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替天行道杀兄真实存在吗

2.水浒传中“心无异心,生相托,替天行道……” 什么情况下说的

3.替天行道,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故事有关

4.希望各宗教都来讨论一个问题:人可以替天行道吗?

5.水浒传故事为何发生在水边,而“替天行道”的口号是怎么回事?

6.《水浒传》中李逵为什么砍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替天行道杀兄真实存在吗

替天行道的意思和故事简介-替天行道的意思和故事

替天行道杀兄不真实存在。“替天行道杀兄”是一句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经典台词,意思是代表天道来执行正义的行动。然而,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来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存在一个真实的组织或人物以“替天行道杀兄”的名义行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虽然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节,但他们是虚构的作品,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和具有影响力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将小说中的情节与真实世界的事件混淆。

水浒传中“心无异心,生相托,替天行道……” 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71回排座次说的。

一百0八人排座次,对天盟誓——各无异心,生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忠义堂上做醮七日,每日三朝,恳求上苍,拜求报应。石碣天书,替天行道,忠义双全;一百0八人排座次,对天盟誓。

宋江在菊花会上酒醉赋词,盼望招安。

武松、李逵大闹菊花会,反对招安,宋江欲斩李逵,众人劝阻,监之,宋江酒醒,悲念李逵,并说服武松、鲁智深,要去招安。

宋东要私去东京观灯。

“各无异心,生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水浒传》

“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高俅,一个臭名昭着的泼皮无赖,在故事一开始就占用很多笔墨描写他如何因会踢毽子取悦人做了堂堂太尉;相反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能指挥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林冲,却因比武赢了高俅举家逃亡遭追杀。越是这不公的社会地位竞争描写,越激发了读者的同情与情绪波动,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此后一群英雄曹盖等人使用智多星吴用的计谋,让身为押司的宋江也落草为寇,群起反之,这“”的写作思想变渐渐的透露了出来;“怒杀阎婆”、“景阳冈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火烧祝家庄”、“大破连环马”、、、这一群群个性鲜明,有血有肉,重义疏财的梁山好汉们,渐渐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招贤纳士,劫富济贫,攻打贪官,且所到之处军规严谨,接济百姓,在民间传为佳话。

可能你会惊叹,这不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况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我常常会努力想像鲁迅一般从他浓重的笔墨中看出一些词来。鲁迅从教科书里看出了满是“吃人”的词,而我从施耐庵的书中看出满是“胸怀”的气魄。那一幕幕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打斗让人俯首称妙;那“及时雨”宋江喜欢结识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对有本事的人无论贵贱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扬四海的胸怀和后文不记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亲密和气的领导气概都像极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个在写人物文学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创建人物属性的时候,都会出现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个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个的影子吧。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挥笔一书,挥出了如此“落草为寇”的气概,如此昙花一现却现得轰轰烈烈的梁山好汉。

替天行道,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故事有关

替天行道的来历  

梁山泊这块风水宝地,屯兵聚义之处,并非梁山英雄好汉们首先占领的,那么最先占领此山头的是谁呢?梁山英雄个个行侠仗义,人人杀富济贫,聚天下英才与官府对抗,替天行道,那么替天行道的大旗是何时得名的呢?又是哪位仙人赠送的呢?故事还得从林冲被逼上梁山,怒斩书生王伦开始。而林冲又为何要斩王伦呢?

自古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其实,秀才也不都是一样。有的人博古通今,满腹经纶;有的人却是才疏学浅,空有其名,念了几年书就知道个《三字经》、《百家姓》,只能开个启蒙学馆。相传,水泊梁山的“白衣秀士”王伦就是后一种人。

那王伦读书十年,连考三场都不中,连个秀才也没捞到。回家种地,肩不能挑;学做买卖,不懂生意经;教书启蒙,又觉得不得志。一怒之下,便邀了几个把兄弟上山做起山大王。梁山地势好,水陆相通,进能攻退能守,打家劫舍,拦路夺抢,谁不畏他三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三山五岳没有不知道的,王伦的名声一天天大起来了。

可巧,就在这时来了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谁都知道这林冲是叫官府逼得没法才上梁山来避难的。王伦一看林冲背熊腰,前额走马,天生一表英雄人才,不由心想:我那老天爷,若梁山有了这等英雄人物,哪还显我王伦?便冷言推辞,林冲再三央求,可王伦就是不留。

