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马的故事250字左右

2.带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3.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故事250字左右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关于马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壹』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不少于200字。

成语故事之一:汗马功劳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

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成语故事之二: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故事之三:塞翁失马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 *** 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成语故事之四: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故事之五:天马行空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成语故事之六:马齿徒增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马上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贰』 关于马的故事250字左右

“伯乐识马”来也作“伯乐相马”,出自自《战国策·楚策四》。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有鉴别千里马的特殊技能。孙阳善于根据马的外貌特征鉴别马的素质优劣。凡是经他相中的马,必定是千里良驹。曾经有人在街上卖马,等了三天也没人过问,后被孙阳相中而使这匹马身价十倍,由此可见他的相马才能。后来人们就用天上掌马星伯乐的名字来称呼他。唐朝韩愈《杂说》中曾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说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意义。

『叁』 伯乐相马的故事缩小到250个字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肆』 马的作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今天的作业!!!!!250字以上!!!!!!!!!!!!!!!!!!

一生复爱马痴狂,对制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拥有的。

马的形体,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而且,他的出现是有背景做衬的。

每想起任何一匹马,一匹飞跃的马,那份激越的狂喜,是没有另一种情怀可以取代的。

并不执着于拥有一匹摸得着的骏马,那样就也只有一匹了,这个不够。有了真马,落了实相,不自由,反而怅然若失。

其实,马也好,荒原也好,雨季的少年、梦里的落花、母亲的背影、万水千山的长路,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合自然,没有一样不能接受,虚实之间,庄周蝴蝶。

『伍』 写一篇关于马的文章250字左右

用英语啊

『陆』 马的小故事(250字以下)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柒』 关于马的历史故事250字左右

的卢救主

刘备在樊城驻扎兵马,这时荆州刺史刘表对他很有礼貌,然而刘备不信任刘表。刘表曾经邀请刘备去赴宴,他手下蔡瑁等人想要乘机抓住刘备。刘备察觉到了,就假装去厕所,悄悄逃离了。他所骑的马名叫“的卢”。刘备骑着“的卢”逃走,溺水落进了城西的檀溪河里,出不来了。刘备着急地说:“的卢,的卢啊!今天很危险!(你)要努力啊!”“的卢”于是就一跃三丈,才得以过河。

带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1. 带有马字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

成语故事

三国时代的曹操曾率军远征敌人,取得胜利后却在归途中迷路了。几个老兵建议把队伍中的老马放出来,解开它们的缰绳,让它们自己跑,说它们能找到回家的路的。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用老马来带路。

结果老马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的找到了归途,把大家顺利的带了回去。于是,就产生了这个成语:老马识途。

说明的道理:现在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描述在某个专业领域中经验丰富的、极为擅长的老手。如果你在这个领域中遇到了问题,就向这位老手请教,他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因为,他“老马识途”。

2. 带有马字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

成语故事三国时代的曹操曾率军远征敌人,取得胜利后却在归途中迷路了。几个老兵建议把队伍中的老马放出来,解开它们的缰绳,让它们自己跑,说它们能找到回家的路的。

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用老马来带路。结果老马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的找到了归途,把大家顺利的带了回去。

于是,就产生了这个成语:老马识途。说明的道理:现在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描述在某个专业领域中经验丰富的、极为擅长的老手。

如果你在这个领域中遇到了问题,就向这位老手请教,他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因为,他“老马识途”。

3. 带马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马平川 意马心猿 一马当先 野马无缰

悬车束马 悬兵束马 选兵秣马 朽索驭马

休牛散马 休牛归马 效犬马力 鲜衣怒马

鲜衣良马 鲜车健马 下马冯妇 洗兵牧马

悬崖勒马 信马由缰 下马威 下马看花

香车宝马 鲜车怒马 心猿意马 乌焉成马

乌头马角 乌头白,马生角 五花杀马

舞刀跃马 文君司马 五马分尸

乌头白马生角 问牛知马 问羊知马

乌白马角 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

铜围铁马 铁马金戈 天粟马角 土牛木马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脱缰之马 素丝良马

