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唐朝睿宗李旦的资料吗?

2.必有妖前面怎么说呢?

3.跪求仙三问情篇京城支线任务——凌霄的秘密全攻略

4.一个女孩和你有仇有天主动和你说话到底是什么心机?

5.有谁知道红楼梦晴雯的身世?

有唐朝睿宗李旦的资料吗?

事出有因必有妖还是事出反常必有妖-事出有因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

李旦于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初名旭轮,后去旭字单名轮,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时改名为旦。后来,他的名字在“轮”和“旦”之间又有几次反复。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几次改名,凡是改名为轮时,就是他背运的时候;在改名旦时,就是时来运转的时候。史载“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著名的景云铜钟(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铭文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位于今陕西咸阳)的墓碑都出自李旦的手笔。 李旦初封殷王,后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唐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唐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李旦为帝,改年号为“文明”。李旦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公元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李旦,封他为皇嗣,改姓武。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不久武则天去世。中宗封李旦为安国相王。 景云元年(710年),中宗被韦皇后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同年6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羽林军将领拥兵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李旦复位,废黜少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 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再次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不敢居隆基之上。” 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又使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问有没有同太平公主商量过,这就助长了太平公主的专横,也引起了太子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个是她的亲信,造成政局不稳,政事昏暗。 公元712年7月,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51岁任太上皇,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开元四年(716年)6月病逝长安宫中的百福殿,享年55岁。 编辑本段三让天下 李旦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不过,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少帝,即温王李重茂。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李旦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编辑本段一让母亲 李旦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李旦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李旦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她能够为李旦做的,就是在二月七日立他为新君的同一天,把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几天以后,又把李旦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这些都是李旦作为皇帝的名分应该得到的,然而此时所有国家政治事务全由武则天一人专决,李旦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同年,武则天又改元为光宅,一年用了三个年号。这似乎透露出,李旦的母后武则天除了没有改朝换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 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李旦皇帝。李旦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戏真做,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转过年来的春正月,武则天把李旦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成义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俨然把李旦的帝王之尊抬得高高。然而事实上,在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巅的过程中,李旦这个皇帝只能是一个徒唤奈何的旁观者而已。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从此,为了避讳,发布的诏书就改称“制书”。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当时,宗室大臣和朝廷反对派纷纷遭遇杀戮和灭门之祸,武则天的政治经营已势不可挡。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李旦,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在刘祎之后不再发言的李旦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李旦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李旦自己得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表示同意儿子李旦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但是不再给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李旦的名字也改为“轮”。皇太子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李旦第一次让天下,就这样完成了。 作为皇嗣的李旦,日子也并不平静。不知什么原因,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看中了这位不得志的皇嗣,曾想和他发生私情。李旦深知自身境遇,又怎么会引火烧身,就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这样就得罪了团儿,她就暗中在李旦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告发她们行厌蛊妖法,诅咒武则天。结果,在长寿二年(693)正月二日,刘氏、窦氏进宫朝见武则天于嘉豫殿之后就被处,秘密地埋在宫中,无人知道她们的下落。梓宫秘密,莫知所在,李旦再次即位以后,对二人都是招魂而葬。对于两个妃子的突然失踪,李旦也不敢发问,在母后面前,泰然自若,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即使这样,又有人告发李旦窦德妃(玄宗的生母)的母亲庞氏有所不轨,庞氏被判处斩,差点丧命。出面替庞氏洗刷冤情的御史徐有功,被加上“阿党恶逆”的罪名判了绞刑。虽然最后没有被杀,也被革职除名。 编辑本段二让皇兄 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李旦“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李旦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按照长幼的次序,兄长被迎接回到宫中,就表明母后还是有意把兄长选立为继承人的。李旦的推让,不仅说明了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结果,李旦这次以皇嗣身份让位皇兄为皇太子,自己再次被封为相王。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二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中宗封李旦为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不到一个月,李旦就上表辞让太尉和知政事,因为他态度坚决,中宗也只好答应。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李旦立为皇太弟,这显然与他推让皇位继承人的举动有关。对这一称呼,又因为李旦的坚决推辞而作罢。 由于李旦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漩涡中,虽然屡屡遭受猜忌也能够保得平安。 编辑本段三让儿子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而以时为安国相王的李旦加太尉参谋辅政。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李旦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李旦心怀疑忌。李旦在先有中宗顾托遗志,而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这说明李旦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李旦重新登基。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李旦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李旦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由于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逊位,前后不足一个月,加上这期间还有韦后临朝,他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权力,所以无论是唐朝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年表的谱系上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任皇帝。 李旦这次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李旦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李旦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综观李旦的三让天下,他一让母亲,应系情非得已;二让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让儿子,可谓实属无奈。不过,李旦三让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惊无险。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然而,李旦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倒也不能不说是一大成果。毕竟,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李旦之后的历史延续。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公元662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第四个儿子李旦出生。 公元684年,李旦被母亲武则天扶上帝位。 公元690年,武则天即位称帝,改唐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 公元698年,李显被召回长安,代替李旦为皇嗣。 公元710年,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 公元712年,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公元716年,李旦病逝。

必有妖前面怎么说呢?

