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之类是否真的是历史存在

2.寝宿处是什么动物

3.人类的祖先吃什么,怎么吃。

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之类是否真的是历史存在

穴居野处的动物-什么居野处

我认为是存在的,因为神话也是现实的一种映射。上古时期人类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正规的历史记录,人物历史等都是靠众口相传,加上当时是族群式的发展,可能造字或者发现火这种壮举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但是由于这些人在这些活动中居于领导地位或者贡献很大,也就把功劳归结到他们一个人的身上。当然了,最伟大的还是人民群众吗。但是由于群众对首领的爱戴和敬佩,于是在传播历史时难免加上自己的想象,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神话。但是真实的人或者事件肯定是存在的,比如盘古开天是人们对于天地起源的思考,知识不够想象来补。又比如《山海经》中说有一种动物“冬,夏复生。”,其实就是冬眠,古人知识水平不高,所以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都幻想了一套解释,但是这套解释的根源还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寝宿处是什么动物

1、寝宿处是动物鹿。处谐音是鹿,题目中已经有的谐音动物是可以采用的。其实就是小鹿的别称,每个地区对不同动物的叫法都是不同的。

2、也比喻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寝(拼音:qǐn)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1]。寝的古字形像房屋中有笤帚,或像手拿笤帚打扫房屋。本义是睡觉的地方,卧室。引申指卧、就寝。由卧又引申为横放着。因为“寝卧”而停止了活动,所以这就可以引申为息、止义。

鹿的特征:

1、鹿是偶蹄目鹿科动物。其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纬 40°以北地区及西南非洲。

2、鹿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眼窝凹陷,有颜面腺,牙齿32~34枚;腿细长,有足腺;多数种类具角,无角种类则具獠牙状上犬齿。其是典型的草食性动物,吃草和树皮,还吃嫩枝和幼树苗,比较善游泳,主要栖息在苔原、林区、荒漠、灌丛和沼泽。

3、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胃4室,反刍。牙齿32~34枚。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无角种类则具獠牙状上犬齿。

在古代,在床上睡觉叫“寝”,不论睡着或睡不着。

宿(sù、xiǔ或xiù),多音字。

读sù时,指住、过夜,《说文解字》中说:“宿,止也。”也指平素有的,如宿愿。

读xiǔ时,用于计算夜。

读xiù时,指星座。

处( chǔ或chù ),多音字。读chǔ时,意思是居住,如穴居野处;也指存在、置身,如处世;还有决定的意思,如处理。

读chù时,表示地方,如处所;也指点、部分,如好处;也表示机关、团体,如办事处。

鹿(拼音:lù)是现代汉语常用字?[1]?,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2]?。鹿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只有角的鹿。鹿本意就是指野生动物鹿。鹿与禄同音,所以古人常常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以鹿指爵位,也指有爵位的人。

鹿是常见意符,以“鹿”为意符的字大部分是鹿类动物的名称,如麋、麂、麝、麟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鹿(汉语文字)

人类的祖先吃什么,怎么吃。

古生物学家发现,人类最早的祖先也许像鼹鼠一样是在地底下寻找食物为生。研究人员是对南部非洲发现的鼹鼠进行牙齿研究时提出这一看法的,他们认为史前时期的人猿可能是吃地下的植物茎块和种子,而非吃肉或草。非洲的鼹鼠生活在地底下,吃的是淀粉植物的块茎和种子。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牙齿上有与在当地发现的两种古人类牙齿相似的化学印迹。这提示,鼹鼠和古人类吃的是相似的食物。

非洲南猿(Australopithec LiSafricanus)和傍人“罗百氏”(Paranthropusrobustus]分别居住在约250万年和150万年前的南非,他们依赖何种食物生存一直是个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对这两种古人类的牙齿分析研究后发现,这些古人类似乎吃的是草本植物。但是他们又拥有撕咬坚硬食物的扁而宽的牙齿。既然是吃草本植物,他们就用不着这种撕咬硬物的牙齿。科学家们认为,只有一个推论可以解释这种矛盾现象,这两种古人类像鼹鼠一样啃咬草本植物的根茎和种子,而不是吃植物的上部绿色枝叶部分。

这也能解释为何古人类与鼹鼠在牙齿上留有相同的印记和有相似的牙齿设计。所谓相同的印记是指碳同位素,而相似的牙齿设计是指牙齿具有撕咬非常硬的食物的硬度、形状、结构和牙齿数。这一点古人类也与今人的牙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