确使用“不知所云”所在

比如,示例: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意思是: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内容混乱。、、、、、、

问题二: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 不知所云指的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意思

问题三:不明所以 不知所云 不知就里什么意思?用于什么场合? 词目 不明所以

释义 (1)不知什么原因。(2)不去了解辩明***真相。

示例 (1):小明正在走路,却不明所以挨母亲一顿骂。(2):他见小孩哭闹,不明所以先打再说。

词目不知所云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示例: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表示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词目不知就里

解释不知内情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1]

示例 生不知就里,趋近软语,代为卸妆。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

近义词 不知内情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了解内情

问题四:莫衷一是,不知所云,谓之何求什么意思 不能判定哪个是正确的,不知道说得是什么,又何必问我有什么要求

问题五:不知所云是何数,是什么意思 不知所云是何数,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多少。

出自《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和《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顾瞻门馆,惭恋交会;伏纸流涕,‘不知所云’。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天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

问题六:知之所措 不知所云 什么意思 分开来解释,

知之所措:知道别人要做什么.

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出自]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问题七:不知所云成语意思 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语出]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辨形] 知;不能写作“之”。

[近义] 不得要领 语无伦次 吞吞吐吐

[反义] 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提纲挈领

[用法] 含贬义。有时用作自谦之辞;表示不知说些什么好。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动宾式。

问题八:不知所云的“所”是什么意思 要,想要

不知道想要说什么

《出师表》最后一句到底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还是“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知所措、不知死活、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去向

不知所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zhī suǒ cuò,意思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出自《管子·七臣七主》。

不知死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zhī sǐ huó,意思是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玩得高兴,已是中午时分。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四十六卷:“其中众生骑驴入诸人眼里;诸人亦不觉不知;……”

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不知去向:不知道哪里去了。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

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继续发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民国时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知之所措 不知所云 什么意思

不知所云: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表示 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三国蜀主刘备临终之际,将其子刘禅托付于丞相诸葛亮。亮尽力辅禅,复与东吴结盟,在内大力发展生产,操练蜀军等,使国力重振。后南征彝族酋长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自甘称臣。亮复亲率蜀军伐魏,临行前,上《出师表》,告禅治蜀良策,并示本身忠心耿耿。其表末曰:“即将远行,临表涕洒,不知所言。”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带言字的成语有哪些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说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这里是自谦的话,此词目前多为贬义)

编辑本段

详细信息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错误用法

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是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示例

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

近义词

不得要领、语无伦次、吞吞吐吐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顾瞻门馆,惭恋交会;伏纸流涕,‘不知所云’。”

典故

三国时,东吴杀了关羽,占了荆州。在与东吴作战中蜀主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来,忙派人去成都请来诸葛亮,刘备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说完,刘备就去世了。

这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对外,诸葛亮主动与东吴和好,对内,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几年后蜀国恢复了元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当时蜀国南部的彝族首领孟获反叛,为了后方的安定,225年,诸葛亮亲征孟获。他***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俘虏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说:“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解除了后顾之忧后,诸葛亮便决定出师伐魏。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到现在已经21年了。他向刘禅推荐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纳有益的建议。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所云)”。

刘禅看了很感动,劝他说:“丞相刚刚南征回来,又要北伐,还是先休息休息吧!”

诸葛亮说:“先帝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从不敢懈怠。今天不北伐,要等到什么时候?”

于是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不知所云”现在指人言语混乱,很难让别人理解。

(出自《前出师表》)

解释下列成语

秕言谬说 秕:坏,不良的;谬:错误。错误的言论

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言而谕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惨不忍言 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不可言状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谗言佞语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犯言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风言风语 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

好言好语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嘉言善行 美善的言行

嘉言懿行 嘉:美好;懿:高尚。美善的言行

尖言尖语 指言语尖酸刻薄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金石之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靖言庸违 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静言令色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课语讹言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口不择言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乐不可言 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苦不可言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临别赠言 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能言善辩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片言只语 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少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偏听偏言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杯酒言欢 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币重言甘 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可胜言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恤人言 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纳他的正确意见。

察言观色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畅所欲言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沉静寡言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沉默寡言 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言不逊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成章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言无状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言有章 说话有条理。

大辩不言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德言容功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顿口无言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讹言惑众 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发言盈庭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烦言碎辞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放言遣辞 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肺腑之言 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风言醋语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肤受之言 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附耳低言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甘言美语 甜美动听的话。

顾左右而言他 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姑妄言之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广开言路 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毫不讳言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豪言壮语 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罕言寡语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秽言污语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季路一言 比喻信用极好。

疾言厉色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极而言之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疾言遽色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谨言慎行 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交浅言深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举止言谈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金玉良言 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苦不堪言 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流言惑众 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冷言冷语 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

口出大言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落花无言 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满纸空言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默默无言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逆耳之言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难言之隐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妙不可言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妙言要道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能言巧辩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讷口少言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片言只字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千言万语 形容说得话很多。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巧言偏辞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人言藉藉 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前言不搭后语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人言啧啧 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巧言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人微言轻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钳口不言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仁言利博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人言可畏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身轻言微 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拭面容言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涩于言论 形容说话迟钝。

三言两语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退有后言 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谈言微中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食言而肥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甜言蜜语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痛可言邪 这种悲痛怎么能说得出呢?