必有妖说的应该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其前一句是“外祖雪峰先生曰”。

“事出反常必有妖”引申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越七八日乃萎落,其根从柱而出,纹理相连,近柱二寸许,尚是枯木,以上乃渐青。先太夫人,曹氏甥也,小时亲见之。咸曰瑞也,外祖雪峰先生曰:物之反常者为妖,何瑞之有!曹氏亦式微。”

意思是说花叶繁茂下垂,过了七八天才枯萎谢落。花的根从柱生出,纹理与柱相连;靠近柱子二寸光景,还是枯木,往上才渐渐发青。

先母太夫人是曹氏的外甥女,小时亲眼见过厅柱的牡丹,当时都认为是吉祥征兆。我的外祖雪峰先生说:“反常的物就是妖,哪有什么吉祥征兆。”后来曹氏门庭也衰落了。

《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原因: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1798),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事出有因必有妖“正是纪昀科学,不迷信的表现。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跪求仙三问情篇京城支线任务——凌霄的秘密全攻略

第一部分,回魂仙梦京城,白天,妓院

南宫煌:不愧是京城,到处都好热闹~啊,那边又围了一群人,嘿嘿,凑热闹哪能少了本大仙! 凌霄:……各位就当发发善心吧!这株牡丹我亲手照料了三年,眼下实在是事出有因,才不得已将它卖出。钱多钱少都无所谓,只望买去的人能好好待它。 富商:到底是什么原因啊,凌霄姑娘何不说来听听~只要你说得入情入理,大爷我白送你银子也没关系,事后可别忘了以身相许,哈哈哈~ 公子:这盆牡丹我没兴趣,我看凌霄姑娘你人比花娇,在红袖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本公子只要人、不要花行不行啊~~ 凌霄:……各位莫要说笑,凌霄是认真的。 公子:我们也是认真的啊,你倒是说说看,我从头到脚哪一点看起来马虎了~ 南宫煌:……(怎么来红袖苑的人都是这副德性,几个大男人只会在嘴上占便宜,没品!) 南宫煌:这位姑娘,你若急需用钱,我这儿倒有些银两,不如-- 凌霄:你误会了,我不缺钱,真的只是想找个好人照看这株牡丹。人和人之间有缘,人和花是不是也会有缘,过了今日,我和它的缘份也就尽了…… 南宫煌:姑娘有什么烦心事,尽管说出来!蜀山弟子南宫煌在此,一柄长剑逢妖灭妖,遇鬼斩鬼,天下哪还有办不到的事!只不过这株牡丹嘛,哈哈,我确实有要事在身,不太方便带着一盆花上路~ 富商:蜀山弟子?就凭你那副牙还没长齐的模样?我看是种满红薯的山还差不多~ 南宫煌:去去去!满身铜臭,俗不可耐,千万别弄浊了本大仙周围的护体仙气! 凌霄:……小哥,你是个好人,我已经很久没有遇上这样的人了,可惜……唉,女子薄命,犹如漂萍,今日偶遇,明朝陌路。凌霄只盼来世不要生在这污浊之地,或许还能有缘报答你这份心意。 南宫煌:……姑娘切勿枉自菲薄,人无贵贱之分。你多保重,但愿能早些找到合适的人照料这株牡丹。 凌霄:嗯,一定能找到的。 南宫煌:这花…… 凌霄:小哥可是想买下? 南宫煌:不是,我有要事在身,实在不太方便带着一盆花上路。只是我瞧这株牡丹并非什么名贵品种,日常浇水施肥便能成活,姑娘假如抽不开身,何不托给……托给红袖苑中的朋友照料? 凌霄:唉,凌霄薄命,自己已经生在这污浊之地,又怎么忍心让它继续被尘垢所染,只盼寻到一位好主人,从此悉心关照,也让它年年花开,那我就再没有其它心事了。 儒生:自身已难保,又何须在乎一盆花?何况花若有知,必定三年前就有心离开了啊,想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难难难! 南宫煌:臭儒酸!废话一堆,还想卖弄文采,不开口没人把你当哑巴! 南宫煌:……姑娘切勿枉自菲薄,人无贵贱之分。你多保重,但愿能早些找到合适的人照料这株牡丹。 凌霄:嗯,一定能找到的。

