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耳不闻充耳不闻

2.充耳不闻还是冲耳不闻

3.充耳不闻的同义词

充耳不闻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充耳不闻和充耳不闻哪个正确

充耳不闻是一个成语,拼音是chōng ěr bù wén,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意思是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

1、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犹言什么也没有听到。清李宝嘉《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这里袁伯珍只装做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2、形容拒绝听取别人意见。《洪秀全演义》第九回:“天呼地吁,而充耳不闻。”●《诗·邶风·旄丘》: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琐:细小。尾:通“微” ,小。充耳不闻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3、流离:黄鹂。褎(you):衣着华美。一说笑貌。充:塞住。诗写狄人灭黎时,黎国君臣逃至卫国,处境象小黄鹂一样,寄居他乡,而卫国诸臣依然盛服艳装,对黎国的危难不闻不问。

4、近义词:闭目塞听、马耳东风、言不入耳、耳边风、不闻不问、置之度外、置之不理、熟若无睹、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东风吹马耳、置之不闻、置若罔闻。充耳不闻和“不闻不问”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

置若罔闻和充耳不闻的区别

1.首先是读音不同:分别是zhì ruò wǎng wén和?chōng ěr bù wén。

2.意思不同:前者是听了他人的话但不理睬不搭理;后者是故意不听。

3.用法不同:置若罔闻作谓语、宾语使用,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充耳不闻作谓语、定语,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充耳不闻还是冲耳不闻

正确的是充耳不闻。

词语释义;堵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意见。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_如充耳。”《邶风·旄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写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有能够实现而非常失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古代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生活中的欢乐疾苦,为世人考究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的社会变迁。

充耳不闻的同义词

 充耳不闻

读音:[chōng ěr bù wén]

释义: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同义词:不闻不问,置之不理

 充耳不闻造句

1.可是你充耳不闻。

2.我没料想到他对同志们的批评竟充耳不闻。

3.她对我们的警告充耳不闻,结果迷失了方向。

4.出自他嘴的最为独到的意见,她们都充耳不闻。

5.他把他的主意给凯斯勒明说了,可是禽蛋检验员却充耳不闻。

6.我跟卡苏朋先生在一起时发现,他在这方面简直是充耳不闻。

7.舒伯特的温文、肖邦的忧伤的美和贝多芬的雄浑的和谐,他都可以充耳不闻。

8.她过去行医的资历使她享有一种地位,在药物方面,人们不能对她的看法充耳不闻。

9.一个双颊红润的年轻哨兵一言不发地把上了的,横在他胸前,充耳不闻他气急败坏地用俄语提出的抗议。

10.他对媒体的批评充耳不闻。

 同义词造句

1.某些领导对这些事实不闻不问。

2.同志们有困难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3.我的主人对他的许多小缺点可以不闻不问。

4.她守口如瓶;他们事不关己,不闻不问,这才叫有福气!

5.巴特比独处一隅,忙着自己的事情,对外界的一切不闻不问。

6.约德对伦斯德置之不理。

7.奎尔普先生置之不理。

8.它对它们置之不理。

9.对于这种挑衅,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10.要是你要摧毁,我们绝不会置之不理。