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

2.什么身模范成语?

3.写出三个描写英雄的四字成语故事

4.人留名成语故事

5.项羽志大才疏给我们的启迪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

勇冠三军的成语故事-勇冠三军成语故事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我国是一个成语大国,而一些成语是在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其他传奇故事里产生的。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个成语,去了解其背后发生的故事,下面是关于为大家分享的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1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2

 刘秀称帝不久,赤眉军与更始政权发生火并。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击败、招降了赤眉军,又展开了统一关东地区的征战。至建武六年终于踏平中原,收复了关东地区,又开始把军事锋芒直指盘踞陇西的魄嚣和蜀地的公孙述。

 魄嚣是天水(今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魄嚣随其叔父魄崔起兵,后在更始政权中任御史大夫。赤眉入关,长安吃紧时,魄嚣逃回天水,聚众盘踞,势力再度兴盛,名震陇西。他见刘秀政权日益强大,便上书表示臣服并愿意配合讨伐赤眉。而此时的刘秀则想借瑰嚣的陇道出兵伐蜀,可魄嚣不甘心屈居人下,就找借口拒绝了,后来干脆命令部将阻挡汉军入陇。刘秀大怒,从此翻了脸。

 建武六年五月,刘秀与魄嚣激战于陇低,互有胜负。魄嚣鉴于自己势单力孤,就与蜀地公孙述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刘秀。建武八年,刘秀派精兵奇袭并攻下陇西要地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魄嚣闻讯大惊失色,率数万兵马拼相争。

 为了一举攻克陇西,刘秀亲自统帅大军,指挥手下名将吴汉、岑彭、耿彝等兵分九路而进,大败嚣军,接连降服十六县,魄嚣逃进了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被吴汉、岑彭等部重重包围起来。刘秀向魄嚣下诏召降,但遭拒绝。

 八月,京师传来颖川被贼寇占领,河东官兵叛乱的消息,刘秀认为陇地战局已稳操胜券,便决定回京镇压叛乱。行前,刘秀给大将岑彭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西城攻克后,你便可带兵去攻打蜀地。人都是不知足的,既平陇,复望蜀。每一次出兵征战,头发胡须都要变白一些啊!”

 但是,魄嚣将士一心,命守城。岑彭、吴汉改用水攻,也未奏效。十一月,公孙述派救兵五干突然杀来,汉军大惊,未来及列阵,便匆促投入了殊搏斗。救兵突入城内,把魄嚣救走逃往冀县。汉军粮草接济不上,只好从陇右退兵东归。次年,陇西闹粮荒,魄嚣既病且饿,活活气。

 部将王元、周宗把他的儿子魄纯立为王,继续与刘秀对峙。刘秀趁此时机,再次亲征。大将来款等攻下落门(今甘肃甘谷)。眼见大势已去,周宗等捆住魄纯投降,陇右割据势力终于覆灭。这样,全国只剩下盘据蜀地的公孙述了。公孙述,扶风人,王莽时做过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天下大乱后,他据成都自立蜀王。更始三年四月,即刘秀称帝前两个月,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后又控制了益州之地,拥兵数十万之众。

 刘秀曾数次派兵攻打,均未得手。建武八年围攻魄嚣时,曾拟定平陇复平蜀的计划,但失利陇西,功败垂成,直到灭魄纯后,时机才完全成熟。建武十一年,刘秀先后调集大军,由岑彭、来款统帅,由水陆两路向蜀地发动猛攻。岑彭沿江而上,势如破竹,一直打到距成都仅数十里的广阳。公孙述惊惧万分,连声哀叹:“是何神也!”来款一支迅速攻下河池等地,形成两路夹攻之势。

 公孙述走投无路,派刺客用暗杀手段先后了来款和岑彭,但并未能阻遏汉军凌厉的.攻势。刘秀又不失时机地写信招降,许以高官厚禄。可公孙述答复道:“成败全在于天命,哪有天子投降的呢?”刘秀见他软硬不吃,便亲自赶往长安去指挥。岑彭后,吴汉接替指挥东路军顽强挺进,在成都外与公孙述军展开激战,八战八捷,率军突入成都外城。这时,公孙述不甘失败,他把自己所有的金钱都拿出来,招募了五千人的敢队。

 公孙述亲自鸣鼓挑战,让敢队从背后偷袭汉军,结果汉军失利,吴汉落水,危急中抓住了马尾巴,才侥幸未被淹。建武十二年十一月,汉军猛攻成都。公孙述帅数万人决战,结果大败,他本人被刺伤而,蜀军无主而降,吴汉尽灭公孙氏,刘秀从此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什么身模范成语?