司马牛之叹 射人先射马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司马昭之心 驷马仰秣

驷马轩车 驷马莫追 驷马高门 驷马高盖

司马称好 驷马不追 束马县车 束兵秣马

4. 带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千军万马、

马到成功、

骑马找马、

一马当先、

走马观花、

蛛丝马迹、

人仰马翻、

悬崖勒马、

人困马乏、

指鹿为马、

马马虎虎、

马革裹尸、

单枪匹马、

兵荒马乱、

素车白马、

金戈铁马、

厉兵秣马、

万马齐喑、

马首是瞻、

牛高马大、

脱缰之马、

心猿意马、

吹牛拍马、

招兵买马、

牛头马面、

龙马精神、

兵强马壮、

汗马功劳、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5. 带 马 字的成语的故事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困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宝马香车 北叟失马 弊车羸马 兵荒马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强马壮 伯乐相马 不食马肝 车殆马烦 车马盈门 车水马龙 车在马前 打马虎眼 单枪匹马 东风吹马耳 短衣匹马 放牛归马 非驴非马 肥马轻裘 风马牛不相及 风樯阵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裹尸马革 害群之马 寒蝉仗马 汗马功劳 横戈跃马 呼牛呼马 见鞍思马 金戈铁马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厉兵秣马 溜须拍马 六马仰秣 龙马精神 露马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驴唇不对马嘴 驴前马后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空冀北 马鹿异形 马牛襟裾 马前卒 马首是瞻 马瘦毛长 马仰人翻 盲人瞎马 秣马厉兵 牛溲马勃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驽马恋栈豆 驽马铅刀 驽马十驾 盘马弯弓 匹马单枪 匹马只轮 骑马找马 乞儿马医 千军万马 墙头马上 青梅竹马 轻裘肥马 求马唐肆 裘马轻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犬马之报 犬马之劳 犬马之养 人欢马叫 人困马乏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戎马倥偬 塞翁失马 三马同槽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声色狗马 声色犬马 识途老马 士饱马腾 束马悬车 率马以骥 司马青衫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马当活马医 四马攒蹄 驷马高车 驷马难追 素车白马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脱缰之马 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问羊知马 乌白马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焉成马 五马分尸 瞎马临池 下马威 下马看花 鲜车怒马 香车宝马 心猿意马 信马由缰 悬崖勒马 野马无缰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倚马可待 倚马七纸 意马心猿 饮马投钱 玉堂金马 獐麇马鹿 仗马寒蝉 招兵买马 阵马风樯 指鹿为马 蛛丝马迹 竹马之友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6. ”马”字在第三个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啊最好是常见的,容易懂的,

〖成语〗:鞍前马后〖拼音〗:ān qián mǎ hòu〖解释〗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出处〗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为你干.”〖成语〗:兵强马壮〖拼音〗:bīng qiáng mǎ zhuàng〖解释〗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出处〗《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示例〗时孔明~,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成语〗:车水马龙〖拼音〗:chē shuǐ mǎ lóng〖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示例〗花天酒地,闹个不休,,日无暇晷.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成语〗:兵荒马乱〖拼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解释〗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示例〗此时四处~,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7. 带马字的成语故事

成语:老马识途。

成语故事 三国时代的曹操曾率军远征敌人,取得胜利后却在归途中迷路了。几个老兵建议把队伍中的老马放出来,解开它们的缰绳,让它们自己跑,说它们能找到回家的路的。

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用老马来带路。结果老马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的找到了归途,把大家顺利的带了回去。

于是,就产生了这个成语:老马识途。说明的道理:现在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描述在某个专业领域中经验丰富的、极为擅长的老手。

如果你在这个领域中遇到了问题,就向这位老手请教,他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因为,他“老马识途”。

成语:指鹿为马 成语故事 伟大的秦始皇去世后,昏庸无道的秦二世胡亥继位。秦二世极为宠信太监赵高,结果奸诈凶残的太监赵高控制了朝廷实权。

赵高为了考验朝廷大臣等官员们是否愿意服从自己,就把一匹梅花鹿牵到朝廷上,指着这头梅花鹿说:这是一匹马!胆小怕事的大臣们就只好附和赵高说,这是一匹马。但也有许多勇敢的大臣,说道:这明明是梅花鹿,怎么可能是马!太监赵高你竟敢公然欺君!结果,这些勇敢的大臣们最后都被赵高了。

秦朝的天下,最后也毁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手里。说明的道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现在就用来描述那种依仗权势公然撒谎、公然颠倒黑白的坏人。

成语:塞翁失马 成语故事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

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 *** 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

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

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

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

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

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成语: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成语:马革裹尸 成语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

8. 带 马 字的成语的故事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困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宝马香车