正在为难之时,只见门外呼呼闯进几个大汉。当头一个汉子黝黝黑脸,膀宽腰圆,身高八尺有余,手拿一把大砍刀,足有一百二十来斤,看来有上山擒虎、下海捉蛟的本领。进门就说:“小弟晁盖,今天叫官兵追杀到兄长门下,还有我的好友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一起来此聚义,万望收留。小弟甘愿牵马坠镫,乞望兄长应允。”

王伦一看,心中暗暗吃惊,一个林冲尚不好打发,又来这众多好汉,若收下他们,更没我王伦的席位啦。于是连声说:“哎呀,众位英雄,水泊梁山,山小水浅,不是藏龙卧虎之地,望众位英雄另立高门!”

林冲一见此情,心中好恼。心想:你王伦如此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哪能成就大业?俺林冲妻子被戏,充军沧州,官府加害又火烧草料场,逼得我求生无门想不成,为报大仇,暂且在你这里避难一时都不相容。如今几位英雄来投,又拒之门外,呀呀呸!你这绿林草寇懂什么大仁大义?王伦呀王伦,你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匹夫!想到这里,林冲忽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声吆喝:“王伦!象你这等胸怀,哪能容得天下英雄?百姓灾难何时除掉?俺林冲今日决不饶你!”说时迟那时快,就见林冲手起刀落,再看他王伦,已成了两半截子啦!

晁盖早知林冲大名,纳头便拜,林冲上前扶起他,还没来得及说话,仰天一看,便大声吆喝:“众位兄弟,快看天上是什么物件?”

大家随声抬头一望,真有这等怪事,就见从南天飘来一朵白云,上面站着一只金鹿,金鹿上坐着一位白眉白须的老人。只见那人的头就像个把儿朝下的古铜葫芦,笑嘻嘻地念道:“道道道,道,道,道!有道福,无道祸!”

大伙都看直了眼。还是吴学究先开口道:“呀!此乃太上老君哪!”话没说完,只见那金鹿来了个“金鸡独立”——三条腿都吸到肚里去了。那太上老君也化为一缕烟雾直上青天了。众人再看那个鹿身,已变作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又见那“金鸡独立”的那条鹿腿呼呼下落,一直插到梁山顶上,再也不动弹了。

这一来,九州十八县都看到这“替天行道”的四个大字了。

晁盖一看哈哈大笑,说:“此乃天意也!”倒头就拜林站,愿尊林冲为山寨之主。林冲赶紧扶起晁盖说:“以我为王,人家会说杀王伦为取王位,就算我满身是口也说不清楚,是不义之王。晁大哥年纪最大,文武过人,理应为山寨之主!”众人都说林冲说得有理,当下推晁盖为梁山头领。

从此,梁山寨就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希望各宗教都来讨论一个问题:人可以替天行道吗?

替天行道,表面是承认所谓“天”的存在,但实际是否定“天”的作用,是唯物论。否定神的存在,因为认为“天”不能行道,所以替天行道。这是一种出师有名而让对方无法反驳的鼓动人心的说法,因为“天”不可能来跟你辩驳是否可以被代替行道,所以从理论上是绝对安全的。

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人不可以代天行事,不能逾越神的权利。惩罚,是神的权利,不是人的,人不可以因任何理由夺走别人的生命。该隐杀亚伯,亚伯没有反抗,而是任其,亚伯的怨灵也没有报复其兄,而是向上帝哀告。而上帝也没有用亡来惩罚该隐,而是流放了他。

从创世纪这一章节中,可以理解到,上帝看重的是人的谦卑和忍耐。耶稣生于马槽,出生于最卑微的地方和最恶劣的环境下。耶稣甘愿受刑,为世人承受苦难,以救赎世人的心灵。前也未向上帝哀告替我报仇,而是向上帝哀告请原谅他们,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些都体现着谦卑,忍耐以及平等的概念。至于,和千万人的生命,也许这是一种对罪恶的反省。上帝让人知道苦难,而理解幸福的意义。发洪水惩罚世人的罪恶,以从新来过,也许是恶魔的化身,上帝并不制止恶魔的行为,并不制止他的杀戮,正是要人们看清和理解罪恶。让人们自行选择变成恶魔,还是救赎心灵。