一 形容榜样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榜样的成语有:轨物范世、抗颜为师、整躬率物,一代楷模、言传身教。

一、轨物范世guǐ wù fàn shì

解释: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标准与榜样。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

译文:现在我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作是人行为的规范。

二、抗颜为师kàng yán wéi shī

解释: 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拼音代码: kycs

三、整躬率物zhěng gōng shuài wù

解释:意思是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属示范。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好等他们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以身作则、正身率下

四、一代楷模yī dài kǎi mó

解释:常用来表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成语故事: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起兵打天下,李靖率兵跟随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唐太宗对他十分信任,封他为尚书右仆射。李靖有自知之明,应该激流勇退,解甲归田,就上书唐太宗请辞。唐太宗成全他的志向,把他树为一代楷模。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例句:周总理是现代社会的一代楷模。

五、言传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

解释: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用言行影响、教导别人。

近义词: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上行下效

反义词:言而无信、言行不一

用法: 作主语、谓语;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例句:好的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领导大家共同奋斗。

二 关于描写“以身示范”的成语有哪些

1、以身作抄则

2、身先士卒

3、言传身教

4、身体力行

三 带身的成语有哪些

奋不顾身、以身作则、身不由己、身强力壮、孑然一身

一、奋不顾身

白话释义版:奋勇直权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朝代: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翻译:常常想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自己能够为了国家发奋向前,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二、以身作则

白话释义: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处:《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三、身不由己

白话释义: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朝代:近代

作者:钱南扬

出处:《宋元戏文辑佚·陈巡检梅岭失妻》:“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

翻译:听见说自己走的路非常平庸;这也是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四、身强力壮

白话释义:身体强壮有力。

朝代:明

作者:吴承恩

出处:《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全凭手疾眼快,必要身强力壮。”

五、孑然一身

白话释义:孤孤单单一个人。

朝代:宋

作者:周

出处:《清波杂志》:“孑然一身;无所依傍

翻译:孤孤单单一个人,没有可以依靠的

四 成语中什么身什么

没有中什么身什么成语

大显身手 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回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答能。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功遂身退 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家破身亡 家庭毁灭,自身亡。

仅以身免 仅:才能够;身:自身;免:避免。指没有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

身做身当 指自己做事自己承当。

无容身之地 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五短身材 指人的身材矮小。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隐占身体 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五 描写用自身的行动做出榜样的成语是什么

1.抱一为式

拼音: bào yī wéi shì

解释: 抱:持,守;式:榜样,规范。指不贪多,不外求,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

出处: 《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2. 不足为训

拼音: bù zú wéi xùn

解释: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3.垂范百世

拼音: chuí fàn bǎi shì

解释: 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出处: 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六 形容模范的成语

上行下效

雷厉风行,

一生唯谨,

一丝不苟,

持之以恒,

兢兢业业,

脚踏实地,

勤勤恳恳

七 有关英雄模范人物的成语

图穷匕见--荆轲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曹刿

厉兵秣马--眩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围魏救赵--孙膑

力拔千均--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马革裹尸--马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望梅止渴--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曹操

坚壁清野--荀彧

赤膊上阵--许褚

三顾茅庐--刘备

欲擒故纵--诸葛亮

草船借箭--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

刮骨去毒--关羽

宝刀不老--黄忠

刮目相看--吕蒙

东山再起--谢安

击楫中流--祖逖

长风破浪--宗悫

尽忠报国--岳飞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过关斩将

写出三个描写英雄的四字成语故事

1. 请写出几个描写小英雄的四字词语至少写三个

慷慨就义

解释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碧血丹心

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顶天立地

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奋勇当先

解释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出处《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

气冲霄汉

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2. 关于英雄人物故事的四字成语都有哪些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3. 请写出几个描写小英雄的四字词语至少写三个

慷慨就义 解释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

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碧血丹心 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顶天立地 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奋勇当先 解释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出处《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

气冲霄汉 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4. 关于四字成语的故事

邯郸学步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他一边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边学习模仿。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邯郸学步:学步:学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买椟还珠

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镶嵌上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喜欢极了。于是,他买下了它。可是,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买椟还珠—椟: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当。

5. 形容英雄人物的三个成语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拔刀相助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舍生取义 舍己为人 见义勇为 刚正不阿 精忠报国两袖清风 浩气长存 坚强不屈 大义凛然 洁身自好 鞠躬尽瘁 坚贞不屈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不二 威武不屈 舍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仰不愧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一个人把关隘,就是一万个人也攻找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一鼓作气:古时在作战时,打第一通鼓,兵士都鼓足勇气;到第二通鼓,勇气逐渐衰弱;再到第三通鼓,勇气就消失了。

