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墙头马上的女主角是谁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4 0
  1. 白朴是怎样创出《墙头马上》的?
  2. <墙头马上>这本书属于什么类的杂剧?
  3. 求刘永词十首(经典代表作)

王实甫的西厢记与白朴的墙头马上堪称元代杂剧的绝妙双壁,它们如同唐诗和宋词中的名篇一样傲视千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至今还被后人演绎着。而它们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卓然不群,带有反传统,反封建,并且执着追求自己爱情自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女形象,诚然,这是难能可贵的。纵观中国的文学历史,此类作品凤毛麟角啊!这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有着相同之处,也有着个性的差异,两点相辅相承,再加上两位元曲巨匠的精心描绘和融如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并且通过华美的辞藻,适宜的背景设计,自然,它们无懈可击,绝响万世!

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崔莺莺眉清目秀,娇柔多姿,加上大家闺秀的身份,显然,作者给她了一个足以迷倒上千万中国男人的完美形象。而张生的出现,也如同黎明前的惊雷一样,轰然的打破了中国上千年来封建礼教的束缚,带来了划破黑暗世界的曙光,从此打开了两人同往恋爱国度的自由之门。一个落魄书生与贵族少女的爱情故事,是本剧自始至终的主线,也是点睛之笔。与前代诸如此类作品不同的是,它推翻了以往男尊女卑的陈词滥调,主张自由恋爱,再以喜剧结局收场,这更加深化了几千年来中国男人与女人所向往,所追求自由恋爱的愿望,同时也愤鸣着反抗的心声。此剧的成功与元代特有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元代没有科举考试,再加上***地位低下,导致大多数有才学的汉族文人流入民间,民间艺术从此走向辉煌,一种名叫元曲的新的文学艺术开始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千年以来,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妇女,自由对于她们来说是幻想,是奢侈,更是传说。她们的一生,大多数是痛苦的,是扭曲的。前代文人对女人的理解,也因为受封建思想的局限,所以在他们的笔下,女人依然逃不脱被男人虐待,被男人压迫,被男人抛弃的方程式剧情,更令人可悲可叹的是,竟然没有一部大作开创先河,冲破禁忌,为受苦受气的女人说话,这实在令人扼腕!这可能是西厢记为后人推崇的原因吧!但是,由于作者王实甫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社会,还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笔下的中国女人并没有彻底的,完全的解放,这是不可避免的。可是,瑕不掩玉,西厢记仍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墙头马上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墙头马上的女主角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面分析一下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在弥漫着封建礼教这股毒人瘴气下的中国,一个女人的出身卑尊,显得极为重要。***如主人公出身贫贱,那么我相信,王实甫就不会写出西厢记这种惊世骇俗的伟大篇章。正因为崔莺莺出身高贵,才造就了那一段荡气回肠,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读者心中繁衍着共鸣和思索。沿着本剧的发展摸索下去,或多或少的可以发现些细微却影响着主题思想的关键情节。出丧的那天,崔夫人与崔莺莺以及红娘在佛殿歇息,家教甚严的崔莺莺也因为这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偷闲的时间,人算不如天算,也恰恰就是这一次,伟大的丘比特之箭射中了她和张生。他们在月下浪漫的邂逅了,从此上演了一场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并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情与礼之间勾心斗角的好戏。张生在佛殿智退强贼,解救了崔莺莺一家,可谓是有勇有谋,但是,故事可没那么简单,这可是崔夫人无计可失之下,所抛出的赌注。强贼当前,眼看着一家人即将被盗贼俘虏,***如没有张生,恐怕他们都成刀下鬼了。崔夫人为解燃眉之急,姑且答应了张生提出的要求,撮合他们一对有情人,可是,事后她却赖婚。简单的从这一点,就可以发现,崔夫人是一个饱受封建礼教思想灌注的典型的维护封建章法的代言人。她永远不可能解放思想,让女儿追求自由恋爱,原因是先前女儿已有婚约。这也反映出她的迂腐,顽固,自己一生的幸福已被封建礼法毁于一旦而全然不知,还要剥夺女儿选择幸福的权利,实在可悲,实在可叹!崔夫人的形象就是蒙受封建礼法言传深教的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缩影和代表,讲究门当户对,讲究金权势。在这种封建势力的强压下,崔莺莺义无返顾,敢于为自己的幸福,为自己的一生去反抗,去奋斗,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也同时爆发了中国妇女渴求已久的愤怒!事情总是没有说的那么简单,为了追求自由的婚姻,无奈之下,张生只好向封建势力妥协,上京赶考,并且以高中榜眼之名向封建势力屈服,以求得那冠冕堂皇的“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诚然这份付出获得了应有的回报,符合当时人民的价值取向。出乎意料的是,张生却始乱终弃,出尔反尔,这不免令人汗颜,甚至可以说成是倒胃口,这种违背常理的***的发生,封建礼法是有着极大的不可推脱的责任。故事讲到这里,当然不算完结,出呼意料的是,最终以张生与崔莺莺重归于好,给本剧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有些牵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崔莺莺没有完全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这与她从小蒙受封建门第思想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所以,纵观全剧的起起浮浮,确实令读者过了一把瘾,但是,终究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这一点来看,她不如墙头马上中的女主人公——李千金。