第二部分,京城夜晚,要绕过净明长老到河边,必须在主线之前触发

方旭生:天呐,怎么会这样!凌霄、凌霄…… 应大鹏:哼,要做戏上了公堂再做也不迟!方旭生,我问你,你和溺水的凌霄姑娘是什么关系? 方旭生:……此次我赴京赶考,盘缠遭窃,幸亏有凌霄拿出她多年积蓄相助,可叹我才疏落第,盘缠用尽,无颜再回乡面对江东父老,也不能实现娶凌霄为妻的承诺了,我们不得已才想到共赴黄泉的…… 应大鹏:哼!听你的意思,你们是跳河殉情了?却为何她了,你活着?从实招来! 方旭生:启禀捕头大人,在下生于北方,确实不会游水,不知怎的,醒来时就已经躺在岸边了……我想可能是凌霄保佑吧,她委实是青楼中少见的重情重义奇女子…… 应大鹏:你口口声声称两人殉情,又都不识水性,却偏偏她你活,世上哪有这等奇事?谁知你是不是无力还钱,更不想娶个青楼女子被人笑话,才设下这毒计害凌霄姑娘?! 方旭生:书生无用,但也不会任人诬陷!我与凌霄心意已决,以绳索互相绑缚,何来谋害之说?!今日我能活命,或许是凌霄良善,不忍见我丧命……我唯有在这世间了却残生,再图振作,方不负她一片苦心啊! 应大鹏:虚情假意,令人作呕! 书生甲:捕头大人,办案讲究有凭有据,你又怎能妄加臆断?方兄与我同期赴考,他和凌霄姑娘的事我也略知一二,两人情深意重,绝非虚假。而那位凌霄姑娘虽然身在烟花之地,却是世间少有的贞烈女子! 书生乙:不错!日后着书,我必要将凌霄姑娘之名流传百世! 方旭生:多谢各位!我想凌霄她在天有灵,也会十分欣慰的…… 书生甲:方兄莫愁,天无绝人之路。你盘缠用尽又如何?我看这就发动所有考生捐钱捐物,人多还怕办不了事吗~ 方旭生:这,万万不可! 书生甲:我们知道方兄高风亮节,自是不愿接受别人施舍,但这并非施舍,日后方兄高中状元,再加倍奉还便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先回客栈,再从长计议,兄台也该将一身湿衣换下了。 方旭生:正是! 方旭生:可这位捕头大人-- 应大鹏:今日暂且作罢。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你如果真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也不会放过的! 方旭生:……唉! 方旭生:……两位,我们这就回高升客栈吧-- 南宫煌:哎,等一下! 方旭生:请问你是--? 南宫煌:在下南宫煌!曾与凌霄姑娘有过一面之缘,现在想起来,她那时候已经决意殉情,才会在红袖苑后门变卖自己心爱的牡丹花…… 方旭生:牡丹?我似乎听凌霄提起过…… 南宫煌:那盆花可能仍在红袖苑中,请你务必找到后好好照料,也算了却凌霄姑娘一个心愿。 方旭生:这是自然!多谢相告!

第三部分,胜州,雷元戈在队时

雷元戈:你!别再靠过来! 柳依依:这位大哥,我不过是想问你几句话! 颂:他怕女生~他怕女生~见女生就像见了天敌~ 雷元戈:无可奉告。 柳依依:不!你肯定知道,我一见你,就明白你能替我解开心里的结!我从小就一直梦见一个处境很悲凉的女子,却总看不清她的脸,我不知道她是谁,或者……我就是她………… 雷元戈:不可说。 柳依依:如果我一定要问清楚呢?我很快就要嫁人了,对方是北方巨贾,听说他年少时曾赴京赶考,不幸落第,却反而因祸得福,靠其它考生捐助的钱做生意,一夜暴富。我们年龄相差太多了,他虽然对我好,可我始终觉得不踏实,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雷元戈:不必明白,糊涂是福。 柳依依:你果然知道些什么……我怕,很害怕,因为、因为梦中的那个女子跟我说了很多关于他、他少年时的事情,活灵活现的…… 雷元戈:前世因缘今莫问。 颂:阿呆~你好不近人情~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你怎么忍心让她失望? 雅:也许是嫉妒人家未婚夫比他富有,而他只能烧烧纸钱,每次还不肯给我烧一点!铁公鸡!! 雷元戈:闭上鸟嘴。 柳依依:怎么?!语气都不一样?是你在说话吗? 雷元戈:不要成亲,离开胜州。 柳依依:为什么?!至少告诉我理由! 颂:我告诉你~我告诉你~嫁给他是你的命~ 雅:是命!逃不掉的! 颂:你投胎前许过愿的~要了前生一个心愿,报前生一个仇,见前生一个重要的人~但这样会不得善终耶,可怜、可怜…… 雷元戈:快走,离开胜州。 柳依依:我……就在刚才,心里有些什么闪过,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总之,谢谢你!我还是会嫁给方旭生的,如果这是我的命,就算天涯海角,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雷元戈:终于走了。 雅:胆小鬼~怕女生~~ 颂:可有个女生他不怕,就是那个-- 雷元戈:闭嘴! 风:看吧,被说中心事,恼羞成怒了。木讷呆瓜,注定永远讨不到老婆~~ 雷元戈:听见了? 南宫煌:元戈兄你好灵的耳朵,居然知道我在树后面~不过那女的到底是谁?你们认识?嘿嘿,我倒认识一个叫方旭生的,又好像似乎和她未婚夫是同一人,我们不如去见见? 雷元戈:此事诡异,莫过问。 南宫煌:我说啊,就算想过问,也不知从何问起啊~又被你说得这么神秘,存心吊人胃口。……对了,刚才好像听见那三只咶噪的鸟在说什么怕女生-- 雷元戈:听错。 南宫煌:喂,本大仙还什么也没说啊,你不要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好不好……

