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蛙鸣_晋惠帝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4 0
  1. 带蛙的成语有哪些
  2. 封建土地制度有一特点是土地诸子继承方式,怎么理解?
  3. 鹤立鸡群是什么意思
  4. 怎么看待晋惠帝司马衷?
  5. 怎么看待晋惠帝司马衷
  6. 什么叫做世袭制

1

晋帝司马炎成就了帝业,踌躇满志,开创了一代奢靡之风。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优柔寡断,根本没有战场上杀伐决断之风,竟然立了一个***儿子当太子。

司马炎一生宠爱的女人极多,这些女人一共为他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长子司马轨不幸早逝,次子司马衷则成了事实上的长子。又是司马炎与皇后杨艳所生,于是顺理成章,他就成了嫡长子。

晋惠帝蛙鸣_晋惠帝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267年,司马炎立时年才八岁的司马衷为太子。

这一决定让一众大臣们心存疑虑。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不少人都知道,这个太子,智商不太灵光啊!当时有这么一件事:司马炎派了两个大臣去窗外旁听,想了解一下儿子的学习情况。

两个大臣躲在窗下,听太子师傅正在给司马衷讲《孟子。公孙》。师傅细细讲解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都不可取,做为人君,其根本就是大公无私,秉公而断。

当时室外正下雨,蛙声四起。司马衷听了半天师傅的讲解,只记住了一句为公为私。当师傅问他有什么问题时,他张口就问:园中蛙鸣,为公为私?

师傅听得心头一凉。窗外的两个大臣则听得心头一紧。下课后,两位大臣和师傅陪司马衷一起用膳。司马衷生性好吃,面对美味佳肴毫不珍惜。师傅看不下去,劝他:碗中之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所得,如今旱灾严重,百姓没有粮食吃,正在忍饥挨饿。司马衷听完奇怪地说:没米吃?干嘛不吃肉?

两位大臣听得忧心忡忡。如果据实回复,肯定就要得罪杨皇后,到时候身家性命只怕难保啊。于是两人进奏皇帝:太子宅心仁厚,能与师傅反复讨论,学业大有进步。

其实对于太子的愚钝,司马炎也有耳闻。他曾试着与皇后商量:换个人吧?趁着现在小,还来得及。可皇后执意不肯:孩子现在还小,说不定大了之后就有长进了呢?而且,废长立幼,肯定不合祖宗法制!

2

一转眼,太子十三岁了,按***规制,要选太子妃了。大臣们立刻行动起来,太子妃啊!以后那就是皇后啊!再以后就是皇亲国戚啊!再以后的以后,就是子子孙孙当皇帝啊!

这样美好的前景,怎么能不打破了头去抢?最后,大臣贾充成功将自己的大女儿贾南风嫁入***,成为太子妃!

谁能想到,这个贾南风入宫之后,便掀起血雨腥风,甚至直接导致晋朝的早早灭亡?此是后话,关于贾南风的种种行径,在前几篇文章中也有讲述。有兴趣不妨往前翻看一下。

贾南风入宫后就发现自己嫁了个***太子,她心机多重,很快就将太子玩弄于股掌之中。一次,她发现太子和另一名宫女有染,那个宫女竟然怀孕!她怒妒之下,竟然随手操起一把短戟,直接刺入宫女腹中,一尸两命,血流成河。

武帝司马炎这次真的是又惊又怒,本想废了太子妃,和皇后商议,皇后说:贾充是朝中第一大功臣,若废了太子妃,保不齐他就不再忠心了。司马炎一听有理,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太子的废立又让司马炎犹豫不决。如果此时承认太子是个***,岂不是朝臣们笑话?思来想去,司马炎想出了一招:当众考试!

司马炎找了个由头,设宴大会群臣,酒酣耳热之际,几个心腹送上奏折,说有几件大事需要处理。司马炎大手一挥:没看我正喝酒吗?给太子送去!让他批阅!

太子妃贾南风耳目众多,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她的心腹中有一个人极有学问,精通政务,于是便替太子写了批语。这时,另一个亲信则提出不同意见:朝臣们都知道太子不好好读书,怎么能写出如此精妙的批语?不如就事论事,写个简洁明了的意见才好。

贾南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照做,又让太子重新抄了一遍,送回皇帝面前。司马炎哪里知道这其中的隐情?当众拆开一看,万分高兴!朝臣们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敢驳皇帝的颜面,于是从此之后,大臣们再也不提更换太子的事了。

东宫自此稳固,贾南风卯足了劲儿开始生孩子。可惜,一连生了四次,全是女儿!在此期间,她又杀了两名已经怀孕的宫女,并不允许任何女人接近太子。

3

按说一直没有皇孙,司马炎也该着急,可是这次他却一反常态,不急不恼。原来,司马炎如此笃定,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一个皇孙!

凡是怀孕的宫女都被贾南风所杀,这个皇孙却是从何而来?