接着上面未说完的话,再来浅谈一下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故事的背景与西厢记截然不同,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地位阴阳颠倒。男主人公裴少俊是堂堂尚书之子,而女主人公李千金仅仅是一个区区洛阳总管之女,与西厢记相仿的是两人的的爱情也是由一场美丽的邂逅开始,因为一见钟情,所以顺理成章的谱写了一曲热恋的旋律,也为以后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裴少俊替父出差,偶遇李千金,两人情投意合的结为鸳鸯之伴。本来李千金就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般的美貌,敢问!此种绝世美女,谁不为之澎湃心潮,谁不为之春花怒放,谁不期盼她成为自己的伴侣,呵护左右?自然而然的,裴少俊打开了心扉,欲罢不能的疯狂的爱上了李千金,但是天意弄人,两人的恋情很快被人发现,此时此刻,李千金作出了伟大的抉择,义无返顾的为她的爱人留守深闺长达七年之久。呜呼!此举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七年,就是这样一个七年,闺中孕育了两个天真的孩子——一男一女。单单从这一点,就可以彻底的体现出李千金身为女性无私,伟大的一面。她为了自己的爱人,甘愿一生隐姓埋名。不巧的是,纸包不住火,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裴尚书还是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不承认他们母子三人的名分。李千金勇敢的愤怒了,发誓永不踏进裴家半步。世事万变,可贵的是,裴少俊对李千金的爱始终如一,也许是他的一番真情感动了上苍,裴少俊高中状元,而他的父亲更是惊奇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儿子与李千金早已指腹为婚。后来,裴少俊红花骏马,敲锣打鼓的来到李千金的家门前,高兴的想名正言顺的迎娶她。就是这一次,就是这绝无仅有的良机,李千金如浪涛般汹涌着愤怒与反抗的浪花,拒不出门!以自己的行为毅然的蔑视着,抨击着封建礼法,这是墙头马上最为叫好的一幕。依此看来,李千金最终的反抗与崔莺莺最终的妥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诚然,墙头马上也如同西厢记一样,依旧逃不脱封建礼法的局限,以裴尚书求和,子女哭泣哀求,才凑合了又一幕大团圆的结局,但是李千金光辉灿烂的形象从此却记录了中国文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页!

崔莺莺的形象,略显柔弱;李千金的形象,坚韧不拔!

白朴是怎样创出《墙头马上》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它的意境是:

君骑着白马立在垂杨边上。我在墙头你在马上遥相对望,一看见君就知道已经有断肠的相思。展现出了一个单纯、美丽、多情的女子对爱情的向往。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井底引银瓶》。

原文如下: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译文如下:

从井底用丝绳向上拉起银瓶,银瓶快上来了丝绳却断掉了。在石头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却从中间折断。银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断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离别。回想起往日在家还是闺秀之时,人们都说(我)举动之间都有美丽的影姿。

头发梳成美丽的发髻如同秋蝉之翼,将双眉化成如同远山一般缠绵婉转。笑着和(侍婢)嬉戏大笑相伴在后花园,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和君相识呢。我玩弄靠着矮墙青梅树的枝桠,君骑着白马立在垂杨边上。我在墙头你在马上遥相对望,一看见君就知道已经有断肠的相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于公元838年由白居易所作。在封建社会中,*奔往往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舆论所不许。诗人因对此社会现实与习俗无奈和为表达对因自由恋爱而受到迫害的有情人怜惜之情而作此诗。

作品赏析

前三句的两个比喻总体的概括了全诗意旨,那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遣弃命运的写照。次三句写女子年少时的美貌殊姿,以相识之前的欢悦与相识后四句横遭不幸的痛苦相对比。再下写女子以身相许,决然私奔的过程,表现了痴情女子的天真和纯洁及为情所动的真实形态。

之后的五句叙述私奔带来的屈辱和痛苦。“聘则为妻奔是妾”表达了没有经过礼法嘉许的结合,即使相爱情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女子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经无处可归。诗末两句凄凉悱恻,是对后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愤的呐喊。“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

此诗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单纯、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除结尾外,整篇作品都是一个不幸女子的内心独白。刻画她的美丽不是通过自我欣赏而是借他人口中说出,手法颇高妙。“知君断肠共君语”,“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等语,刻画少女,贴切自然,充分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单纯、多情。

开头以银瓶、玉簪隐喻美丽的少女,新颖别致,托此以起兴,与下文衔接自然。结尾仅言她出门后没有去处,不进一步描写悲剧的结局,余韵深长,发人深省。

百度百科——井底引银瓶

<墙头马上>这本书属于什么类的杂剧?