北叟失马

弊车羸马

兵荒马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强马壮

伯乐相马

不食马肝

车殆马烦

车马盈门

车水马龙

车在马前

打马虎眼

单枪匹马

东风吹马耳

短衣匹马

放牛归马

非驴非马

肥马轻裘

风马牛不相及

风樯阵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裹尸马革

害群之马

寒蝉仗马

汗马功劳

横戈跃马

呼牛呼马

见鞍思马

金戈铁马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厉兵秣马

溜须拍马

六马仰秣

龙马精神

露马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驴唇不对马嘴

驴前马后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空冀北

马鹿异形

马牛襟裾

马前卒

马首是瞻

马瘦毛长

马仰人翻

盲人瞎马

秣马厉兵

牛溲马勃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驽马恋栈豆

驽马铅刀

驽马十驾

盘马弯弓

匹马单枪

匹马只轮

骑马找马

乞儿马医

千军万马

墙头马上

青梅竹马

轻裘肥马

求马唐肆

裘马轻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犬马之报

犬马之劳

犬马之养

人欢马叫

人困马乏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戎马倥偬

塞翁失马

三马同槽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声色狗马

声色犬马

识途老马

士饱马腾

束马悬车

率马以骥

司马青衫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马当活马医

四马攒蹄

驷马高车

驷马难追

素车白马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脱缰之马

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问羊知马

乌白马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焉成马

五马分尸

瞎马临池

下马威

下马看花

鲜车怒马

香车宝马

心猿意马

信马由缰

悬崖勒马

野马无缰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倚马可待

倚马七纸

意马心猿

饮马投钱

玉堂金马

獐麇马鹿

仗马寒蝉

招兵买马

阵马风樯

指鹿为马

蛛丝马迹

竹马之友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9. 带有马字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词语有: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骑马找马、悬崖勒马、悬崖勒马。

一、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解释: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自:近代 柔石《二月》二四:各方面竟如千军万马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的可能性的。

二、马到成功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自: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三、骑马找马 [ qí mǎ zhǎo mǎ ]

解释: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出自:近代 老舍《骆驼祥子》: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他不能闲起来。

四、人仰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释: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自:近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这么晴朗的天气,天空是湛蓝湛蓝的,真不象双方就要杀得~!

五、悬崖勒马 [ xuán yá lè mǎ ]

解释: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自:近代 华而实《汉衣冠》: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吧!

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

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但是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又名《淮南鸿烈》).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

 读音

 sài wēng shī mǎ yān zhīfēi fú

 释义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但是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又名《淮南鸿烈》).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

 典故

 选自:淮南王刘安的〈〈淮南鸿烈〉〉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

 1、塞:边塞.2、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3、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是迷信活动.4、翁:老头.5、亡:逃跑.6、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7、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8、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9、将:带领.10、丁壮:壮年男子.11、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箭.1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13、此:此人,这个人.14、跛:瘸腿.15、保:保全.

 直译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事的方法与众不同.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身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父子二人也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别的灾难.

 示例

 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

  天马行空

 释义神马奔驰于太空,像是腾空飞行一样神速。比喻才思敏捷,性格豪放,无拘无束。

 出处汉·班固《汉书·西域传》。

 “伊犁马”产于我国新疆境内的伊犁河一带,此马长得骠悍勇猛,毛色细腻美观,非常名贵。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行动敏捷,特别擅长跳跃。它是优良的轻型乘用马,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人称它为“天马”。

 汉朝时,西域的大宛国也出产一种名马,被称为“西极天马”,传说大宛国峤山上有匹神马,可以“日行千里”。因为“西极天马”跑得神速,故称之为“天马行空”。

 最早将大宛国出产天马的消息告诉汉武帝的是张骞。汉武帝获悉后,立即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和马匹,去大宛国换天马。可是大宛国王却不肯把天马献出,并且扣留下财物,并杀了使臣,把宝马藏匿在贰师城。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兵讨伐大宛国,大宛国的大臣们害怕战争,就杀了国王毋寡,献出宝马3000匹。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2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马首是瞻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唯:只准。余:我。“马首是瞻”:看着马头行事,马到哪里,兵到哪里,服从指挥。

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3

 目前,“猴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不过有人称,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提到“猴年马月”,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个词通常是指某件事情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必须得需要一段无法预测的时间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才会用到这个词。难道猴年马月的真正意义真的就是遥遥无期的意思吗?非也。

 其实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六十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猴年马月”中的猴年大家都能理解,每隔十二年一循环;马月又指哪个月呢?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干支纪年相传起源“三皇五帝”的黄帝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商代开始广泛应用,而商代是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而冬至恰恰在农历十一月中,在农历干支纪月中被称为子月(鼠月),依次往下排,到夏至的那个月(也就是农历五月)正好为午月,也就是马月,而农历干支纪月是固定不变的,确切的说,每年茫种到小暑节气之间叫午月(马月),它基本上位于农历五月,公历六月。所以猴年每过十二年循环一次,且每年的公历六月又是马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年马月”!例如:上一次的猴年马月是 20xx年6月5日~7月6日,而下一次的猴年马月则是20xx年6月5日~7月6日!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20xx(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xx年6月5日至7月3日。

 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今年恰逢猴年,马月就是农历5月份。

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4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