第三部分,还是在胜州

彩婶:依依她也真是命苦~怎么刚过门就和新婚夫婿双双横了呢!想当初,他俩的姻缘还是我牵的线,这不是存心砸我招牌吗?! 鲁安平:彩婶,你做媒婆这么多年都太太平平的,这次不怨你!真要说,只能是鬼怪作祟!那仵作尸检的结果说是两人躺在床上活活给闷的,你说好端端的又怎么会气闷?一定是姓方的这些年发了太多横财,遭报应啰~ 彩婶:嘘!鲁老板,你别瞎猜,小心被人听见! 鲁安平:听见又怎样?怪事还不止一桩咧,更怪的就是,那姓方的走遍大江南北,有一盆牡丹从不离身,偏偏两人后的早上,那株牡丹竟凭空消失了,只留一个盆,里面却长出了一棵铃兰! 彩婶:我的妈呀!方家多半是中了邪。我见方老板经商一世,家财万贯,却没娶上一房媳妇,替他说媒原本是番好意,哪料到害依依!算了,不提这个,我还有件要紧事得办,改天再和你聊~ 鲁安平:行啊,你走好! 南宫煌:……(没那么准吧?元戈兄简直是一语中的!不行,方家应该就在这座城里,本大仙得过去瞧瞧,英明断案,查他个水落石出!)

南宫煌又回到方旭升家里

南宫煌:了不得啊~不得了~这不正是凌霄姑娘当初的那个花盆?方书生倒是个守信的君子,将它从京城带到了这儿,称得上世间少有的痴情汉了! 丹娘:见鬼的痴情汉!要不是那个男人,凌霄当年又怎么会惨?!他明明精通水性,却说自己不会游水,骗得凌霄和他互相绑缚殉情!后来又假惺惺地把牡丹带在身边,让众人误以为他情深意重!简直卑鄙无耻!人面兽心!! 南宫煌:我说啊,本大仙今日可算大开眼界了,明明是个美人,却满口粗话,还突然冒出来,足够吓胆小的~这位姑娘,你到底是人是鬼?又说方书生蓄意谋害,有没有证据啊? 丹娘:哈!算你有眼光,老娘再不美,天底下的女妖可就都是丑八怪了~我是妖,修炼百年的牡丹花精!至于那姓方的,他敢做就不要怕别人知道!真相是凌霄的鬼魂投胎前亲口告诉我的,可恨我那时修为浅,不足以化成人形去救她! 雷元戈:凌霄后发了毒誓。 南宫煌:呼~元戈兄,你当真是来无影,去无踪,实在令小弟万分敬佩~~ 丹娘:哼!换作我,被这样的男人欺骗,就算化为厉鬼也要报仇,凌霄却许愿这一世先嫁他,再杀他,代价是同时赔上自己的性命! 雷元戈:冤魂的毒誓通常都能应验。 丹娘:不错,你不是寻常人,对鬼界的事十分清楚! 丹娘:唔……原来如此。 南宫煌:什么原来如此?你们!不许背着本大仙打哑谜,说些含含糊糊的话。你是牡丹,我已经知道了,那这株铃兰又是怎么一回事? 雷元戈:转世。 丹娘:哼,果然瞒不了你。这株铃兰正是柳依依转世,她活着时候,我尊重她的心意,让她此生应誓如愿。现在她又重新投胎了,我把妖力分她一半,这铃兰很快就能修成人形,到时谁也不能再把我们分开! 南宫煌:你--?! 丹娘:吓坏了?惊呆了?我这样做有什么错?!凌霄误信了男人,才会得那么惨,男人根本不能保护她!依依也好,凌霄也好,注定是要和我相依为命的! 丹娘:你,不要插手!即使分出妖力这种事,违背天道常理,后果也由我一人承担,无怨无悔! 雷元戈:不过问。 丹娘:好,这才爽快!我不会平白受你的恩情,就传你一个招式作为谢礼吧! 雷元戈:谢。 南宫煌:哎~~~你先别走,本大仙还有一件事没弄明白呢! 丹娘:什么事? 南宫煌:凌霄若是恨那姓方的,发毒誓直接置他于地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嫁他?嫁个人渣有什么意思? 丹娘:……她虽然恨他,但毕竟是自己爱过的人,那种既不甘,又绝望的心情,你是不会明白的。总之一句话,你还小呢,根本不懂女人的心思~~ 南宫煌:什么嘛,顶着一张十七八岁少女的脸,倚老卖老~ 南宫煌:元戈兄,你说是不是-- 南宫煌:啊?又不见了!还真的来无影、去无踪!