那是在元代初期,有一个著名的戏曲家,他名叫白朴,是当时著名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这一天,白朴正在家中看书,他看书看得累了,站起身来想出去透透气,无意间打落了《唐诗集》。白朴捡起书,他惊奇发现地发现,书正好停留在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井底引银瓶》这一页。

白朴对着这首诗好奇地看了几眼,他很同情诗中的女子,突然有一种将这首诗改编成戏剧的想法,于是,他马上开始付诸行动。

后来,白朴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的改编工作,创作出了《墙头马上》这一部千古不朽的喜剧作品。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一部喜剧色彩很重的爱情戏。白朴在《墙头马上》剧本中所写内容,大致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

但是,《墙头马上》表现思想倾向是与原诗迥异不同的,剧本描绘的是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的故事,在整个剧本中洋溢着火热的***。《墙头马上》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白朴在唐代诗人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故事的基础上,他进行不断改编添加了不少情节,甚至还确定了主人公的名姓。

白朴在《墙头马上》剧本中以传统故事为框架,他所写的人物,实际上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是有血有肉鲜活的形象,这便增加了《墙头马上》一剧的现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在《墙头马上》剧本里,白朴提出了一个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社会问题,它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婚姻社会问题。白朴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更为自己一生久患的身世伤怀。

《墙头马上》的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裴少俊,他奉唐高宗之命去洛阳买花。一日裴少俊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他在马上看见李世杰的女儿倚着墙壁的身影很是娇美,便心生爱慕之情。

裴少俊便写诗投入墙内,李千金看到诗便给裴少俊写了答诗,并约裴少俊在后花园相见。裴少俊从墙头跳入后花园与李千金约会。

不料,却被李千金乳母发现,裴少俊和李千金对乳母苦苦哀求,李千金令乳母让裴、李二人悄悄离去了。裴少俊便携带李千金回到长安他的家中,并将李千金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7年,他们有一个6岁的儿子名叫端端,还有一个4岁的女儿叫重阳

到了这一年的清明时节,裴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其父裴行检因为身体欠佳便留在家中。裴行检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在玩耍,他心生好奇便询问了端端兄妹,这才得知事情的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的行为有失妇道,他命令裴少俊写休书赶走了李千金,却留下了两个小孩。

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父母已经双双而亡,便在家替他们守孝。后来裴少俊中了进士,任官为洛阳县令,他将其父母迎至洛阳。这时裴少俊仍想着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与裴少俊复合。

裴少俊父亲裴行检已经得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的女儿,李千金的父亲在世之时,双方家长曾经为儿女议婚。

裴少俊前去向她赔礼道歉,想要与她重修旧好时,李千金的坚决不肯与对裴氏父子的再次谴责,都表现她强烈的自尊心。

即使后来裴尚书亲自登门捧酒谢罪,李千金还是斩钉截铁地说道:“你休了我,我断然不肯。”只是后来看到啼哭的一双儿女,李千金才不禁软下心来,与裴家重归于好,夫妇二人破镜重圆。

《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她不仅希望得到爱情,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权益,而且认为像卓文君那样私奔是合情合理的事。

求刘永词十首(经典代表作)

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白诗记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 “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在白朴以前,《井底引银瓶》的素材,已经受到民间艺人的重视。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宋官本杂剧有《裴少俊伊州》一本;元陶宗仪《辍耕录》载金院本有《鸳鸯简》及《墙头马(上)》各一本,《南词叙录》载南戏有《裴少难墙头马上》。而宋话本《西山一窟鬼》中有“如捻青梅窥小(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的插词,可见人们不断地改编这一故事,添加了不少情节,甚至确定了主人公的名姓。在此基础上,白朴的剧本也大大地丰富了原诗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白朴虽然以传统故事为框架,但他所写的人物,实际上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形象。

《墙头马上》的女主人公李千金,一上场就毫不掩饰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她声称:“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突,梧桐枝隐凤双栖。”当她在墙头上和裴少俊邂逅,看上了“一个好秀才”,便处处***取主动的态度。她央求梅香替她递简传诗,约裴少俊跳墙幽会。当两人被嬷嬷瞧破,她和裴少俊一忽儿下跪求情,一忽儿撒赖放泼,还下决心离家私奔。为了爱情,李千金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做。她甘愿作出牺牲,“爱别人可舍了自己”。她深信自己要求及时婚嫁的的合理性,“那里有女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因此,她不像深闺待字的少女那样羞羞答答,倒和话本《碾玉观音》里的璩秀秀有点相似。显然,在这个人物身上,白朴让它融合了市井女性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特征。