位卑言高 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甜言软语 甜蜜温柔的话。

徒托空言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微言大义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妄言妄听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危言耸听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五言长城 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王顾左右而言他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无庸讳言 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勿谓言之不预也 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无言可对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哑口无言 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无可讳言 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小小不言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言犹在耳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言语道断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握手言欢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言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相诡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西邻责言 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言多必失 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言而无信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就不能流传很远。

言归正传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中常用的套语。

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要言妙道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言之有物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为心声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言简意赅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言信行直 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言谈林薮 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妖言惑众 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寡尤,行寡悔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言重九鼎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言近旨远 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要言不烦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询事考言 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言语妙天下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言无二价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成语:狭路相逢

发音:xiálùxiāngféng

释义: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出处:汉·乐府诗《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示例:~这恶人,如何是好。(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二回)

近义词:冤家路窄、仇人相见

反义词:康庄大道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对立双方互不相让

漫不经心 ( màn bù jīng xīn )

解 释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出 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用 法 偏正式;作定语、状语;由于工作学习方面

示 例 杨朔《蓬莱仙境》:“老姐姐~一笑说:'是不错嘛,你要什么有什么。'”

近义词 掉以轻心、漠不关心

反义词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越俎代庖 ( yuè zǔ dài páo )

越:超过。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祭品的器具。代:代替。庖:厨师。

解 释: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 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治:从事。祝:主持祭祀的人。樽:盛酒的器具。

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1、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能干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近义词:包办代替

反义词:自力更生

成语 一团和气

发音 yī tuán hé qì

解释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出处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示例 王头领待人接物,~,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异曲同工

拼 音 yì qǔ tóng gōng

解 释

1、 [use different ***roaches to achieve equally satisfactory result;different tunes rendered with equal skill]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2、亦作“同工异曲”。曲调不同,却同样美妙。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同样的效果。

出 处 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示 例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汉 唐 短歌,名为绝唱,所谓异曲同工。”

清 陈梦雷 《拟<古诗十九首>》诗序:“移宫变羽,《广陵》复睹遗音;异曲同工,《白雪》不为孤响。”

朱自清 《欧游杂记·莱茵河》:“那些楼与塔镇压着尘土,不让飞扬起来,与 莱因河 的洗刷是异曲同工的。”

用 法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不约而同、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词目 洋洋大观

发音 yáng yáng dà guān

释义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出处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示例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体无完肤

发 音 tǐ wú wán fū

释 义 ①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②比喻被责骂得很厉害,或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恩泽深厚

示 例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各位律师把他说的鬼话驳得~,哑口无言。”

近义词 遍体鳞伤、皮开肉绽

灯 谜 周剥皮;满身生疮

妄自菲薄 ( wàng zì fěi bó )

解 释 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清·刘鄂《老残游记》:“天地生才有限,不宜~。”

近义词 自惭形秽、自轻自贱

反义词 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不知所云

〖拼音〗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表示 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但根据最新汉语权威解释,似乎也可用于听话人

〖示例〗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

〖典故〗

三国蜀主刘备临终之际,将其子刘禅托付于丞相诸葛亮。亮尽力辅禅,复与东吴结盟,在内大力发展生产,操练蜀军等,使国力重振。后南征彝族酋长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自甘称臣。亮复亲率蜀军伐魏,临行前,上《出师表》,告禅治蜀良策,并示本身忠心耿耿。其表末曰:“即将远行,临表涕洒,不知所言。”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顾瞻门馆,惭恋交会;伏纸流涕,‘不知所云’。”

词 目 不可思议

发 音 bù kě sī yì

释 义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 处 《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示 例 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用 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或物

近义词 不可捉摸、神乎其神、玄而又玄

反义词 一目了然、洞若观火、通俗易懂

数字:按印度佛经的记载,不可思议(10的64次方)。

词 目 振聋发聩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zhèn lónɡ fā kuì

释 义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 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近义词 醍醐灌顶、震耳欲聋