最后一部分,在里蜀山某处

南宫煌:……好像能感觉到淡淡的妖气。 南宫煌:想不通!如今不少妖怪都有变成人形的爱好,有些明明已经是千年老妖了,还要玩返老还童那一套,扮作五六岁小孩的模样,想想都让人打冷颤…… 铃儿:大哥哥,你在说什么啊?铃儿不懂,铃儿本来就是很弱小的妖怪啊,直到前一段日子还是一株不能化成人形的铃兰,全靠丹娘把妖力分我一半-- 南宫煌:什么?!铃兰?你!你是凌霄?刚才说的那个丹娘,是不是一个牡丹花精? 铃儿:对啊,你是丹娘的朋友吗?不过我不认识叫凌霄的~ 南宫煌:……也对,你转世了,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不记得京城,也不记得方旭生,那些通通都不重要,还是像现在这样最好。铃儿,你过得开心吗? 铃儿:嗯~~丹娘对我最好了!以前我们在人界,她说那里浊气重,不适合修炼,所以带我来了里蜀山,她还说我们俩有三世的缘分,注定要永远在一起的~~ 南宫煌:她……没有提起从前的事? 铃儿:从前?铃儿不明白啊~大哥哥,你长得真好看!丹娘说过,男人都是负心汉,不能相信的,也不许铃儿和他们说话,不过大哥哥你不一样,铃儿知道你和其它人都不一样~~ 南宫煌:哈哈哈,铃儿你好聪明,本大仙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自然是琼楼玉宇画中仙,紫陌红尘少年郎-- 丹娘:铃儿,你在和谁说话?外面有很多坏人的,快些回家去! 南宫煌:啥?本大仙眼睛、鼻子、嘴巴无一不是气宇轩昂、玉树临风,有哪点像坏人?你说啊! 丹娘:是你!想不到也会来这里蜀山。哼,铃儿她涉世未深,纯洁如一张白纸,你不许对她讲些奇怪的话! 丹娘:铃儿,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回去吧,丹娘给你做人界的小点心吃。 铃儿:好~~~~ 铃儿:大哥哥,这个给你!要记得哦,铃儿喜欢你~不过最喜欢的还是丹娘~ 南宫煌:铃儿…… 丹娘:哼!铃儿是我的,不许你再想她,也不许和我抢! 南宫煌:……这,什么跟什么啊!唉!这世道……真是看不懂,明明是两个女人,不,女妖,也能如此恩爱,而真正的夫妻情侣却可能同床异梦…… ※事成奖赏:雷元戈习得『催魂幡』

一个女孩和你有仇有天主动和你说话到底是什么心机?

你问的问题,分析一下:一个女孩和你有仇,有一天跟你主动说话。那么你所说的有仇是你自己认为的。女人跟你唱反调,不代表跟你有仇。所以你这时候不是去想她有什么心机,而是思考下,你跟这个女人的仇恨在哪里?什么地方得罪过她?如果只是语言上的唱反调,那么就是你本身的心思太多元化了。不要把一些事情想的太复杂,不然你会过的很累,既然女孩主动跟你说话,那么你就应该拿出你作为男孩的气度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估计你的年龄也不会太大,所以呢,放开自己,哪怕吃亏了,身为一个男人,吃亏是福,而且对方还是女人。

有谁知道红楼梦晴雯的身世?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雪芹先生《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晴雯的判词。在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红楼梦中,身为丫鬟的晴雯,是雪芹先生刻画的一个极其特出的艺术形象。脂砚斋曾有批语曰“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由此可见,晴雯这一形象,是用来隐射黛玉的另一个侧面。小说最终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收场,黛玉泪尽而亡,则作为黛玉影子的晴雯也必将夭亡。

晴雯的,可谓《红楼梦》中一大惊天冤案,直至今日仍是众人争议的话题,争议的内容大抵有爱晴者之袭人告密说,以及爱袭者之自取灭亡说。二百多年来,两种观点相互倾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自身原因

雪芹先生无疑是钟爱晴雯的,这从晴雯那好得出奇的判词,以及晴雯越过袭人排在了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然而,雪芹先生并没有将晴雯描写成一个完美的女子,先生笔下的晴雯,是个有血有肉,亮点与缺点并存的丰满人物。

晴雯是大观园中公认的美人,先生虽没有正面描述过她的样貌,但从旁人的言语中,我们有初步的印象,她长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丽,使她自恃过高,得意忘形地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只不过是大观园中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虚妄地追求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平等。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荣国府,她的这种反叛精神,必将遭到统治阶级残酷的镇压。

晴雯的灵巧也是众所周知的,多少能工巧匠都无法织补的雀金裘,她在病中就从容的补好了。连贾母都说“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甚至于百般厌恶她的王夫人都不得不承认“他色色比人强”。

然而,心灵手巧的她却不屑于以自己的“风流灵巧”去博取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许。她懒,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做,而是因为她不愿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做。她只是希望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以一个人的身份,为着自己的心而做,所以,就有了病补雀金裘。但是,她这种单纯的愿望,在封建势力奴役下的大观园里,无法得到共鸣,孤立无援的她,必然只能走向亡。

晴雯的性格一直也是人们争论的主题,爱晴者称其为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毁晴者称其掐尖要强,尖酸刻薄。

我认为,首先必须肯定,晴雯是纯洁的,她并没有象王夫人所说的那样“妖精似的”勾引宝玉,也没有象袭人那样奴颜婢膝地去钻营宝玉姨娘的地位。言语尖刻确有其事,但又都事出有因。因为她纯洁,所以她痛恨坠儿的盗窃行为;因为她自尊,所以她鄙视袭人之流安于甚至乐于做奴隶的本性;因为她天真无邪,所以她厌恶蠢奴悍妇的争权夺利,惟利是图。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那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最终招致了封建卫道者的诽谤污蔑,从而断送了她美丽青春的生命。