原来,在太子司马衷选太子妃之前,司马炎为了让他先懂得一点房中秘事,特地在宫中挑选了一个姿色出众,成熟稳重的才人前往东宫教导太子。这个才人叫谢玖,父亲是屠夫,以宰羊为业,因为谢玖天生丽质,被选入宫。

谢玖到了东宫之后,侍候太子起居,教导他男女之事,在贾南风入宫之前,她就已经怀了龙种。看到贾南风的种种恶行,她深感恐惧,于是请求武帝司马炎让自己回到西宫,躲开太子妃的眼睛。

谢玖顺利生下一子,取名司马?。因为怕太子妃发现,便养在武帝的后宫。一天,司马衷到父皇那里吃饭,在花园里突然碰到一个小孩子在玩儿。他奇怪地问:这孩子是谁?司马炎这时才告诉他:这就是你的儿子!

其实,司马炎迟迟下不了废太子的决心,和这个孩子有很大的关系。别看司马衷傻,儿子司马?却聪明过人。在他五岁时,有一天夜晚,宫中失火,浓烟重重,火光冲天。武帝站在火光下看,这时,小皇孙拉着他的手走到暗处。武帝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让我看?

这孩子郑重回答:夜晚失火,太乱了,不能不防意外!皇上不宜在火光之下,暴露面目。武帝惊奇地看着这个孩子,暗暗把希望寄托在小皇孙的身上。

此后,司马炎公开了皇孙的身份,逢人就夸这孩子聪明不凡,未来不可***。封司马?为广陵王,食邑五万户,更遴选硕学大儒担任他的老师,负责教导。

只是,造化弄人,司马炎的种种安排最终却完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个皇孙不但没能将晋朝江山发扬光大,反而死于非命。此是后话。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在位26年,终于55岁。太子司马衷,在灵前即位,为晋惠帝。太子妃贾南风册为皇后。

一场新的血雨腥风就此拉开帷幕。

带蛙的成语有哪些

蛙蟆胜负 ? 蛙鸣蝉噪 ? 蛙鸣鸱叫 ? 蛙鸣狗吠 ? 蛙鸣鼓吹 ? 蛙鸣蚓叫 春蛙秋蝉 ? 井蛙醯鸡

井蛙之见 ? 怒蛙可式 两部蛙鸣 ?蝇声蛙噪 紫色蛙声 ? 沉灶产蛙 ?埳井之蛙 云龙井蛙

沉灶生蛙 ? 井底鸣蛙 ? 井底之蛙 ? 晋惠闻蛙 ? 臼灶生蛙 ? 坎井之蛙 ?

1,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例:做人要有大的原件

2,龙云井蛙?yún lóng jǐng wā

·解释: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清·周鲁辑《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3,蝇声蛙躁? yíng shēng wā zào

·解释: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的诗文。

·出自:清·谦益《〈范玺卿诗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躁,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4,沉灶生蛙 ?chén zào shēng wā?

·解释: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出自:晋·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横流,沉灶生蛙,中庭运舟。”

5,晋惠闻蛙?jìn huì wén wā

·?解释:比喻愚昧寡闻。

·出自:语出《晋书·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封建土地制度有一特点是土地诸子继承方式,怎么理解?

井底之蛙、两部蛙鸣、蝇声蛙躁、蛙蟆胜负、井蛙之见

一、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释义: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先秦·庄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

翻译:井底的青蛙不能跟它谈论大海。

二、两部蛙鸣 [ liǎng bù wā míng ]

释义: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

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翻译:庭院中野草丛生也不修剪,经常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你想做陈蕃吗?”孔稚珪笑着说:“我把这些青蛙的鸣叫当作是两部鼓吹乐,何必期望去仿效陈仲举。”

三、蝇声蛙躁 [ yíng shēng wā zào ]

释义: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的诗文。

出处:清·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欲以其蝇声蛙躁,追配古人。

翻译:希望用无病***的诗文来与古人相提并论。

四、蛙蟆胜负 [ wā má shèng fù ]

释义: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出处: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

翻译:任凭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

五、井蛙之见 [ jǐng wā zhī jiàn ]

释义:见:见解。井底之蛙那样狭隘的见解。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

出处:先秦·庄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翻译: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

鹤立鸡群是什么意思

即世袭制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还有的是抢班夺权、谋权篡位,故而不在世袭之例.

简介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

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利弊

对后世***的好处: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皇位世袭制弊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皇位继承制原则因在窄狭的世袭范围内选择接班人,不可能保证皇帝素质的优化与崇高。所选皇帝中幼儿、***、浪子、昏庸之徒众多,其祸国殃民定属必然。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为人皆知。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糊涂令人捧腹发笑,《晋书》曾记,有蛙鸣于华林园,惠帝问左右曰:"为官乎?为私乎?"侍中贾允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多达30余位。最早者是西汉昭帝,最晚者是清代宣统皇帝。年龄最小为东汉殇帝,生下仅100多天就做了皇帝;东汉冲帝和东晋穆帝2岁做皇帝;

北魏孝文帝和清宣统帝3岁做皇帝;清光绪4岁做皇帝;5岁者有东晋成帝、北魏孝明帝、南宋恭帝;6岁者有清同治和顺治帝;7岁有元宁帝;8岁有西汉昭帝、东汉质帝、清康熙帝;9岁有西汉平帝、明英宗帝。10岁以上未到成年的少年皇帝也实属不少。

据上可见,在皇权大于一切,无所不包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接班人仅凭家族血统关系这一生物因素所选择出来,因为选择范围过窄,且有时有个人主观情绪掺杂其中,所以世袭制选择出的皇帝不是昏庸***之徒,便为年幼愚味无知之子,真正精明强干者寥寥无几。这同皇帝所拥有的权力与其所具备行使这种权力的才能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和差距,这种矛盾与差距给国家所造成的危害和灾难确系大而无边,不是朝政紊乱,社会动荡,便是祸国殃民不已,直至这个社会覆灭,和一个朝代的灭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怎么看待晋惠帝司马衷?