英 文 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发 音: zhèn ěr fā kuì

释义:发:兴起。聩:天生耳聋。 声音大的使耳聋的人都收到振动。

用法:比喻言论激昂,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例句:烈士家属感人肺腑的谈话,对人员不啻(chì)是振耳发聩,有些人感动得流下泪来。

纠错:不能写成“振耳发聩”

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

“螳臂当车”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又名“螳臂挡车”。

词目 恣意妄为

发音 zì yì wàng wéi

释义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出处 《清史稿·列传二·诸王一》:“乾隆十三年,诏责神保住瓷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肆无忌惮

反义词 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示例 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陕甘宁边区***、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屡试不爽

发音: lǚ shì bù shuǎng

释义: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事例: 可是只要一见尼姑,这一天就不用赌啦,赌甚么输甚么,当真~。 ★金庸《笑傲江湖》三

现代的“爽”和古代的“爽”是有差异的。现代人说的“爽”有“过瘾”、“带劲”、“有趣”的意思。而屡试不爽的“爽”是差错、失败的意思。因此,过去讲屡试不爽,是反复试验都没出过差错,没失败,没出问题,用现代的语言来理解,却成了“每次试验都不成功,不过瘾”。因此,成语应该按古文的原意来理解,很多现代名词不能用于直接理解成语或古语的含义。

微乎其微 ( wēi hū qí wēi )

解 释 微:小。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出 处 清·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用 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示 例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但略略一看,便知道比我出京时散漫,所争的都是些~。”

近义词 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反义词 举足轻重、硕大无朋

歇后语 针尖儿上落灰

连篇累牍 ( lián piān lěi dú )

解 释 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出 处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用 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续范亭《中山图书馆落成纪念》:“中山遗教,~。”

近义词 拖泥带水、长篇大论

反义词 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要言不烦

独当一面

成语 独当一面

发音 dú dāng yī miàn

解释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示例 将来可以~,只嫌功名心重些。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南辕北辙

nán yuán běi zhé

释疑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同义词

背道而驰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 释]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上所陈,皆今日维系人心,~之计。”

[近义词] 知错就改

[反义词] 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集腋成裘 ( jí yè chéng qiú )

解 释 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出 处 《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积少成多

示 例 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近义词 积土成山、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集腋为裘

反义词 杯水车薪、一口吃一个胖子

成语 一文不名

发音 yī wén bù míng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下里巴人 ( xià lǐ bā rén )

解 释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战国时代楚国的明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

出 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阳春白雪'和'~'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近义词 通俗易懂

反义词 阳春白雪

炙手可热

发音 zhì shǒu kě rè

释义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示例 ~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故事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无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一筹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 释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 处 《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示 例 清·孔尚任《桃花扇》:“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

近义词 束手无策、束手待毙

反义词 神通广大、大显身手、大显神通

片言至于 查不出来

词 目 纷至沓来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fēn zhì tà lái

释 义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纷杂而来

出 处 宋·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或 明·张岱《鲁云谷传》:“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瑕。”

示 例 前来慰问灾民的人群~

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应接不暇。(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近义词 接踵而至、络绎不绝、车水马龙

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 释 佛教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 处 宋·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和环境

示 例 王震《忠诚的战士,光辉的一生》:“他从旧营垒冲出来,但~,他能艰苦奋斗,是个革命乐观主义者。”

近义词 一干二净、冰清玉洁

反义词 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成语〗: 信口雌黄

〖拼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示例〗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不足挂齿 ( bù zú guà chǐ )

解 释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表示不值得一提。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事情很小,微不足道

示 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无能小将,~。

近义词 不在话下、微不足道、不屑一顾

反义词 举足轻重、有口皆碑

水落石出

发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 真相大白、原形毕露

反义词 匿影藏形

词目 泾渭分明

发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泾渭分明亦作“ 泾渭自分 ”。亦作“ 泾渭自明 ”。 泾 渭 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然泾渭分明也是经过了不同时期的演变。

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 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1.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

2.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近义词 连绵不断、川流不息、源源不断、比肩继踵

反义词 七零八落、门可罗雀

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典故: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近义词:茅塞顿开

处心积虑 ( chǔ xīn jī lǜ )

解 释 :积虑:蓄谋很久;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 处 《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用 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示 例 如此者~,已非一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 费尽心机、想方设法

反义词 无所用心

〖成语〗: 良莠不齐

〖拼音〗: liáng yǒu bù qí

〖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使用对象: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候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示例〗兼之人品~,诚恐因逸生事。 ★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无如众生愚贤不等,也就如五谷良莠不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汗牛充栋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解释: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非常多,不能形容人。

示例: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近义词:左图右史、不计其数、浩如烟海

反义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

释 义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 处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词目 垂手可得

发音 chuí shǒu kě dé

释义 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出处

示例 优异的学习成绩,决非~,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