二、社会大环境的因素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巨作,封建望族荣国府的兴衰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晴雯的,从小方面看,是遭到小人诽谤中伤;从大方面来讲,则是封建残余势力对反抗者的铁血镇压。

导致晴雯被撵的直接原因,是傻丫头误拾绣春囊,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挑唆下检抄大观园。如果没有发生检抄大观园事件,王夫人也许就不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那么晴雯或许就可以拖延一段时日,即使最终无法逃脱被撵的命运,也至少不会。

然而,检抄大观园却必然发生,这是封建没落贵族在社会现实面前作的最后挣扎。在封建社会风雨飘摇的末世,王夫人等所代表的封建遗老们个个自危,企图以肃清家族内部的反抗势力,来遏制被统治阶级的日益壮大。

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有着鲜明反抗意识的晴雯必然首当其冲地成为统治阶级迫害的对象。

三、宝玉的责任

晴雯的,贾宝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夫人之所以驱逐晴雯,是因为她认为“好好的宝玉”“被这蹄子勾引坏了”。为什么她会认为宝玉被勾引坏了呢?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对宝玉叛逆行为的不解与恐慌。封建贵公子出身的宝玉,不喜读书,不达事务,不懂人情世故,只喜在内帏厮混,这在封建卫道者王夫人眼中,无疑是一个封建势力的反叛形象。但是,宝玉毕竟是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她权利地位的倚靠,她无法理解宝玉的反常行为,又没有能力阻止宝玉的反叛举动。病急乱投医的她,只能从客观上寻找原因,将责任归咎于宝玉所钟爱的丫鬟们身上。

如果晴雯不是宝玉的丫鬟,或者宝玉能够按照封建家长的行为准则一心巴结正道的话,那么,晴雯又何至于落得被逐而亡的悲惨下场。

四、封建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贾母是荣国府中的最高权威,而王夫人却是荣国府里的实际掌权者。恪守封建礼教的王夫人在绝大多数场合,都与贾母的意志保持着一致。然而,在宝二奶奶的选择上,贾母和王夫人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以雪芹先生未完稿的前八十回为准绳)。贾母主张将自己素来疼爱的外孙女黛玉作为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而王夫人则有心让自己的外甥女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以此来巩固王姓家族在贾府的地位。

在封建礼教的虚伪面具下,王夫人既不能违背贾母的意愿,又无法对身为**的黛玉进行直接的打击。于是,作为黛玉影子的晴雯,就很自然的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贾母因素喜晴雯伶俐,“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而将她放在了宝玉房里,意思就是以后让晴雯做宝玉的侍妾。对于这一点,王夫人未必全然不知。然而,王夫人却因为晴雯“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而“很看不上这浪样儿”。

对于黛玉,王夫人或许还碍于舅母的身份而不敢轻举妄动;而对于晴雯,王夫人则毫无顾虑地对其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王夫人如此声势浩大地驱逐晴雯,正是向贾母隐晦地表明自己远黛近钗的坚定决心。在这场宝二奶奶的争夺战中,黛玉最终为何失利我们不得而知,而晴雯的冤却很明显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五、袭人的告密

多少年来,不断有人怀疑,晴雯的源自于袭人的告密。袭人到底有没有告密呢?翻看全书八十回,我们找不到袭人告密的只字片语。那么,晴雯的与袭人无关吗?我说不,不仅有关,而且是大有关系。可以说,袭人没有告密,但袭人向王夫人进谏的那一番话,却着实要了晴雯的小命。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袭人有没有陷害晴雯的动机。

袭人一心想做宝玉的侍妾,为此,她拉拢同伴,讨好主子,甚至不惜牺牲色相满足宝玉的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她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是得到了主子的肯定,后又被宝玉另眼相看,成为了怡红院中最得意的丫鬟。然而,她心里也非常清楚,能够成为最出色的丫鬟,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宝玉的侍妾。在她的面前,现摆着一块顽固的绊脚石,那就是晴雯。

晴雯,这个和她一样从老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丫鬟,不仅人长得比她标致,而且深得贾母的赏识。如果只是这些还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晴雯那“心比天高”的性格正好与宝玉叛逆的个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袭人很清楚,虽然宝玉对她有着强烈的依赖,但宝玉所最钟爱的,却是晴雯。

因此,袭人如想稳坐她准姨娘的位置,就必须扫清晴雯这个最大的障碍。

然而,以袭人的身份而言,她是不可能平白无故地去告密的,这和她温柔和顺的形象不相符合。于是,雪芹先生为她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那就是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惊动了整个荣国府,其中最受冲击的,当然是王夫人。宝玉是王夫人的独子(因为贾珠已),如果宝玉有个好歹,王夫人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于是,袭人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冒险向王夫人进谏了那一番话,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那种话本不是一个丫鬟应当说的。

我们来看袭人的那段话。

首先,她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前半句直指王夫人内心,把王夫人的忧虑烦恼剖析的清清楚楚;后半句则是对王夫人完全不加掩饰的警告,更加剧了王夫人内心的恐惧。