一往无前:指不怕困难,一直向前。 居高临下:指军事上占领高地,控制下面。

鞠躬尽瘁:本指诸葛亮尽忠竭力以报国。现形容为工作不辞劳苦,贡献出全部力量。

傲然屹立:形容态度坚定,毫不动摇。 百炼成钢:比喻经过长时期的锻炼,才能成为坚强的人。

百战百胜:形容每战必胜,所向无敌。 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

背水一战:比喻决一战。 碧血丹心:形容坚定忠诚。

三过其门而不入--夏禹 图穷匕见--荆轲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曹刿 厉兵秣马--眩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围魏救赵--孙膑 力拔千均--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马革裹尸--马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望梅止渴--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曹操 坚壁清野--荀彧 赤膊上阵--许褚 三顾茅庐--刘备 欲擒故纵--诸葛亮 草船借箭--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 刮骨去毒--关羽 宝刀不老--黄忠 刮目相看--吕蒙 东山再起--谢安 击楫中流--祖逖 长风破浪--宗悫 尽忠报国--岳飞 盖世英雄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当代所有的人。

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巾帼英雄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

指女子中的英雄。 乱世英雄 乱世: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

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无名英雄 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

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英雄气短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英雄所见略同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

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英雄无用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英雄入彀 入彀:指进入弓箭的射程以内,比喻就范。天下英雄均已就范。

英雄辈出 英雄层出不穷。 英雄 指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少胜多的杰出人物。

巾国英雄 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亦作“巾帼英雄”。 英雄本色 英雄:杰出的人才。

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英雄豪杰 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 时势造英雄 〖解释〗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

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解释〗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

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

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人留名成语故事

人留名成语故事1

成语:

人留名

拼音:

[r?n sǐ li? m?ng]

解释: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出处: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留皮,人留名。’”

举例造句:

我们要做到人留名。

成语故事:

五代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著名武将叫王彦章,他年轻时跟随梁太祖朱温转战各地;朱温后,他又为即位皇帝朱友贞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与后梁对敌的后唐,更是猛士如云。李克用,李存孝,李存勖,李嗣源,李存审,周德威,都是勇冠三军的一时名将。而王彦章就敢看不起他们,号称“善骑射,胆勇过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在王彦章眼中,不过是“何足惧”的“斗鸡小儿”。

当时,晋、唐两国都是梁的劲敌,战事频仍。一次,晋军攻破道州,俘虏了王彦章的妻子和儿女,把他们带到太原。为了诱降王彦章,晋军没有他的亲人,还专门给他们建了个宅院,饮食行居,待遇都很优厚。然后,晋国派出使者秘密和王彦章接触,进行劝降。王彦章拒不投降,毅然杀掉了晋国使者。

帝朱友贞昏庸无能,朝政大事把持在一伙好臣手里。这些人嫉贤妒能,使王彦章的军事才华不得施展,致使梁国连连失地。后来,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一次,王彦章被唐兵活捉了,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最后虽然他还是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之前王彦章常常挂在嘴巴的一句话是-豹留皮、人留名而他也确实地实践到、做到。“人留名”因而成为一句成语,用来说明一个人不管遭遇任何的困难和危险,也要意志坚定地保护节操,至都要保有原来的美名。

人留名成语故事2

[成语拼音] rén sǐ liú míng

[成语解释]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典故出处]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留皮,人留名。’”

成语故事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能说不大。可是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牐犚淮危王彦章被唐兵活捉了,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最后虽然他还是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人留名成语故事3

汉字书写 :人留名

汉语注音 :rén sǐ liú míng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周书.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留皮,人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成语语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常与“豹留皮”连用。

人留名的意思 :指人生前建立功业伟绩,后才能为后世留下美名。

人留名的近义词 :千载扬名、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千古留名、豹留皮、树留皮;

人留名的反义词 :遗臭万年、雁过留声、默默无闻;

人留名的故事

五代时期,梁朝著名战将王彦章被誉名“王铁枪”,赫赫有名的他以一杆铁枪在沙场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为朝廷屡建奇功。梁太祖朱温对王彦章非常赏识,他带着王彦章南征北战。到了末帝牛友贞掌权时,朝廷被奸人所掌控,王彦章从此得不到重用,梁朝也因此连连失守。在晋军攻破郓州城的时侯,梁朝全国上下如惊弓之鸟。这时敬翔建议任命王彦章为招讨使带兵迎战的建议被末帝所采纳。王彦章率领人强马壮的精锐之师,用了三天就将滑州、南州攻克了,由于梁军的后援不足,王彦章的兵马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失利了,此时末帝又听信了奸臣所言将王彦章的兵权撤了。没过多久唐军起兵直攻兖州,末帝又重新起用王彦章,尽管末帝将五百御林军给他,但由于御林军平时没怎么训练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此次王彦章失利被唐军俘虏。唐庄宗对王彦章能够归顺,但王彦章大义凛然地对唐庄宗说道:“我作为梁朝的大臣深受梁朝皇帝的恩泽,如何能够替唐朝效力呢?梁人有句俗话叫作:豹留皮,人留名。我王彦章顶天立地,决不苟且偷生。”后来没过多久,王彦章便遇害了。