从佛教角度来看,佛教意在普渡,修的是万法皆空,世间本无物的内心境界。一切果报自由因缘,即不存在“天”的概念,也不存在“行道”的概念。即使行为上把杀了,但本意也不可能是替天行道,而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如那故事:一僧与众人行船渡河,中途众人中数强盗持刀现身,欲劫财。和尚奋起替强盗杀众人,后曰:强盗若杀船中人,罪孽极为深重,恐永不超生,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替强盗杀众人以减轻强盗之罪孽。从这个故事的引申,和尚也许会替杀千万人,而自背罪孽普渡众生。

从儒道及诸子百家来分析,就很复杂了,儒道各人见解不同,无法统一说法,若讲无为无用,那是遵循事物自然发生的规律的,不会去刻意改变什么。若讲天地不仁,是一视同仁,上天不会偏向谁,天下万物不分贵贱,都如刍狗。即是如此,天道不需替行,不行即可。荀子讲天人相分,天道自然,天没有理性及善恶之分,只有人如此,人道别于天道。替天行道,行的是人道,不是天道,“替天”无从说起。

替天行道,“道”为何物,知“道”,而后知可否“替天”。若以暗杀而拯救千万人而言,“道”即是人道,而非天道。天道可循,人道无常,行人道曰替天,谬也。

水浒传故事为何发生在水边,而“替天行道”的口号是怎么回事?

?水浒?就是水边的意思,水浒传是发生的地点是水泊梁山,也就是施耐庵的老家东平。而好汉们是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意味着他们都是天上的星宿。因为人间不和平,需要有人来帮助人间变得更加的美好。所以说这一百零八将就是代表着上天的一百零八个星宿,下凡来帮助凡间的,因此他们是?替天行道?。

这些好汉是一百零八星宿下凡的,他们自己是上天的神仙,所以自然是?替天行道?。而他们替天行道的地点是在凡间的水边,也就是那?水浒?,这名字《水浒传》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在水边的山上聚义,那座山名叫?梁山?,所以他们也叫?梁山好汉?。他们其中有宋江、卢俊义、鲁智深、林冲等等优秀的人物,他们一直以来都被我们所称赞。

其实这个所谓的?水浒?真实的地点就是创作者施耐庵的老家东平。东平是个多山多水的地方,施耐庵从小生长在那里,对于这些山山水水的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也很了解这些山水的分布,所以说他在写《水浒传》的时候才会对水泊梁山的那些山水分布写的那么的真实细致。而且有关于?水浒英雄?的故事从施耐庵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听,一些说书的人就喜欢说这些故事,而施耐庵本人也很是喜欢,所以说他才会写出《水浒传》的。

这些起义军都喜欢自诩自己是什么上天派来的拯救世界的使者,当时的很多人都是封建迷信的,他们都相信那些天神的存在,因此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因为他们是上天派来的,他们代表的上天的旨意,这样使得他们的号召力更强了,而水浒就是他们起义的地点。

《水浒传》中李逵为什么砍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因为当时李逵升堂当了一把“官老爷”的瘾,堂下有一个老太爷前来告状,告的正是李逵的大哥宋江。老太爷说宋江强抢了他的女儿,李逵听完之后怒火攻心,回到梁山去找宋江麻烦,不但一斧头砍刀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还当面冲撞宋江,要杀宋江。

后来宋江提出去老太爷庄上对质,结果二人来到老太爷庄上,老太爷却说抢走他女儿的不是这个人。原来是有两个恶人冒充宋江的名字来到老太爷庄上抢走了老太爷的女儿,李逵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于是负荆请罪,被宋江命令去抓住那两个冒充他的恶人来请罪。

从故事里其实我们可以知道,李逵在听说宋江强抢民女后是非常生气的,所以才会砍刀“替天行道”的大旗。因为在他心里觉得宋江做出了这种龌蹉的事情,根本不配高举“替天行道”的旗帜。

我们都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心腹,他和宋江的交情非常深厚,也很听从宋江的话。宋江几次深陷危难的时候,李逵都甘冒矢石去营救他。

但是就算他对宋江非常忠诚,还做出这样的举动,只能说明他的性格刚正不阿,直来直往,不会拐弯抹角,也不会阿谀奉承。另一个原因就是“替天行道”这四个字在李逵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他心目中的“正道”。容不得半点玷污。

李逵这个人虽然好,而且嗜酒如命,但是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还是有点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