接着,她又说“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这句话也有两层意思,前半句是对王夫人变相地邀宠,后半句带有强烈的暗示,“那些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经过层层铺垫,最后,她提出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建议,“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这句话马上就引起了王夫人的警觉,王夫人立刻就紧张起来,忙问道“难道宝玉和谁搞鬼不成”。袭人当然不可能真的说出宝玉和谁做了什么,事实上,宝玉除了和她有越轨行为外,也根本没和任何人搞过鬼。

说到这里,她觉得该煞住了,再说就不合她的身份了。因为她心里清楚,此刻的王夫人已经被她的那一番危言耸听的话吓坏了,必然会顺着她的思路作出令她满意的举动。

接下去就不用我说了,大家都知道,就因为这一席话,王夫人开始有了警觉,密切注意起宝玉身边的人来,进而发现了宝玉身边那群所谓的“狐狸精”。

说到这,还有人反对说,害晴雯的不是袭人吗

六、晴雯因

风流灵巧的晴雯就这样了,我们在哀悼她的同时,也为她的感到庆幸。毕竟,她能在赫赫贾府树倒猢狲散之前,在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黯然逝去,也算是一种幸运。雪芹先生确实是钟爱晴雯的,所以,他不忍让他心爱的女子经受更大的不幸,所以,他宁可让她们过早的去,就比如黛玉,比如晴雯。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这几句判词实际已写尽了晴雯的一生。“心比天高”,如笑指繁星所说: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象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卑膝,也没有温柔和顺,再用黛玉所说的便是“我为的是我的心”。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的人,在现在也没法不让人感动的,我们难道一定要对着这颗高贵的灵魂指责她:你只是个奴才?身为下贱是她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遂遂,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招人怨”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也有因挨打受骂吃了亏的,难免要背后下蛆。看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的一番话便知。她告晴雯,无非是说她掐尖要强。但王夫人触动的心思却是“长得几分象林妹妹”的晴雯清狂太过,一口咬定她是妖精,再怀疑她并芳官四儿等人私情蜜意,勾引宝玉无所不为。真正引来王夫人雷霆之怒的并非是晴雯的懒,也非晴雯爱打骂小丫头,却是她长得过于好了,不象袭人“笨笨的”讨王夫人欢心。

若果然是因为晴雯的懒或是烈而将其赶出大观园,我们便没必要在这里费神劳心,牵肠挂肚,但却因“长得太好”,担了“狐狸精”的罪名儿,象晴雯那样清白而心高气傲的女孩儿,她又怎么能活下去?晴雯临叫的是娘,她有多少的冤屈要对自己的母亲讲?女孩子看得比生命更重的名声被可憎的封建卫道士如此糟蹋,而晴雯却连辩解的机会也没有。也许,她想到只有自己的亲娘或者能够安慰她,也许,她想对母亲哭诉自己的清白,或者她想问问,当初为什么不把自己生得丑一些?

王夫人一一检示过怡红院的丫头,凡不顺眼的都赶了出去,然后,她到贾母处讲的却是晴雯得了“女儿痨”,她不敢说晴雯有什么行为不端处,是因为知道贾母将晴雯放在怡红院的道理,贾母信得过晴雯的清白,贾母本有让晴雯成为宝玉小妾的意思,如此一来,贾母虽着实惋惜一回,也是没有法子了。而我在这里,又难免因为王夫人的阴暗心理而感到心寒不已,晴雯长得有几分象黛玉,贾府均知,她如此鲜明地表示对晴雯的厌恶,那难道不是婉转地表明了她对黛玉的态度,她对贾母给了宝玉的晴雯如此之狠,自然也希望贾母明白她不愿意黛玉成为儿媳吧。

晴雯

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的全部生活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着青春生命力的抒情诗。晴雯者,“情文”也。晴雯的形像,是曹雪芹心灵的宠儿,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精品。曹雪芹在塑造这一形像的过程中,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细密的思想活动,丰富的艺术想像与适当的夸张,使得这一人物性格格外明朗,使得她的生活面貌格外美化,格外诗化。在晴雯的锋芒毕露的言谈笑语中,在她的眉眼动静的开合中,时时流露出来美丽的激情和光彩夺目的绚烂。曹雪芹把这一洁白无暇的雕像,摆在大观园富丽堂皇的地毡上,使读者在那封建堡垒的家庭里,感到一点春风和暖的气息;在那千依百顺而又彼此排挤陷害的奴婢中,看到一个坦白、直率、天真、刚强和敢于嬉笑怒骂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她虽身处下贱,却是一个大写的“人”!