人留名例句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八十八回:“潘汝桢创筑生祠,遂致各地效尤,遍及全国,观其廉耻道丧,本不值污诸笔墨,但为世道人心计,不得不表而出之,为后世戒。语有之:“豹留皮,人留名,”后之人毋污名节,庶不负记者苦心云。”

西尔枭《旧中国教父》第四十六章:“几个替他捧场的文人,准备在编印通志时,把他过去在上海的一切活动都写进去。杜月笙一向是希望“人留名,豹留皮”的,所以,对这件事极感兴趣。”

冯玉祥《我的`生活.豫东大战》:“……则其人肉体虽,精神永生。俗语说:‘人留名,豹留皮。’也就是这个意思。”

老舍《贫血集.恋》:“生平没有别的建树,却“歪打正着”的成为收藏家,也就不错。这一生总算没有白活。人留名,雁过留声呀!”

人留名造句

那些在某些领域里德高望重的人在生平便大名鼎鼎,他们当然更希望能够做到人留名。

他虽然目不识丁,但他呕心沥血为社会做的贡献却让他人留名,让后人以他为榜样发愤图强。

人留名成语故事4

注音rén sǐ liú míng

出处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留皮,人留名。’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解释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用法作宾语、分句;常与“豹留皮”连用

相近词流芳百世

反义词默默无闻

同韵词余波未平、误笔成蝇、葭莩之情、以吕易嬴、防心摄行、世态人情、不虚此行、负气含灵、伐功矜能、望秋先零、......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梁朝名将“王铁枪”王彦章跟随梁太祖朱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深受重用。梁末帝朱贞继位后,唐军进攻梁国。王彦章受命御敌,但因寡不敌众被俘。唐庄宗劝王彦章归降。王彦章说:豹留皮,人留名,宁不降。不久就被。

成语举例我们要做到人留名。

人留名成语故事5

成语 : 人留名

拼音 : rén sǐ liú míng

解释 :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成语故事: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能说不大。可是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一次,王彦章被唐兵活捉了,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最后虽然他还是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项羽志大才疏给我们的启迪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对项羽的看法

《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项羽,原本项籍。乃名将之后。单这一点,就与刘邦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虽然没能登上皇位。当年在后人眼中,绝对是个英雄。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所率的部队是各路义军中最具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无不以一挡十,为消灭秦军主力,灭掉秦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劳。项羽既是历史人物,也是优秀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虽败于刘邦手下,但致仍然不愧为一世枭雄。

与刘邦比起来,项羽的人格似乎更有说头。刘邦的人格,说穿了也就是个“浪荡”,而项羽的人格确实有血有肉,极为复杂的。在政治上,他崇尚武力,为人暴虐,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谏。连其亚父范增也无可奈何的叹道:“遇上这种人,真实老眼昏花。看来,本性难移,说什么都是不管用的。”

项羽火烧秦宫,杀义帝,战争中经常屠城,又刚愎自用。结果国灭身。教训是深刻的。这也是他悲剧人格的重要体现。项羽考虑问题总过于简单,以致在鸿门宴上坐失良机,放虎归山,为自己留下了后患。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是反秦斗争中众望所归,天下瞩目的英雄。垓下之围,不愿过江忍辱偷生,自杀而,不失为英雄。

项羽的人格导致了他失败的另一个缘由“失民心”。由于他的几次屠城,使得百姓将其视为虎狼之辈。加上刘邦在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和平民称兄道弟,更显得项羽暴虐而不可一世。在垓下之围中,项羽逃至阴陵迷了路。他向路旁的一位老翁询问却遭到了欺骗。看来,项羽真的是招惹了太多的人。使得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然而项羽又是柔弱的。面对自刎的虞美人,忍不住泣下数行,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分虞分奈若何!”一代枭雄,在声声楚歌中逝去。

项羽给后人留下的启迪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沉痛的教训,也有激动人心的启示。也许正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说:

生当做人杰,

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纵观历史,英雄的人群像一条逐渐萎缩的河流,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来越细,在现代几乎成为一条地下隐泉。正因为如此,英雄这个钻石般的名称令全世人倍加珍惜的同时也悄悄地产生了定义的迷失。《史记》不例外,西楚霸王与浪荡刘邦也不例外。(山东师范大学 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