李千金在裴家后院躲藏七年,生了一男一女,但终于被裴尚书发现。她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反驳裴尚书对她的辱骂。当然,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被视为“*奔”的李千金不得不饮恨回家,但她绝没有屈服。当裴少俊考中状元,裴尚书知道了她是官宦之女,前去向她赔礼道歉,要求她认亲重聚时,她坚决不肯,并且对裴氏父子毫不留情地谴责。即使裴尚书捧酒谢罪,她还是斩钉截铁: “你休了我,我断然不肯。”只是后来看到啼哭的一双儿女,才不禁心软下来,与裴家重归于好。

剧中,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她不仅希望得到爱情,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权益,认为像卓文君那样私奔是合情合理的事。因此,当她爱上了裴少俊,便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不过,这仅仅是李千金追求的一个方面。和一般怀春少女不同的是,她更加看重人格的尊严。第三折,有这样一段对白:

尚书云:……你比无盐败坏风俗,做的是男游九郡,女嫁三夫。

正旦云:我则是裴少俊一个。

尚书怒云:可不道“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你还不归家去。

正旦云:这姻缘也是天赐的。

李千金说她只钟情于一人,说姻缘天赐,无非是反驳裴尚书的污蔑,强调自己行为的合理和人格的纯洁。在第四折,她拒绝裴家父子,拒绝一贯梦寐以求的婚配,正是受损害者作出的抗争。她对少俊并非没有感情,但为了维护尊严,她甚至准备割舍。在戏里,作者让人们看到,渴望爱情的李千金,所看重的又非仅仅是爱情。由于李千金注重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因此,她敢于把封建道德和封建***,统统扔到脑后,理直气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坚毅倔强的个性。

《墙头马上》的艺术风格,和《梧桐雨》明显不同。《梧桐雨》以深沉的意境见长,《墙头马上》则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在这个戏里,作者充分显现出他擅于通过戏剧场面刻划人物形象的才能。像在第三折裴尚书撞见了重阳和端端,便打醒了正睡得糊涂的院公查问:

(院公做醒着扫帚打科,云:)打你娘,那小厮!(做见懵科,尚书云)这两个小的是谁家?(端端云)是裴家。(尚书云)是那个裴家?(重阳云)是裴尚书家。(院公云)谁道不是裴尚书家花园,小***还不去!(重阳云)告我爹爹妈妈说去。(院公云)你两***了花木,还道告你爹爹妈妈去。跳起您公公来打你娘!(两人走科,院公云)你两个不投前面走,便往后头去!

这一段戏,把小孩子的天真无邪和老院公力图遮掩的狼狈相,描绘得栩栩如生。在裴尚书不阴不阳满腹狐疑的态度面前,端端、重阳活蹦乱跳,实话实说;老院公手足无措,支支吾吾。这充满喜剧性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她使人为李千金捏一把汗,人物的形象就在戏剧的冲突中凸现出来

柳永- - 柳永很多作品都是长调,《少年游》和《木兰花》两个词牌名的词比较短。就是有一堆,但都是同一个词牌名,不知怎么样。

少年游(其一)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其二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其三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

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恁多情。昨夜杯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

其四

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

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其五

淡黄衫子郁金裙。长忆个***。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当初为倚深深宠,无个事、爱娇嗔。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

其六

铃齐无讼宴游频。罗绮簇簪绅。施朱傅粉,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

舞裀歌扇花光里,翻回雪、驻行云。绮席阑珊,凤灯明灭,谁是意中人。

其七

帘垂深院冷萧萧。花外漏声遥。青灯未灭,红窗闲卧,魂梦去迢迢。

薄情漫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试问伊家,阿谁心绪,禁得恁无憀。

其八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其九

日高花榭懒梳头。无语倚妆楼。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

王孙走马长楸陌,贪迷恋、少年游。似恁疏狂,费人拘管,争似不风流。

其十

佳人巧笑值千金。当日偶情深。几回饮散,灯残香暖,好事尽鸳衾。

如今万水千山阻,魂杳查、信沉沉。孤棹烟波,小楼风月,两处一般心。

木兰花(其一)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其二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名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其三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其四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

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迎春乐

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开解。

良夜永、牵情无计奈。锦被里、馀香犹在。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诉衷情

一声画角日四曛。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

年渐晚,雁空频。问无因。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