晴雯是这样一位人物,我们并不明了她的家世,连她姓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她是一个无父母孤苦伶仔的小姑娘,她没有在家庭里受到处世为人的“教养”,任情任性,刚躁,带来了一身的“野气”,后来她被赖大的母亲“孝敬”了贾母,就带着一身可爱的野气,进入了贵族社会华丽的客厅。她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贵贱尊卑,不理解封建贵族家庭中入吃人的法则、更没有学会那一套奴隶道德,并且利用那一套道德往上爬,保持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这样一个叛逆人物,曹雪芹故意把她送到怡红院,于是使这一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发展的环境。

《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在贾府的丫头群中,晴雯是第一个美丽的。但曹雪芹写晴雯的美,不同于写袭人和平儿。在袭人、平儿的身上,堆满了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和浓妆艳抹的涂饰,晴雯要却没有这些庸俗的富贵气。“水蛇腰,削肩膀儿”,“钗甜鬓松,衫垂带褪,大有春睡捧心之态”。曹雪芹只用这样几笔水墨的勾勒,就把晴雯的天然美貌,送到读者的眼前。她像“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宝玉用这样的抒情诗的语言,来赞美晴雯的形像。这不仅写出了晴雯的美貌,也写出了她纯洁的精神。但在王夫人的眼里,觉得她“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不错,晴雯不仅面貌精神像林黛玉,更重要的是她的性格在追求解放与自由上,同林黛玉有基本上的一致性。王夫人对于晴雯那样深恶痛绝,连作为宝玉的一名丫头也不能容忍,那么,林黛玉不能成为她的媳妇,也就不难理解了。

晴雯性格的特质,是那种独来独往;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敢笑敢骂的青春活力和那种反抗权威轻视等级的自由平等的精神。在她的口舌间,时时吐露出刀剑般的讽刺,把她周围的黑暗丑恶和那些“鬼鬼祟祟的勾当”,毫不容情地揭露出来。在第三十一回里,晴雯空因跌坏了扇骨子和宝玉吵嘴的时候。袭人说了一句“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她说“我们”两字;就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哪里就称起‘我们’来了?”还有一次,因为王熙凤叫小红去拿一个荷包,小红得了高级主子的差遣,便得意忘形起来。晴雯见了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没有,就把她兴头的这个样儿!这一遭半遭儿的也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上才算好的呢!”抄检太观园时,玉熙凤带领王善保家的一群人杀进恰红院,袭人麝月之流,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都是“自己先出来打开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只有晴雯采取反抗斗争的姿态;她起初是不开箱子,后来她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郎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在这些文字里,显露出晴雯的锋利无比的讽刺天才,这天才的讽刺,是封建时代表示反抗精神的有力武器。她的讽刺,不仅刺伤了袭人、秋纹、小红、王善保家的一群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者王夫人。同时也表规出晴雯的心地是何等纯洁善良,在她的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腔、丑恶和冤屈。她鄙视乘机向上爬的小红,她嘲笑一天到晚梦想当小老婆的袭人,她轻视那得了小惠而向王夫人叩头谢恩的秋纹,她痛恨那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王善保老婆。“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想和勇猛的不避危险的斗争精神,放在贾府那一群女性中,真有鹤立鸡群之感!也就因此,她遭到封建恶势力的围剿,流言谗语,从四面向她飞来。绣春囊事件一爆发,王善保家的便抓紧这个好机会,在王夫人面前诬告:“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道,头一个是宝玉屋里晴雯。那丫头仗着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叛逆者深恶痛绝,再加上小人们的诽谤,于是这个纯洁勇敢的晴雯,就很快地在狂风暴雨中被毁灭了。

晴雯的这种精神特质,在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贾宝玉的心灵里,得到了高度的共感与共鸣。她是贾宝玉思想上的朋友。他们的阶级、地位、教养虽不同,但宝玉对晴雯的态度,跟对其他的丫头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友谊,在“撕扇”、“补裘”两回抒情诗笔墨的描绘里达到了高潮。

袭人、麝月、碧痕、秋纹一流人物,是宝玉生活上的心腹,善于铺床叠被送水捧茶,她们也只在这方面细心体贴,争取妾婢的稳固地位。这些职务晴雯却不放在眼里,她要争取做宝玉精神上的朋友。那次宝玉被贾政痛打一顿之后,全家骚动,各人的情绪和态度各不相同。黛玉送来的同情是万语干言说不出的,只是“满面泪光和两只肿得桃儿一般的眼睛”。黛玉走了,宝玉为表示他的爱情,相送两块旧帕给黛玉,在他俩的恋爱过程中,这是一件非常机密的任务。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晴雯。后来晴雯了;宝玉悲痛地对黛玉说:“素日你又待她最厚”,在这一句话里,透露出来黛玉和晴雯的深厚的感情,也说明在那封建堡垒里,这一对爱人和那一位朋友,在叛逆精神的契合上,是紧紧结合在—起的。

晴雯的亡,在贾宝玉精神生活上所带来的打击与惨痛,是无法形容的。晴雯的亡,暗示了林黛玉不可避免的亡命运,也说明贾林爱情悲剧反封建的强烈倾向。贾宝玉将他无比的愤恨和哀伤,用优美的文笔,一齐写进《芙蓉女儿诔》里。《芙蓉女儿诔》是讨伐封建势力的檄文。“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罘罬;铃施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贞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他痛骂那些狐群狗党的小人,他痛恨封建统治者的狠毒残忍。他把晴雯看作“高标见嫉”的贾谊;看作“贞烈遭危”的鲸,这种评价是非常之高的。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在那封建贵族家庭里,真如海燕一般的飞舞,真如昙花一现的亡,不仅引起读者的无限同情,更引起读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愤恨。她的高尚品质,她的反抗精神,她的天然美貌,她的恶劣环境,正如宝玉所说,是一盆才透出嫩剑的兰花,送在猪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