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魏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曹魏正始年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常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的竹林之下,纵酒放歌,谈玄论道,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把持朝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山涛、王戎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成为司马氏***的心腹。因遭人陷害,嵇康后被司马昭所杀。史书记载,嵇康还是位美男子。他身材高大,仪态俊逸。

嵇康有个儿子,名叫嵇绍,字延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站在人群之中,容貌气质远远好于一般人,就像一只高高的野鹤站立在鸡群之中,太突出了。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他对晋惠帝忠心耿耿。

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嵇绍并没有逃避,而是奋不顾身地奔进宫里去护驾。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但是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表,为之感动,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跟随晋惠帝。晋惠帝的车队在荡阴被成都王司马颖的部队团团包围,很多大臣和将士都纷纷逃命,而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

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身受重伤,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最后嵇绍因为伤势过重而阵亡了,而晋惠帝得以逃生。

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晋惠帝久久不让随从洗去袍服上的血迹,以表示对嵇绍等思念和表彰。

当初,嵇绍活着的时候,来到洛阳,走在大街上,凡是看到他的人无不赞许称羡,许多人还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有个人多方打听,得知他是嵇康的儿子,就专程去拜访嵇康的好友王戎,想了解更多的情况,讲道:“我今天在集市上看见嵇康的儿子嵇绍了。

他高俊挺拔,站在众人间,真像一只鹤站立在鸡群当中一样。”王戎听罢笑了笑,回答说:“您还没见过他的父亲呢!”就是说,嵇绍长得帅,而嵇康风度比儿子更胜一筹。

成语运用:

1、成文用法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用于仪表才能超群的人,也用于事物,含褒义。

2、运用示例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这是咱逢时运,父亲呵,休错认做蛙鸣井底,鹤立鸡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怎么看待晋惠帝司马衷

这是一个在史上留下“何不食肉糜”典故的***皇帝。历史上有不少开国皇帝雄才大略、一统江山,而二世却没能继承老爸奠定的伟业。秦二世胡亥在宦官赵高的帮助下矫诏登基,却又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上,“秦王扫***,虎视何雄哉”的庞大帝国很快亡国。隋炀帝杨广志大才疏,征高丽、挖运河,糜费国家大量财力,大隋伟业二世而亡。晋惠帝司马衷虽然没象上面两位富二代一样二世就亡国,但其统治期间的“八王之乱”也便得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晋书?惠帝纪》记载: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听到发生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大为不解,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用现在话说,司马衷是情商感人,可惜智商始终不在线。和比他大52岁、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蜀后主刘禅相比,后主才是大智若愚,而惠帝则是无知真愚。

翻看晋史,“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帝常疑太子不慧”、“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之类的话不绝史书。“不慧”、“不堪政事”、“纯质”这类的词已经证明了司马衷的弱智加脑残。而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晚期,诸多朝臣也屡次进言支持齐王司马攸上位,实在是对惠帝的智商失去了信心。

其实历史上的官二代们、富二代们或因志大才疏,或德不配位、荒****,败掉祖宗的基业。只有惠帝是实实在在确实是个天生智商就有问题的皇帝,立嫡立长的传统把他放在了一个不可能完成任务的职位上,也是惠帝司马衷的悲哀。明代思想家王夫之云:“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也算是为这位皇帝盖棺论定吧。

什么叫做世袭制

有一次,他的老师给他讲“不平则鸣”的故事,就是讲做臣子的要一心为公,凡是对百姓不公的事情,为臣者定要敢于站出来为百姓鸣不平。故事讲完后没几天,晋惠帝一次在园子里游玩时,正与宫女们谈笑间,突然从池塘里传来一阵蛙鸣,晋惠帝便认真地问左右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公家而鸣,还是为私家而鸣呢?”身边众人听了哭笑不得,不知道如何回答。眼看皇上就要发怒了,旁边的小宦官灵机一动,说道:“在官家地里叫就是为公家而鸣,在私地里叫就是为私家而鸣。”司马衷对此答案颇为满意,连忙就点头称是。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後,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

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弑君夺位,抢班夺权、谋权篡位,不在世袭之例。

扩展资料

区别

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打破了以前模糊的界限,统治者就是统治者,被统治者永远是被统治者。这样固定的社会分层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想着如何统治,被统治者想着如何为主子服务)如商朝就创造了繁荣的青铜文明,而王位禅让只是在不大的原始社会,这种不是严格的角色分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阻碍社会发展,还是分工好,王位世袭是这种分工的保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世袭制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